《战国策》221《虞卿谓春申君》
虞卿谓春申君曰:“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为主君虑封者,莫如远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杀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夺之。公孙鞅,功臣也;冉子,亲姻也。然而不免夺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齐,邵公奭(shì)封于燕,为其远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齐则魏。魏、齐新怨楚,楚君虽欲攻燕,将道何哉?”对曰:“请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对曰:“臣请到魏,而使所以信之。”乃谓魏王曰:“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魏王曰:“乡也子云天下无敌,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敝楚也。敝楚见强魏也,其于王孰便也?”【译文】
虞卿对春申君说:“臣下听《春秋》上说,在安定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险,在危险的时候要考虑转危为安。如今楚王年龄大了,您的封地不可不及早确定下来啊。我替您考虑的封地,最好是远离楚国的。秦孝公封公孙鞅于商地,秦孝公死后,他没有免掉被后王杀害的灾祸。秦惠王封魏冉,惠王死,后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去了。公孙鞅是秦国的功臣,冉子是秦王的姻亲。然而却没有免掉被夺去封地、遭杀害的命运,这是由于封地太靠近都城的缘故。太公望封在齐地,邵公爽封在燕地,之所以能够寿终正寝,是因为他们的封地远离王室的缘故。如今燕国的罪行很大,赵国对它的愤怒很深,所以您不如向北出兵,对赵国表示友好,讨伐燕国来确定自己的封国,这是百年难逢的好机会啊。”春申君说:“进攻燕国所经过的道路,不在齐国就在魏国。魏国、齐国刚刚与楚国结下怨仇,楚王虽然想要攻打燕国,将从什么地方通过呢?”虞卿回答说:“请使魏王答应借道。”春申君说:“怎么办?”虞卿回答说:“臣下请求到魏国去,并顺便向他们说明借道的道理。”于是虞卿到魏国对魏王说:“楚国也算是强大了,可以说天下无敌,却要攻打燕国。”魏玉说:“先前,您说楚国天下无敌;如今,您又说将要攻打燕国,这是为什么?”虞卿回答说:“如今说马有很大力气,那是对的,如果说马的力量能驮千钧,那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千钧不是马所能承担得了的。如今说楚国强大,那是真的,如果跨越赵国、魏国而跟燕国交战,那哪是楚国所能胜任的呢?楚国不能胜任却偏要去做,这是使楚国疲惫啊。使楚国疲惫便是加强了魏国,这难道这对大王来说不是很有利的吗?”【注释】
1.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职,舜帝后代,卿姓的得姓始祖,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战国时期名士。虞卿善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求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魏都大梁,于是发愤著书。著有《虞氏征传》、《虞氏春秋》15篇。
2.春秋:年纪;年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3.邵公奭:姬奭(生卒年不详),又称召公(一作邵公)、召伯、召康公,西周宗室(一说周文王庶子),西周宗室、大臣。
姬奭佐武王灭商后,封于燕(今北京西南琉璃河乡),后由其子就封,自己留于王都,成王时任太保,为三公之一,曾掌理东都的修建,又与周公分陕(今河南陕县西南)治国,成王卒,受遗命辅佐康王,享高寿。 姬奭治政很得百姓爱戴,常在棠梨树下判断案件、处理政事,上自侯爵伯爵,下至普通百姓,各得其所,没有失职和失业的人,《诗经·国风·召南》作有《甘棠》一篇,称颂此事。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这样评价道:“召伯作相,分陕而治。人惠其德,甘棠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