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的生存危机
财富
财经
2024-09-26 11:36
北京
作者:宫何
编辑:冷炎
2016年,著有《原则》的瑞·达利欧(Ray Dalio)带领他已在全球资管界封神的桥水基金正式进入中国。在达利欧看来,没有任何单一资产能够穿越周期,因此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大类资产组合,根据风险波动进行调仓等操作来“填平”风险权重,方能在“争取超额”和“平抑波动”的双目标之间寻求均衡。如四季变化般把握市场温度方法论的集大成体现,正是桥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被视为助其问鼎全球对冲基金之首的密码。风险平价不仅帮助基金规避损失、争取超额,更能通过降低波动率,大幅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这对资管机构追求做大规模的愿望大有裨益。一年多后的2017年9月,国内首只名称上“仿效”桥水的公募——南方基金旗下“南方全天候策略混合基金”获批问世,并实现33亿元首募,掀开了中国公募FOF历史的封面。FOF产品的开闸时机,映衬了彼时行业发展的多重焦虑。一方面,桥水作为国际领先选手的“鲶鱼式”入华,让内地机构渴望获得一种多元化资产配置工具;另一方面,正值资管新规落地前夜,市场不但想通过产品创新来为过去常驻于“类存款式”银行理财的低波动资金找到新载体,就连酝酿中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同样需要创设配置标的。但7年后的今天,FOF的发展现状,却与当时种种夙愿仍然相去甚远——近500只存续产品中,成立至今仍然亏损的比例高达7成;2022年开闸的个人养老金,没能让登顶的2300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反而在2年多至今蒸发了40%。问世的七年之痒,FOF似乎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生存危机和定位困境。9月20日,中银基金的基金经理邢秋雨因个人原因卸任了在管的“中银安康平衡”等全部8只FOF基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邢秋雨的在管体量已从2年前的最高17.6亿元峰值萎缩至6.7亿元,接近膝斩。稍早前的8月,昔日欲打造“一站式养老”的博时基金宣告旗下4只养老FOF清盘,让年内清算的FOF基金达到了17只,超过了过往的同类清盘总数。由于诞生时间较短,FOF累计清盘产品数只有33只,但整体淘汰率已达6.6%,且几乎全部阵亡在近两年。规模萎靡的根源,指向了大面积业绩扑街,以及对该品类原本担负着市场过高期待的失落。截至9月23日,有业绩可循的499只FOF中,多达347只至今尚未实现正回报,其中93只产品的成立至今亏损幅度超过-20%,更有华夏优选配置、东财均衡配置等32只产品回撤超过-30%。许多亏损是在短时期内发生的——仅在2024年不到10个月期间,净亏的388只FOF中就多达80只回撤幅度超过了-10%。不少管理人的高点发行,加之普遍存在的高申低赎,让不少FOF产品酿成巨亏。成立伊始至今年上半年末,37只FOF累计亏损超过1亿元,当中8只亏损超过了5亿元;与之对应的是,累计净利超过1亿元的仅有23只,超过5亿元的只有3只。整体来看,上述499只产品自成立以来的损益总和仍然达到了82.4亿元。这意味着,致力于“风险分散的再分散”的业务诞生整7年后,一种莫大的尴尬呈现在市场面前:FOF不仅没能从近年来的基金行业大扩容中分享收益,反而负重前行的担负了超过80亿元的累计亏损。种种问题,已让FOF新基发行难上加难——截至9月23日,年内FOF新发规模为91.9亿元,已然较上年同期腰斩。2017年的FOF开闸之际,恰逢资管新规落地,打破刚兑的要求,让投资者再也无法从银行理财中稳赚年化4%以上的确定性收益。承载这些“政策挤出”的稳健投资需求的,一个是当时流行的固收+,另一个正是FOF。前者依托债息收入打底,而后者则通过“分散再分散”来降低波动。FOF的比较优势,也正是用均衡配置来实现更平滑的收益曲线,进而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帮助其“拿得住”。资管风铃以普通收益率按周统计Wind发现,全市场FOF基金的平均年化波动率达7.1%,这一幅度远高于偏债混合基金的4.6%。着眼风险维度审视,一些FOF产品还呈现了更高的波动性。自成立之日至9月23日,146只FOF的周均波动率超过了10%。这些高波动FOF中超过8成在成立以来回报仍然为负,当中还有32只产品的成立以来亏损已超过30%,几乎与主流的权益基金无二。哪怕更长期限内,个别高波动FOF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以“摩根尚睿”为例,其在长达6年存续期的周均波动率高达12.6%,但成立至今仍然出现了-3%的亏损;再如5年前成立的“工银养老2050”,周均波动率虽然达14.4%,但5年来的累计亏损亦达-4.5%。FOF起初所致力的“平滑收益”,如今既失了“平滑”,也没了“收益”,有的连本金都未得保全。需正视的是,FOF的当下遇冷背后仍然具有周期特殊性。如果将时间拉长,仅观察成立不少于5年以上的86只FOF,实现正回报的可达76只,仍然维持着高胜率。其中8只产品的年化回报超过4%,其中“前海开源裕源”、“兴全安泰平衡”两只产品甚至获得了6%以上的年化回报。一将功成万骨枯,少数绩优FOF的光鲜背后,接近7成的5年期以上的FOF年化回报至今未能超过3%。就原理而言,FOF是对基金组合收益的再分配,依托于所持基金的表现,近年市场的剧烈波动下,大多数权益基金无法幸免。当全行业普遍回撤、客诉不断,要从交易佣金、管理费、销售服务费、乃至托管费中去“挤利润”时,固然也再无更多收益可供FOF去分了。况且FOF还面临着更多投资环境难题,例如底层产品的品类创新仍然偏向审慎,REITs、商品、另类等产品供给有限,出海投资则受限于额度管制,现有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且过度内卷。重重压力面前,市场起初所畅想的“多元化配置功能”,本就大打折扣。或许市场需要等候新的机会,去填平FOF这七年之痒所积累的伤痕。风险提示
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