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式新基的冰与火
财富
财经
2024-01-12 08:35
北京
资管风铃按照认购截止日统计Wind数据发现,2023年全年有14只公募基金最终发行失败,其中10只为权益基金(含FOF)。如此数量不但较上一年有所减少,几乎仅为2022年全年发行失败基金数26只的一半,发行失败率也从2022年的1.8%下降至1.1%。表面来看,基金发行的失败率似乎正在降低,但这却与当下的从业者直觉大相径庭——肉眼可及的投资严冬中,新基难发无疑是既定事实,更低发行失败率显然不能被视为正确的回暖信号。一方面,新基数量收缩仍在持续。Wind数据显示,2023年的新发基金共1269只(A/C合计,下同),下降幅度超过10%,当基数下降后,新基市场显然呈现了“少做少错、少发少败”的现象。另一方面,上述反直觉且更低的发行失败率,与新基的结构变化有关——由于发起式基金不受“200人-2亿元”的募集门槛限制,更多管理人正在通过这一方式布局新基。资管风铃统计Wind数据发现,2023年全行业发起式基金总数达404只,较上年增长15.1%,也远远超出2020年、2021年等新基市场景气年份,创下发起式基金新发数量最多的一年。新基总数的减少,也让发起式基金在新基中占比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3。但从认购户数来看,不少发起式基金仍在市场压力上升的2023年遭遇冷待。统计显示,在404只2023年成立的发起式基金中,接近一半的发行认购户数仍然低于200人的公募设立标准,若摘去“发起式”标签,此类产品恐怕也将面临更大的成立挑战。这或许是新基市场当下困境的更真实写照,亦可能成为未来牛熊反转前埋下的机会。14只在2023年发行失败的基金中,除3只偏债混合、1只二级债基外,其余均属权益基金或权益FOF。在产品形态上,持有期基金成为了发行失败产品中的主要构成——当中包含持有期设计的产品多达11只,其中持有期最常的长达2年。究其原因,或一定程度上缘于2020至2021年不少持有期产品在市场调整中带亏解禁的糟糕体验,也说明资金市场能为权益投资锁定流动性的主观意愿在有所下降。2023年11月末的混合型基金的份额已从年初的4.1万亿份锐减至3.6万亿份,而股票型基金扣除ETF新增的0.6万亿份也几乎处于零增长状态。在资金面对欠佳行情的用脚投票下,还要少存量基金因规模锐减而走向濒临清盘的境地。资管风铃统计Wind发现,截至2023年3季度末,剔除发起式基金后共有2889只基金的规模低于2亿元红线,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79只;当中更有747只已不足0.5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63只。2023年,全市场清盘基金数量达260只,较上年增长11%,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其中权益基金达171只,占比达65.8%。在公募历史上,基金清盘真正的巅峰期要数2018年,在当时的熊市中,高达431只基金宣告清算,同比增长接近300%同样是在这一年,发行失败的基金数量也以35只触及了至今的历史最高值。纵向对比历年,2023年远不非新基市场最难的一年,发行失败的数量仅有14只,是近年来发行失败次数“第二少”的一年。Wind数据显示,近7年来仅有2017年的发行失败基金数较2023年更少,相反在火热的2020年,发行失败的新基数却高达24只,而到了2021年更是升至32只,成为失败数仅次于2018的一年。高景气年份出现的更多发行失败现象,大概率与新基发行总数的过快增长有关。2021年,全市场新基发行总数达1859只,这个数字超过了彼时存量基金总数的四分之一。由于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导致个别管理人发行节奏扎堆,进而出现“发的多、失败也多”的怪相。而在市场转冷的2023年,新基发行失败反而有所减少的原因,不仅是竞争环境缓和后的新基总数下降,更指向了另一产品类型——发起式基金占比的异常增多。相比受制于常规基金“须不低于200人、2亿元”的成立门槛,条件相对宽松的发起式基金成为了不少公募机构发行新基的形式。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全年成立的发起式基金数量达404只,在新基总量萎缩的当年,反而同比增长了15.1%。这一发新数量,刷新了该品种自2012年诞生以来的最高年度记录。要知道,截至2022年底,我国存续的发起式基金数量累计只有1466只。这意味着,仅在2023年一年内新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就达到了期初总量的如此大比例的加码发起式基金,既是熊市中权益新基发行遇冷的无奈,也是部分管理人在萧条状态中主动出击的行动表态。在上述404只产品中,多达334只属于权益基金,占比超过8成,当中华夏发行的发起式权益基金最多,达到30只,而易方达紧随其后达19只。尽管许多头部积极布局,仅仅依靠管理人、股东、高管或员工下场来满足发行条件,发起式基金的新发规模仍然有限。统计显示,2023年的404只发起式基金合计发行金额为819.8亿份,约合平均每只发行金额仅有2亿元。以上均值还是因个别大体量委外债基“被平均”的结果:虽然权益基金数量超过8成,但合计新发规模不到总量的1/8,仅有100.2亿元,平均单只产品约合3000万元。两极分化问题也仍然严重,数据显示若扣除“汇添富新能源精选”、“交银启信”等14只产品外,其余320只产品均未达到2亿元。此外,其中的139只产品发行时的认购户数不足200户,甚至有19只产品的发行认购户数未能超过2人。尽管如此,但诸多公募机构在股指持续走低轨道中仍然坚持自掏腰包下场发新,一方面能够对萎靡不振的投资情绪形成刺激,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日后趋势反转的预先铺垫。待市场回暖之时,如今“自费出版”的产品形成更具优势的业绩曲线后,确实有望吸引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已有一些产品确实可能会在后续持营过程中凭借绩优效应逐渐出圈,并吸引更多持有人进场。例如成立不到1年来累计实现37.4%回报的华宝纳斯达克精选,发行之初的认购户数仅有774户,随着所跟踪纳指的不断走高,其2023年6月末的户数一度达22894户,不到4个月内增加了近30倍;再如华泰柏瑞中证全指电力联接2023年4月发行时认购户数仅18户,但在随后2个月的电力行情下,其6月末的户数迅速增长至19970户。对发起式基金的加码,往往需要管理人及相关方更大的资金投入,市场估值处于相对底部位置的当下,如此布局或将拥有更高的长期胜率。发起式基金的上一次大爆发,也发生在同样是市场底部区域的2018年,当年该类产品新发数量首次突破百只大关达169只,同比增长74.2%。不过彼时的委外大扩张中,大多数发起式新基属于固收产品,其中纯债基金就多达106只,同期发起式权益新基仅41只,发行规模181.2亿元。但成立至今的5年来,这批发起式权益基金在经历市场起伏后的平均累计回报仍有38.6%,规模更是得以大扩容——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合计规模已达505.6亿元,已是发行时的2.8倍。2021年,当公募发新数超过了存量总数的四分之一时,宣告了核心资产见顶;2023年,管理人“自带干粮”的发起式新基同样超过了存量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会给未来埋下何种变化,市场将拭目以待。
风险提示
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