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同质化时代的“隐藏长板”
财富
财经
2024-11-01 08:30
中国
最常用于形容药物研发普遍适用性的“广谱”一词,同样被应用于金融市场。例如自今年9月下旬的新一轮积极政策带动下,市场普遍预计包括存量按揭利率、存款利率、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将进入持续下行通道。若体现在资产管理中权益投资的受托端,覆盖不同维度、特征或需求“广谱资金”也因市场变化呈现出新的共识。伴随近年来的市场调整,一众明星经理的阿尔法光环在大量主动产品的深陷回撤中悄然失色;市场开始接受宽基指数与贝塔,而摩擦成本最低的ETF自然成为广谱资金的偏爱。截至10月23日的2024年内,境内宽基ETF总规模已达2.1万亿元,而这个数字在年初仅有0.8万亿元。这意味着,宽基ETF的新增规模超过了过去近20年总额的1.6倍。从“国家队”到配置机构,从套利策略再到抄底交易,广谱资金争相涌入正让宽基ETF驶入扩张快车道。然而需求端的激增,也让供给侧更加内卷,尤其是A50、A500等新宽指落地,加剧了行业同质化现象。同一指数诞生更多ETF之际,实际考验着管理人在渠道、运营等多维度的较量;而就广谱资金而言,除传统费率、规模与流动性等因素外,对跟踪误差、持有人结构等更多运营细节的重视度,亦在持续上升。
ETF市场年内发生的最大改变,莫过于“国家队”的直球下场。例如今年一季度的市场震荡中,作为“国家队”载体的汇金公司开始通过增持ETF来发力护盘。以沪深300为例,据多只相关ETF定期报告数据推算,汇金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累计增持多达超千亿份,折合动用资金接近3500亿元。该笔增持主要分布在嘉实、华夏、华泰柏瑞、易方达4家公募机构旗下的沪深300ETF中。对于产品规模的考量,成为汇金分配仓位的主要依据,更大的ETF体量意味着更可靠的流动性和市场生态。但对于更多的广谱资金而言,有关宽基ETF跟踪误差的管理同样重要。例如“国家队”今年一季度增持156亿份的嘉实沪深300后,而在不考虑汇金仓位的情况下,嘉实沪深300ETF还在同期获得超过380亿元市场化增长,是期初规模的92.5%,几乎实现翻倍。如今嘉实沪深300ETF市值已然超过1600亿元,稳居深交所最大沪深300ETF的座次。
在市场更多聚焦ETF的体量与增速的B面,或许更被受托资金关注的,正是产品的高质量运营。包括“国家队”在内的广谱资金快速涌入背后,或许指向了嘉实沪深300ETF同期更小的历史跟踪误差。截至2023年末的Wind数据显示,嘉实沪深300ETF是过去10年的跟踪误差(按“周/普通收益率”测算,下同)为0.93‰,是汇金增持的4大沪深300产品中误差最小的存在。围绕ETF产品,业内曾在“力争细微超额”和“控制跟踪误差”之间有过微妙分歧。早年有机构认为,可以通过期指或建仓择时等方法更精细化的为持有人争取超额;但嘉实似乎更早前就意识到ETF的灵魂所在——作为一项投资工具,随着权益市场策略复杂化与衍生品多样化,只有更小的跟踪误差,才能更大程度保证市场公正与ETF的“中性本源”。截至今年10月23日,嘉实沪深300ETF的成立以来跟踪误差仅有0.94‰,是同类产品中成立以来跟踪误差最小的一只,仅是同类均值2.11‰的不到一半。 同样可控的指数跟踪效果还体现在另一只宽基中证500身上。Wind数据显示,嘉实中证500ETF自成立以来跟踪误差为1.16‰,仅为同类均值的不到4成。当ETF生态日渐繁盛之际,能否在成立或指数权重变动之际及时操作而不至于错失机会,能否在运营过程中,降低摩擦成本进而实现对挂钩指数的紧随,往往是广谱资金对ETF的功能要求。对于不同资金而言,跟踪误差的失控也会对投资目标带来影响。例如针对长期投资或定投的配置资金而言,跟踪误差若无法追上指数,将会影响整体收益;对于看重机会成本的波段或套利策略来说,跟踪误差则容易引发机会误判,进而影响相关操作的准确性。尽管拉长期限看,跟踪误差带来的影响会逐渐随时间维度摊平,但在同质化日益加深的当下,“毫厘之间”的跟踪误差正在更被市场看重。02
在主动基金的风控上,行业更多强调资产组合对于不同行业、风格或久期的均衡把握。但在资产端“整齐划一”跟踪指数权重股的ETF上,均衡的重要性或许体现在受托资金背后的持有人结构。对于广谱资金来说,理想状态ETF负债端结构应当包括充分数量的机构与个人。一方面,如果ETF持有人结构体现为极分散化的点状结构,容易在市场极端行情中引发羊群效应,造成份额异动,进而对跟踪误差控制产生不利。另一方面,如果绝大多数份额集中在少数持有人手中,则不利于ETF的流动性养成,活跃度的匮乏会妨碍未来的规模做大。例如日前行业竞相角逐的首批10只A500ETF中,有4只的第1持有人持有比例超过10%,另有3只的该比例低于5%。处于相对中间态状态的仅有包括嘉实A500ETF在内的3只。这显然对不同A500ETF的持有人比例集中度带来影响。Wind统计上市公告发现,嘉实A500ETF前十大持有人累计持有份额比例为49.6%,呈现了广谱资金“大小对半”的相对均衡态。围绕A500,嘉实基金目前还正在发行与之挂钩的嘉实A500ETF联接基金(A类022453/C类022454),更多场外资金的进入,将进一步夯实A500ETF的持有人结构。体现嘉实基金在ETF负债端结构控制的宽指,还有中证500。据Wind数据统计20只中证500ETF的中报,截至2024年6月末,不少于13只中证500ETF的第1大持有人占比超过50%。作为深交所规模最大的中证500ETF,嘉实中证500ETF的第1名持有人占比仅为39.1%,而前3名持有人合计比例也仅占65.3%;即便是小至第10名的持有比例,也仍然达到了1.3%。由于具有较高的外部性,稳健的运行时长,按时就申购赎回清单(PCF)与市场展开交互,保证产品机制的正常运转,正是广谱资金对ETF低容错率的需求。今年“中证A系列”指数落地前,更被市场所熟知的“A指数”莫过于富时中国A50指数。围绕该指数开发的海外期货,更是在每天开盘前被视为A股情绪的预兆。早在2017年,国内就已有针对富时中国A50指数的ETF上线,目前规模其中最大1只,正是嘉实基金所管理的富时中国A50ETF基金(512550.SH)。嘉实也是全市场少有的在A系列指数上,场内外全布局的基金公司之一。要知道的是,跟踪海外指数的ETF,往往面临更复杂的运营环境。例如管理人无法在指数公司的协助下获取更精准的开盘参考价,则有可能引发PCF事故。2018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的不到2年间,境内挂钩MSCI相关指数的2只ETF就曾因PCF异常而发生暂停申赎事故。若跟踪海外指数ETF已具有相对较长的运维经验,对于境内的“中证A系列”等创新宽指运营来说更像是“降维打击”。针对富时中国A50指数长达7年的管理时长验证,或许将成为嘉实基金在ETF保持低容错率上的重要长板。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