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加银回到了5年前
财富
财经
2024-08-23 11:38
北京
作者:袁子
编辑:冷炎
8月21日,民生加银基金(以下简称“民生加银”)宣布旗下民生加银内核驱动混合等5只主动权益基金正式换帅,原因正是前投资经理柳世庆已因个人原因离职。柳的出走背后,留下的不仅是32.2亿元亟待面临管理切换的经手规模,也意味着民生加银主动权益的核心干将再减一员。作为宏观与周期行业出身的投研人,柳世庆供职民生加银的时长已有11年。十年骨干出走,某种意义上既是近年来产品净值饱受行情冲击的使然,也是民生加银业务权重重新洗牌的一个横切面。势不可挡的“股降债升”通道中,民生加银数年间一度提高的权益投资占比,已然在新任高管的统御下,回到了它在权益持续代谢,债基突破千亿之际,民生加银似乎正在变回了银行系公募“原本的样子”。2016年起担任投资经理至今,已拥有8年以上公募投管经验。在目前民生加银14名主动权益经理中,在任时长超过7年的人,只剩权益总监孙伟了,超过5年的也仅有包括蔡晓、王亮在内的3人。与之对应的是,9名权益经理在民生加银上岗的时间,均未超过3年。作为管理时间最长的代表作,柳时期的“民生加银内需增长”自2016年11月至今的近8年时间里,取得了年化8%以上的长期回报,在433只可比同类中排名前10.4%。或许缘于宏观出身,柳世庆的较长时间仓位中保留了对机械设备、资源品、地产等行业的配置,而部分重仓标的出现在报告期多达高达十多次。巅峰时期的2021年,柳世庆的个人在管规模曾突破百亿大关,占民生加银全部主动权益的比重达1/4,仅次于权益“台柱子”孙伟。但由于高估值时期成立进场,柳世庆另有3只产品累计遭遇4成左右回撤。这让柳世庆的在管规模遭到重创,三年时间规模流失78亿元。其实和其他权益经理相比,柳世庆这一轮的波动对抗成绩不算太差。如今从柳世庆接手“质量领先”的王亮,2021年领衔发新“价值优选6个月持有”至今出现了-16.3%的年化负回报。哪怕是权益总监孙伟,其操盘超10年的“民生加银策略精选”累计回报已达2.73倍。但孙同时在管的“民生加银科技创新”等其余4只产品均因成立于市场估值偏高的2020年,回撤幅度均普遍接近或超过40%。净值连年深调之下,一些产品能在中短期修复的机会也不大了。例如“民生加银成长优选”至今的任职亏损达-42.4%,折合年化回报-13.7%。这意味着,该产品净值哪怕未来三年保持20%年化复合增长,也勉强能够回到发行时的初始成本。翻身无力感,还体现在权益业务给持有人酿下的累计巨亏。资管风铃统计2019年至2023年的Wind数据发现,民生加银旗下41只主动权益基金累计酿亏-15.1亿元。由于规模效益,越优秀的投资人反而更致命——孙伟、柳世庆、王亮3人所管的代表产品,5年间的累计基金净利润依次亏损达-20.9亿元、-14.9亿元和-8.4亿元。事实上,柳世庆的出走不过是权益业务近年来出师不利的脚注;民生加银的受托资产结构,正在朝着更复古的方向“回归”。
和大多数“银行系”一样,初步规模化之时,权益业务本就不是民生加银擅长的那部分。在非货规模首次突破百亿的2013年末,民生加银的权益部分占比就仅有1/5左右。跟随行业扩张步入千亿的2019年,偏科的结构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被进一步放大。民生加银当时1027.6亿元的非货规模中,权益部分仅占到1成。然而恰逢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的净值化改造浪潮扑面而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这让银行系公募所擅长的固收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民生加银不仅面对业内新势力的崛起,甚至可能还要承受民生理财的同室操戈。同样在这一年,民生加银挖来了第4任掌门,也是老华夏东四营业部出身的李操纲。此前,民生加银已先后经历了张嘉宾、俞岱曦、吴剑飞三任外来总经理,但在市场剧烈波动的冲击下,民生加银的权益规模迟迟未见起色。李操纲掌舵的时间点恰到好处,权益业务开始于2020年伴随阿尔法牛市快速起量。当年底,民生加银的非货规模就在权益业务的带动下首次冲破1500亿元大关;次年6月,主动权益规模达412.4亿元,占比直逼1/3。这是民生加银最接近摆脱银行系机构“偏科固收”标签的时刻。2022年的市场波动,让民生加银的主动权益急剧代谢,一年之内蒸发174.5亿元。权益的快速下降,间接导致民生加银从1500亿倒退至不足千亿。摇摇欲坠之际,现任总经理郑智军到岗,并成为第一名来自母行空降而来的掌门人。履新民生加银前,郑智军曾在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等环节担任要职。资管新规落地前的2012年至2018年,是影子银行高光期。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曾在泛银行非标生态中,占据着非同寻常的江湖地位。其不仅在券商、基金资管业务爆发后大举猛攻SOT(银证信通道)模式,甚至还在后来的8号文非标管制下首创了TRS(总收益互换)等衍生工具创新。开拓进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突破,是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早年生存主义哲学的如是写照。这位母行昔日重要部门的高管坐镇下,民生加银的非货规模由开始企稳。截至2024年6月末已回升至1256.6亿元,较2年前增长30%。其中债基规模合计达1036.3亿元,历史上首次超过千亿,几乎较2年前实现翻倍。伴随着股市不振和债牛高烧,权益对于规模的重要性开始下降,民生加银重新向“固收老路”靠近。在绝对规模和业务权重上,民生加银已如假包换退回到了五年前的状态。截至2024年2季度末,民生加银主动权益规模为152.4亿元,占比回落至5年前的十分之一。6月末的1480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仅仅相差但不一样的是,民生加银的规模行业排名却从行业第30名滑落至如今的第44位。5年不被看做一个很短的期限,甚至能够被视为长期业绩评价的时间维度选项。风险提示
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