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稳资管之王:公募剑指30万亿时刻

财富   财经   2024-03-21 19:41   北京  

作者:袁子

编辑:冷炎

权益的企稳、固收的新高,正将公募基金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境内截至20242月底受托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已达29.3亿元,一举超过了8个月前的峰值,创下历史新高。

仅“一步之遥”的30万亿关口,大概率会在年内突破。

作为早年资管业最大构成的银行理财,巅峰时期的也不过如此。
当公募驶入30万亿时代,显然有望长期坐稳“最大资管类别”的王座。

要知道,此次规模的新高发生在行业的下行周期中——不少管理人在近年来的下行中承受着费率普降、净值回撤、持有人客诉增加的压力,而投资者对于基金的不信任也浮亏煎熬中与日俱增。

这种形势里,很难看到明星经理撑起的网红爆款,也再少听说百亿产品单日售罄差额配售的万人空巷。

看似萧条的B面,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和债基、货基为代表的固收产品,却成了这一时期驱动行业逆势扩容的新引擎;甚至就连出海的QDII基金,也获得了数倍增长。

不同品类之间的此消彼长,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

整体规模的新高,与微观境遇过冬所形成的鲜明反差,则是头部与中小机构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的隐喻。

行业形态的变化下,不同管理人之间的势力范围在悄然发生位移;加速驶入30万亿时代的当下,公募基金的新格局形成在即。


01

规模之巅

饱经连年市场压力,没能阻止公募基金又一次站上规模史高。

截至20242月底的数据显示,境内市场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已达29.3万亿元,2月单月的新增规模高达1.94万亿元,是中基协披露月度数据以来增长最多的一个月。

这意味着,在这个仅15个交易日、证监会换帅、沪深300反弹接近10%的特殊月份,全市场平均每天有高达1293亿元涌入公募市场。

在单月新增中,股票基金高达0.47亿元,同样创下中基协披露数据以来新高,是上一轮发生在20226月单月新高的2倍还多。

股基的爆发,与配置盘对ETF的凶猛增持直接相关。

20242月末,全市场ETF合计资产净值达2.4万亿元,较1月底增加接近4000亿元。

反映主动权益的混合基金当月增长达0.25万亿元,在已披露的历史各月中亦能排到第8;而日益火热却缺少额度的QDII增长也超过了420亿元。

债券牛市的延续下以及长假期的现金管理需求,让固收产品的扩张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债券基金、货币基金2月份新增规模分别达0.30亿元、0.85亿元,分别排在已披露各月中的第6位和第2位。
当下,公募行业规模距离30万亿时代仅有7000亿规模,若按2月份的单日速度推算,这个整数关口仅在不到6之内即可实现。

30万亿,曾是银行理财鼎盛时期的最大体量,如今这一上限即将被公募基金所触碰。

早在半年前,公募规模就首次超过了银行理财,而此次规模的进一步扩容,预示着这个全市场透明度最高的品类在诞生26年后,终于将坐稳了资管市场的C位。

如此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其成长历程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利率市场化的节奏紧密相关。

2007年的6000点牛市,公募规模仅冲上3万亿关口,但此后连年的故事调整,让该峰值一度关山难越。

直到6年后的2013年,公募规模方才重新回到3万亿之上。

从今天回看,当年资管行业的三个关键变量,促进了公募基金的长期向好。

一是监管首次将银行理财持有的信贷类资产定义为“非标”,并实施了额度管理,促进了资金从银行端的流出;

二是余额宝的问世,让货币基金开始扮演现金管理场景的主角,并开启了指数级扩张;

三是新《基金法》在当年6月的落实,助推了行业供给的增加——彼时公募机构仅有92家,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增长至159家。

正是这个时点起,公募行业开始平步青云。

20144月,突破5万亿;20177月,达到10万亿。

2019年开始,资管新规落地叠加核心资产牛市的影响,扩张脚步进一步提速,并在2021年初到达20万亿。

3年后的当下,这个数字终于逼近30万亿。

010万亿,公募基金耗时长达19;从10万亿到30万亿,却只用了7


02
江湖之变

2021年初的20万亿,成长为如今的接近30万亿,公募行业的产品结构跟随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公募行业站上20万亿的20211月,沪深300指数触及了5930.91点的历史顶部。

彼时的混合基金达到了4.86万亿元,占全部公募市场的比例接近1/4

然而随后3年的熊市,阻挡了资金流入主动产品的脚步,市场偏好由阿尔法向贝塔的切换,让主动占多的混合基金明显缩水。

公募资产扩张了10万亿的3年期间,混合基金从4.86万亿下降至3.63万亿元,累计蒸发1.23万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天有超20亿资金从混合基金中出逃。

混合基金在公募市场中的占比也下降至12.4%,回到20199月份的水平。
主动权益的退潮,让不少擅长该领域的公募机构陷入了座次滑落的境地。

受影响尤其显著的机构,莫过于汇添富和中欧。

Wind数据显示,汇添富在2020年初以5501.6亿元的规模排列行业第2位,而3年后的2024年初,其非货规模不仅跌至4475.6亿元,排名下降至行业第9位;

同样在2020年初,坐拥3090.7亿非货规模的中欧尚处行业第12位,但3年之后其座次已跌落至行业第19位,非货规模也收缩至2831.1亿元。

与混合基金相反的是,ETF的扩张带领股票基金实现了逆势增长。

常年深耕此道的华夏,成为了这一过程的最大受益者。

由核心资产和阿尔法主导市场的2020年底,华夏基金的非货规模刚刚突破5000亿元,较作为龙头的易方达相差高达2800亿元。

此后熊市中,易方达昔日破万亿的非货规模持续缩水,而华夏却凭借ETF连年增长。

3年后的今天,二者差距已缩小到1346亿元,而华夏在此期间的非货净增长超过了3000亿元。

手握沪深300ETF的华泰柏瑞晋级速度同样显著,其从2020年初的第30位上升至如今的第18位,规模则从1212.5亿元扩增至2849.4亿元,3年时间扩张超过135%

随着被动投资的自我强化,占据先发优势的宽基ETF或许还会呈现出更高的规模天花板。
在固收领域,风险偏好的下移、机构增厚诉求的提升和配置资金对交易能力的追求,让债基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截至20242月末,全市场债基累计规模达5.6万亿元,是三年前的2.7万亿的2倍还多

部分管理人通过对债基的发力,实现了非货规模和行业座次的双重提升。

统计Wind数据发现,在2021年初非货规模排名前30的管理人中,招商、天弘、景顺长城、永赢通过发力债基,成为了这一时期座次提升最明显的4家机构。

截止2024年初,景顺长城、招商、永赢近3新增债基规模分别达1034.6亿元、2219.4亿元、1126.1亿元,较2021年初增长达234.2%135.6%96.3%,三家非货排名座次则从2021年初提升了6名、5名和5名。

座次提升最明显要数天弘。

在余额宝的千亿分流压力下,天弘基金转而将债基规模从2021年初的767.1亿元逐渐壮大至2024年初的1866.4亿元,加上同期旗下ETF的数百亿增长,其非货排名从3年前的第28位一路蹿升至如今的第15位,上升达13名。

虽然债基过去3年内得到壮大,但看似拥有固收优势的一些银行系机构,却成了这场“三年之变”中的掉队者。

例如2020年初还以1771.45亿非货排名行业第21位的农银汇理,如今座次直线滑落了17名至行业第38位,非货规模更是仅在1000亿关口徘徊,蒸发超过了6成;民生加银曾在3年前以1505.8亿排名行业第24位,如今其已滑落至第36位,位次下滑12名。

一个行业的发展从来不是线性的,过程中总是充满着反转与偶然。

那个阿尔法机会被集体看好、沪深300见顶的2021年初,鲜有人能料想到——3年后的行业格局,竟然会由当时一度受冷遇的ETF和债基所影响。

而在国债期货不断刷出新高、ETF已成未来明牌的当下,新的变化或早已蛰伏于迈入30万亿时代的公募市场。

(完)

风险提示

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延伸阅读








资管风铃
记录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启示与变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