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历史的教训,变得毫无教训
旅行
2024-11-24 08:26
美国
如果问“历史到底有什么用?”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想起唐太宗李世民那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简单说,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给今人以经验教训。最能彰显这一功能的,无疑是“史学界二司马”——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然而,黑格尔却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为何东西方对历史的功能和认识,有如此大的偏差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史学家,由于视野和角度的差异,所得出的历史教训,其穿透力有着天壤之别。绝大多数史学家终其一生,只专注于狭小的专业领域,成为作碎片化史学的专家。只有极少数绝世天才,才敢于站在人类思想的最高处,书写世界文明史。他们的信条是:只有天才和蠢货,才敢无所不谈。因此那些俯瞰人类文明的天才,显得尤为可贵。1885年诞生于美国的威尔·杜兰特,就是其中一员。杜兰特是普利策奖及自由勋章的获得者,最杰出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之一。他早年投入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门下,却超越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成为文明观念的捍卫者。季羡林评价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的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在他的巅峰著作——厚达15卷的宏篇巨著《世界文明史》中,杜兰特就为我们留下了最有穿透力的六个历史教训。
人类文明有两大传统,雅典传统和斯巴达传统。前者代表了商业文明,后者代表了农业文明。公元前480年,希腊联军在温泉关战役中,击败波斯帝国,预示着年轻的欧洲击败了古老的东方。自此,雅典海军变成了商业船队,自由城邦变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与此截然相对的是,斯巴达解散了陆军,回到了封闭的农业社会。而以当时中国为首的东方世界,则承袭了“重农抑商”的传统,历经千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都没有放弃对商业的鄙视,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随时都能成为强权的牺牲品。斯巴达和雅典,虽然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但雅典的后继者却远超斯巴达。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甚至说:“我们(西方人)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艺术,皆根植于希腊。”而长期处于农业文明的中国,虽然三千年历史没有断绝,但自1840年中西世界激烈碰撞以来,商业文明已经落地生根,虽然历经多次阵痛,但长远来看,商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趋势,不会逆转。
一种是基于集体主义的乌托邦设计,认为文明是由学者和政治家设计出来。如柏拉图等人的“理想国”。另一种是基于个人主义的演化论,认为文明从商业传统、自由市场的积累、演化中而来。也就是老子、哈耶克等推崇的自发秩序。杜兰特并不喜欢理想国,认为“理想国是一成不变的社会,是僵化、厌恶创新的遗老世界”。他相信,文明的火种源自 自由的思想市场,良善的法律来自习俗和利益的冲突,而思辨则源于人类个体的交流、合作与竞争。因而,他主张:只有在全面开放的商业中,思想才会碰撞出火花。然而遗憾的是,当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时,却恰恰处于民族主义、乌托邦主义横行世界的时代,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柏拉图”,却没看到多少“哈耶克”的价值。当下,“热爱正义,却不爱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声音充斥网络,甚至被某些专家上升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高度。文明是自由土壤结出的果子,所有带有某种“强权意志”的思潮,都是对自由与文明的遏制。
乌托邦主义通常向人们许诺最美好的未来:全能的政府、丰裕的福利、平等的社会……后世的人们常常相信,乌托邦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然而杜兰特却以雄辩的史实证明:乌托邦的冲动,一直深埋于古往今来的人性之中,因此它会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再到奥威尔的“1984”、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每一个号称“人间天国”的理想之城,都有着极权统治的影子,给城内的平民大众带来的也只有匮乏、混乱、腐败和大屠杀。而历史上的法国大革命、德意志第三帝国等极端革命,其真实的历史更是恐怖。
每个时代,人类文明都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保守传承已久的习惯和传统,另一方面是冲击现有秩序、狂飙突进的变革。双方往往势不两立、互相倾轧,有时甚至会斗得你死我活,最终招致文明的衰退。杜兰特认为:新的观念应该被听取,因为少数新观念可能有用。但新观念必须经过仔细研讨,要允许各方的质疑和不同的声音,并且最好先进行小范围的社会实验。而那些抗拒改变的保守派,其实与提出改变的激进派具有同等价值,甚至可能更有价值。因为,“根须深厚比枝叶繁茂更加重要”。传统是人类重要的智慧来源,解决问题更多依靠经验和模仿,而非创新。总之,创新有创新的好处,保守更有保守的价值。在历史的进程中,二者应是相辅相成。全面保守,社会无法进步;激进变革,则可能引发无可挽回的灾难。二者在一定的规则下对抗冲突,才能产生充满张力的创造性力量,才能带来富有活力的文明发展。
他说,“大部分历史是猜的,剩下的都是偏见”。历史学首先是无穷无尽的史料学,所以傅斯年才会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面对浩瀚的史料如何选择,如何用像布罗代尔那样,综观历史的新史观处理史料,如何避免以今观古的错误历史认知,这既考验历史学者的道德,也考验历史学者的高超技艺。也正因此,他决心将历史重新写一遍,以严谨的历史结论,思想家的视野,世界公民的身份,纠正人类的历史记忆,建立有普世色彩的历史观。这一笔下去,就花了半个世纪。杜兰特夫妇去世后,他们的手稿大部分散失,经历了三次迁移和一次大洪水,终于重现于世。这套“命途多舛”的《世界文明史》,是对“最伟大的思想者的立传”,是对“他们智慧遗产与生命印记”的伟大解读。足足1500万字,既是哲学视角下的人类大历史,也是一部部精彩的故事、优美的散文集,以及装帧和图片异常精美的艺术品。从书中任何一页开始读起,都会沐浴在文明的光辉里。作为“毫无顾忌的英雄崇拜者”,杜兰特不屑于纠缠琐屑的细节,而是致力于“为最伟大的思想者立传,解读他们的智慧遗产和生命印迹”。
这套书结尾章节,杜兰特更是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他将其命名为《历史的教训》:●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生物学给历史的教训:第一个就是“生命即是竞争”,第二个是“生命即是选择”,第三个是“生命必须繁衍”。●历史自身的一个教训就是,宗教具有多次生命,有复活的传统。这种通过格言、定律式的语言,高度概括呈现出来的许多教训,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隐含鉴古知今的寓意。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很显然,杜兰特不希望如此,因此才有了这套浩浩荡荡的巨著《世界文明史》与凝缩了人类历史精华的总结篇章《历史的教训》。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杜兰特《世界文明史》。这是一套揭示人类文明遗产的旷世巨作,打破国别、学科等界限,以文明及时代特征为单元,叙说全部人类历史,上起“文明的建立”,下迄“历史的教训”。本书几乎涵盖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时代,最重要的国家和人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科技等领域,谱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堪称文明史研究的集大成者。概括说来,它有四大特点:●它是一部颇具“史识”的历史哲学著作,与“流水账”“考据式”的史书有别;●它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与纯粹学术的呆板文风有别。《世界文明史》是杜兰特一生的历史思考与总结,作为一部1500万字的浩瀚文明史,也许我们很难完整阅尽这部鸿篇巨制,但完全可以做到每天从书架抽出一本,读上一阵,所谓“得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点击下图,进入店铺,即可一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