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

旅行   2024-10-29 08:20   美国  
原创作品经授权转载自  l 公众号牛皮明明
ID l niupimingming
文 l 诗人牛皮明明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果这个世界是一个国家,那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
---拿破仑

我们都知道,中国曾经被侮辱为“东亚病夫”,其实被侮辱为“西亚病夫”的国家,就是土耳其。

土耳其,今天在世界上没有存在感,有关土耳其的印象,始终停留在美食和美景上。但其实,土耳其的历史,有着黄金般的辉煌。

今天,我想用一篇文字,向各位朋友讲述土耳其这个国家。


01


土耳其曾经是一个很有气象的国家,这种气象,体现在和土耳其的版图和历史上。

历史上的土耳其,叫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全盛时期的版图,几乎可以说是横跨欧亚非三个大洲。当时整个环地中海,波斯湾都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像今天南欧的希腊,到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再到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等等这些国家,过去都曾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之内。

而且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延续了六百多年的王朝,这种时间上的跨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中国的西汉和东汉加起来,不过才四百多年;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也不过才三百多年;还有亚历山大帝国,在亚历山大死后就分崩离析了;拜占庭帝国,虽然延续了一千多年,但其实中间更替了十几个朝代,每个朝代也不过才九十多年,而奥斯曼帝国则是由一个奥斯曼家族,统治了六百多年。

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跨度,缔造了奥斯曼帝国恢弘的气象。

奥斯曼帝国的气象,还表现在它所处的世界地理位置上。

土耳其著名的城市伊斯坦布尔,也是曾经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名字更加辉煌、更加响亮,它叫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帝国之前,君士坦丁堡是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十五世纪的时候,为了攻下这座城市,奥斯曼帝国用了将近一百年,花了几代人,到1453年时,才把这座城市攻打下来。

奥斯曼土耳其,为何要花费100年时间,去攻打这座城市?答案是因为地理位置。

君士坦丁堡处在欧洲和亚洲的交界点上,它的位置一半在欧洲,一半在亚洲。在海洋上,它勾通了黑海和地中海,黑海可以通向整个东欧,地中海可以通向整个世界。而且通过地中海上的苏伊士运河,可以通向印度洋,到达整个远东地区。所以君士坦丁堡也叫:“世界的十字路口”。

光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其实都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这座城市,甚至颠覆了我对城市的理解。

在中国,武汉,被长江和汉江分割成了武汉三镇,上海被黄浦江分割成了浦东和浦西,但伊斯坦布尔更加气度恢弘,它是以大海作为分割线。

在伊斯坦布尔城内,有海湾,也有海峡。它的海湾,叫金角湾,海峡叫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峡把伊斯坦布尔切割成欧洲和亚洲,海湾又把它亚洲的部分切割成新城与旧城。

这样以海峡分割的城市,在整个世界上都是极为稀少的。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那种海浪拍打古老城墙的恢弘气象,那是一种只有帝国才能体会的壮阔。

但土耳其的气象远不止这些,在文化上,他们依然气势恢宏。

奥斯曼帝国原是伊斯兰国家,但后来它又攻占了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它又地处世界的十字路口。所以在他的文化内部,既有欧洲的文化,又有亚洲的文化,还有古罗马的文化和伊斯兰的文化,所有这些文化都在一起杂糅、冲撞,他们一笔一划地体现在伊斯坦布尔的每一个街道上,每一寸土地里,也镌刻在土耳其人的血液和头脑里。

十九世纪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的大作家福楼拜,去土耳其旅行时,在一封信里预言:“在一个世纪之内,伊斯坦布尔必将成为世界之都。”


02


然而,历史并未如此发展。

到了近代,奥斯曼土耳其,跟中国很像。我们在清末的一系列战争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等,丢失了大片领土。在世界上,被侮辱为“东亚病夫”。

而土耳其同样作为有辽阔领土的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整个奥斯曼帝国拖着老迈腐朽的身体,也是签订了大量条约,割让了大量土地。它没有成为世界之都,而是被彻底击碎。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选择的阵营是和德国奥匈帝国的同盟国。战败以后的奥斯曼帝国 国家分裂,一口气分出去四十多个国家,丢失了整个国家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而更为悲惨的是,连首都伊斯坦布尔,都被英国人占领了。

羸弱的土耳其在一战前后,就成为欧洲人眼里的“西亚病夫”。

而此时,濒临灭亡的土耳其,又迎来命运的转折。


凯末尔在伊斯坦布尔

就在整个奥斯曼帝国大厦将倾的时候,土耳其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凯末尔,土耳其人眼中的“国父”。直到现在,如果你去土耳其旅行,依然能够看到,每年十一月十日早上九点零五分的时候,伊斯坦布尔整座城市都会非常准时地停下来,专门纪念他们的国父。

凯末尔先是通过起义,从英国人手里夺回了伊斯坦布尔,在1924年,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土耳其共和国。而后在建国中,通过改革,彻底改造了土耳其。

凯末尔四项改革最为著名。

首先改革的是伊斯兰教的世俗化。这个改革缔造了现在的土耳其,使土耳其不像一个宗教国家,它没有很多阿拉伯国家浓厚的宗教气息,土耳其人身上也没有严厉的宗教禁锢。这得益于凯末尔把土耳其从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改造成一个世俗化的国家,把伊斯兰教彻底边缘化了。

其次是改革服饰,这个改革也特别彻底。凯末尔用强势的手段规定,国民不允许穿那种伊斯兰的衣服,女性不许蒙脸,男人不许戴伊斯兰白顶礼拜帽,必须穿西服,戴西方礼帽。

凯末尔的改革每一项都极为彻底,在政治改革上也是如此。他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给妇女选举权!!!这个改革在整个阿拉伯世界是破天荒的,就算是全世界,都堪称惊人。要知道在美国,到1920年才给了妇女选举权;在欧洲,一直被当成欧洲榜样的法国,也是40年代才给女性选举权。土耳其竟然比法国早了差不多二十年。

在文化上,凯末尔的改革也是特别彻底。凯末尔直接把土耳其沿用了千年的阿拉伯字母文字,给废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拉丁字母。在读土耳其历史的过程时,很多细节都让我颇为震惊,当时凯末尔问土耳其的教育部长:

要多久才能完成这个文字的改革?

教育部长回答:至少要用十五年。

但凯末尔最后用了多长时间呢?他亲自带着政府官员到民间去教人们学习拉丁文字,最后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土耳其沿用了千年的文字,给彻底改掉了。

我再举个例子,好让大家感受下这件事的难度。我们中国,也曾经提出过文字改革,那是在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鲁迅、钱玄同一帮人说,汉字对普通百姓太难了,他们也都提过废除汉字,说要把汉字拉丁化,当时专门还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方案,叫“国语罗马字”方案,但最后都没有推行下去。因为文字对于一个古老帝国而言,是最为根深蒂固的习惯,但土耳其,只用了半年就彻底完成了改革。

凯末尔的改革,在历史上,叫“凯末尔主义”。


03


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改革并不是万能的。在短暂时期内,改革可能拯救一个国家现状。但如果改革过于迅速,则很有可能导致“消化困难”的后遗症。凯末尔的改革在当时,确实拯救了濒临死亡的土耳其,但也给土耳其带来巨大的历史疑难杂症。

这些疑难杂症,其实从土耳其建国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这个国家。 

一边是政府要西化,另一边是宗教要传统,但是,西化要“西”到什么程度?传统到底“传”的是哪个“统”?这没有一个绝对标准,所以就导致了整个国家,始终在精神上异常分裂。

除此之外,土耳其国内的左翼,他们既反对西化,又反对传统,经常和国内的两大势力对着干。

与此同时,土耳其的民族问题也异常严重,库尔德民族,经常和土耳其民族打游击战。

除此之外,还有土耳其的周边环境,又不安定。最近这些年,土耳其还依然和叙利亚在战争。

这是土耳其国家的“死穴”,也是土耳其永远的哀伤,更是土耳其根本绕不开的问题。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难以跨越的痛苦,都有自己历史遗留的问题,但土耳其的问题显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

土耳其国宝级作家帕慕克,将这种土耳其的问题,形容为《呼愁》,“呼愁”这个词出自《古兰经》,在土耳其语里是哀伤的意思。帕慕克说的这种哀伤,不是具体指某一个人的哀伤,而是弥漫在土耳其整个国家的一种对过去历史的哀伤,是几百万土耳其人共有的一种情绪。

我特别喜欢帕慕克笔下,一段极为震撼的描述,他说:

“我坐在落日余晖下的伊斯坦布尔,眺望拜占庭帝国崩溃以来的城墙废墟,以及所有损环、破旧、风光不再的一切;近秋时节由巴尔干半岛和北欧、西欧飞往南方的鸟,飞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上诸岛时俯瞰整个城市。”

这种落日之下帝国余晖的哀伤,其实每个中国人,可能都会产生。如果当时的中国,在清末一系列战争中,最后国家碎成一堆国家;如果中国没有80年代的改革开放,逐步走向强大;如果中国没有自由、开放地融入世界环境。我想这种“呼愁”,不止属于土耳其,同样会属于我们中国的每一个人。

《鏘鏘行天下》第1期完整版 從土耳其到希臘 和文濤邊走邊聊 探秘《東方快車謀殺案》誕生地!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维罗阳光
Lifelong Learn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