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余亮:蟹黄汤包的命运谜团

文化   2024-09-25 19:31   上海  
我把蒸笼里晃来晃去的蟹黄汤包当成了命运的大纽扣,每天都用嘴巴和牙齿解开它——庞余亮《蟹黄汤包的命运谜团》

蟹黄汤包的命运谜团

文/ 庞余亮

本文选自《岁月未蹉跎——爱夜光杯 爱上海·2023》

吹牛的人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南京。这话其实不吹牛,南京的美食家吃掉的盐水鸭数量吓死人。
吹牛的人同样说,没有一只螃蟹能完整地离开靖江。这话同样一点不吹牛,做美食一绝的蟹黄汤包需要拆蟹。需要油汪汪的蟹黄和鲜嫩的蟹肉。美食家们每年来靖江消耗掉的蟹黄汤包数量惊人。
传说有家饭店每年要做的蟹黄汤包是百万只。如果把这些蟹黄汤包一一连接起来,就是一百公里长的蟹黄汤包大军。我向饭店老板求证,他笑着说肯定不止这个数字。骄傲吧,仅仅是一家饭店哦。靖江有几千家饭店在做汤包呢。难怪靖江是“中国汤包之乡”呢。

还是不要说数字吧,说说靖江蟹黄汤包身上最大的谜团吧。

——那薄薄的汤包皮里,晃来晃去的,鲜得掉眉毛的,蟹黄内涵十足的美味之汤,是怎么进入汤包皮里的?
汤包皮摊在蒸笼里包裹滚汤法?针筒缓缓注射法?当然都不是啊。
有一年,靖江召开了一次全国性包子大会。很多包子专家为了蟹黄汤包的起源在会上争执起来。有专家提出了“北上说”,那是从杭州出发的包子。也有专家提出“南下说”,那是从中原出发的包子。
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首先说到了《红楼梦》里最有名的“茄鲞”。“茄鲞”完全是锦上添花般的美食做法,或者叫做“败家子式”的做法。靖江的蟹黄汤包就是“茄鲞”的做法。长江边的靖江物产丰富,螃蟹遍地,母鸡成群,没办法运输出去的靖江人就取其精华,就这样做出了令食客们拍案叫绝的蟹黄汤包。
首先揭开汤包的汤之秘密吧。
一只只大螃蟹蒸红。最好的螃蟹肉剔出,蟹黄蟹肉用中火熬至水分收干,油呈金黄色时盛起,冷却成蟹油状待用。接着制馅,用散养的老母鸡熬汤备用。再将本地猪后座肉洗净后放入锅内煮至八成熟,随后捞起,将猪肉切成小丁,再将猪肉皮制成半粒绿豆大小的细粒,一同放入锅中,放进原汁鸡汤。加虾籽、酱油、姜葱末、绍酒、精盐、胡椒粉进行熬制。冷却至凝成汤冻,用时绞成碎粒状。再放入熬好的蟹油拌透,搅匀成馅。馅心进入汤包皮之后,皮冻遇热,化汤。

蟹黄汤包的身上还有更多的神奇。比如包子上的褶皱必须达到30个以上,像一朵菊花般悄然绽放。比如那个吃汤包秘诀里的人生哲学:“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

我更喜欢探究与蟹黄汤包有关的命运谜团。
比如做蟹黄汤包的面粉用的是小麦面粉。凭什么不选有“修长”身躯且有一头“秀发”的大麦?凭什么不选择拥有类似黄金般麦秸秆的元麦?大麦和元麦,可是诗人和摄影家眼中的“美人”啊!可“美人”就能配上英雄吗?很多女人都羡慕龙嫂林凤娇,可换一个女人试试?
也不是所有的小麦都可以成为“舞台上的明星”。“高筋面粉”由强筋小麦碾制而成。“强筋”这个条件,就像摆在跳高运动员面前的高度,没有那样的弹跳力,就只能望竿兴叹。所以,《舌尖上的中国》来靖江,要把一只汤包皮吹成一只气球,也只有高筋小麦这样的“汉子”可以担当了。
吃靖江蟹黄汤包的纪录是属于一个四川小姑娘的,她叫张小雅。我刚到电视台工作的那年,正好见证这个大胃王的诞生。为了500块奖金,她轻轻松松地吃掉了72只蟹黄汤包,佐餐的是半大瓶可乐。
为了防止她的胃出问题,颁发奖金之后,带着她去了一趟医院。仅仅有点胃下垂。
这个张小雅,当年又是怎样来到靖江的?如果错过了某一趟车,如果错过了某一个人,她会不会在另一个城市打工?如果是这样的话,创造汤包纪录的又是另一个人了。在她的身上,完全可以写一部当下中国人的命运,现代化的中国,转型期的中国,一个外地的小姑娘,怎样和蟹黄汤包扯上了命运的关系?
靖江汤包的命运谜团还有一个,那就是最厉害的汤包大师的故事。
这个1956年出生的汤包大师年轻时是一个帅哥,现在他也是一个帅哥,如果和那个“皇阿玛”张铁林站在一起,他比张铁林还帅。这帅哥年轻时的理想是做一名电影演员,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做了很多努力,合唱队,伴唱,还有业余京剧团。
当年由于成分不好,他不仅没能做成演员,还得下放插队,然后好不容易去了豆腐店磨豆腐,再后来,招工进了饭店,成了他师傅的徒弟。
他的师傅有祖传的做蟹黄汤包的手艺。
渐渐地,这个心比天高的小伙子收起了做演员的心,专心爱上了做汤包。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成了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特级点心师,也是靖江蟹黄汤包最厉害的非遗传承人。除了传统的蟹黄汤包,他还从上海生煎包子得到启发,发明了别有滋味的生煎汤包。
每次到他的店里吃汤包,我都会想到他年轻时的梦想。那些电影镜头的梦想。
我把蒸笼里晃来晃去的蟹黄汤包当成了命运的大纽扣。他每天都在做命运的大纽扣。我们每天都用嘴巴和牙齿解开命运的大纽扣。
那一次,我带着一位来自北方的作家朋友来吃汤包。我问他有什么感觉。他说他几乎醉了。过了一会,已近中年的他把碟子里的汤包凑到嘴边,说了一个词:初吻。
天啦,初吻!
这个修辞很形象,很活泼,也很有命运感。

《岁月未蹉跎》
新民晚报副刊部 主编
文汇出版社
上海味道。至2023年,《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已历77年。本书编辑延续一年一度的传统,从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在“夜光杯”微信公众号等各渠道广受欢迎的佳作中,精选出77篇文章,集结成本书。从“晨读”“夜读”,到“封面人物”“文艺评论”;从聚焦当下的纪实,到回眸往事的记忆,再到记录历史的珍档……“夜光杯”的内容包罗万象。尽显上海味道。这些文章延续了上一辑的编排体例,分为“看人集”“谈艺录”“叙往事”“恋上海”“念故人”“观世象”和“过日子”七辑,通俗却不粗俗,轻松却不轻飘,深沉却不深奥,尖锐却不尖刻。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购买

部分精选美文目录

看人集
我的父亲陆天明/陆 川
哥哥陈川和他的“孟光时代”/陈 冲
林青霞:千帆过尽,温润如昔/王悦阳
……

谈艺录
《后浪》里的“前浪”/曹可凡
《长安三万里》也有的几处“硬伤”/胡中行
在水一方/王安忆

……

叙往事
作家的饭局/陈子善
“真由美”邀“佐罗”唱歌/童自荣
外婆红烧肉/杨锡高
聂卫平的吸氧/华以刚
……
恋上海
美心还是美新/辛 迪
拿黄河路“响一响”/王家骏
跨了年的热闹/陈 村
……
念故人
晚风拂柳笛声残/刘心武
纪念黄永玉先生/南 妮
恩师袁鹰/赵丽宏
……

观世象
语文老师/梅子涵
蹭饭容易请饭难/管继平
分手菜单/肖复兴
……

过日子
岁月未蹉跎/叶 辛
母亲的病/邬峭峰
父亲的远方/顾春芳
山乡过年/王汝刚
……
关注文汇  欢迎留言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光顾文汇出版社官方微店

文汇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与您一起分享阅读的点点滴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