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你知道金铃塔在哪儿吗?

文化   2024-07-15 20:00   上海  

上海人最具烟火气息的地方曲艺,绝对是滑稽戏,它也是上海及其周边吴语地区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清末民初至抗日战争中期时,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为基础,吸收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

而滑稽戏中,有一种很特别、以绕口令、快口为核心的独脚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金铃塔》,老上海人一定知道。

不过你能指出,金铃塔究竟在哪儿吗?

《金铃塔》的作者袁一灵在演出中

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位名叫袁一灵的年轻人,他天生“愣子(上海方言:口吃)”,却苦练绕口令,练就了伶牙俐齿的绝活。后来他加入了上海的“癸酉社”,这个“癸酉社”是专门演绎当时时兴的“文明戏”,当时的演出并没有剧本,学戏的袁一灵在剧中,也只是个跑龙套的。

正巧,有一出《孟姜女过关》的戏,袁一灵得着机会,恰好饰演一个“过关人”,按照“套子”(表演时候约定俗成的规矩):“过关人”可以给“关官”钱财,也可以用自己的手艺来获得“关官”的认可,通过城关。谁知,这个“口吃”的袁一灵唱了自己创作的《金铃塔》,闯关成功:

桃花扭头红,杨柳条儿青

不唱前朝评古事,唱只唱

金铃宝塔一层又一层。

金铃塔,塔金格

金铃宝塔第一层

一层宝塔有四只角

四只角上有金铃

风吹金铃旺旺响

雨打金铃唧呤又唧呤

这座宝塔造的真伟大

全是古代劳动人民汗血结精品啊

名胜古迹传流到如今

苏州城内四秀才

一个姓郭一个姓陆

一个姓卜一个姓粟

郭卜粟陆陆卜郭粟

卜陆粟郭郭卜粟陆

四秀才吃菱肉剥菱壳

菱壳掼了壁角落

胡同小厮来扫落郭卜

雨打金铃唧呤又唧呤

……

照片:上海绕口令传承基地的殷志强老师,在《海派开讲》第五期《笑谈滑稽戏》的课堂上,解读了袁一灵创作《金铃塔》的有趣故事。

袁一灵以《金铃塔》出名,他一生演出了上万次的《金铃塔》。这出戏也常被误认为是《金陵塔》,但其实这只是讹传。

上海绕口令也是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歌似谣地在民间口耳相传,它不仅是一种优秀的曲艺形式,还能矫正发音、锻炼口才、熟悉上海话。而且它也是上海地方戏曲——滑稽戏最重要的基本功。

近日,2024年7月12日,文汇出版社与古美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古美街道图书馆联合主办了今年的第五场“海派开讲”活动——《笑谈滑稽戏》特别请来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滑稽剧社”社长;上海绕口令大赛评委;上海绕口令传承基地讲师——殷志强老师,给大家讲讲滑稽戏和绕口令。

《上海绕口令》(双册)
上海绕口令传承基地编制
徐维新主编
文汇出版社

殷志强老师,也参与了《上海绕口令》的编制,这是上海绕口令艺术最权威的整理研究专著。在本次活动中,殷志强老师不仅生动地讲解了上海滑稽戏的历史与传承,讲解了欣赏滑稽戏的要点。还特别演示了好几段经典的滑稽戏。让听众在笑声中,充分理解了滑稽戏的特点。

其中殷志强老师特别讲到了上海滑稽戏中,精彩的”绕口令“,讲解了绕口令经典《金铃塔》的由来,以及不同的演唱版本,并亲自演绎了其中的刘春山的版本。

殷志强老师在《海派开讲》现场演唱《金铃塔》
视频制作:文汇出版社

人生有起有伏,但做人要保持笑口常开的心态,殷志强老师特别强调了欣赏滑稽戏的关键就是,保持笑口常开的健康心态。

殷志强老师的新书《金铃塔》也即将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在说到金铃塔的原型到底在哪儿时,殷志强特别强调,现实中并不存在着一座”金铃塔“,它是袁一灵艺术的想象,也是一切人间美景的象征。

关注文汇  欢迎留言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光顾文汇出版社官方微店


文汇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与您一起分享阅读的点点滴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