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一个人的行为,如:看什么(眼睛)、说什么(嘴巴)、做什么(手脚),是由:
A、本能层
B、情感层
C、认知层
三个方面综合实现地。
其中本能层可视为“物理层”,即绝大多数由基因传递得到的信息和表现,和其他动物绝大多数是一致的,包括了吃、喝、呼吸、语言、手脚行为、性等。
而情感层和认知层则绝大多数由后天养成,或者人在成长过程中由基因中的成长信息激活而成。
在这段小奶猫打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兄弟姐妹,在其年幼不懂事时,是完全不会顾及亲情的。
但如果小猫长大了,自己也做妈妈了,则会特别保护自己的孩子。
这种现象在人类中当然也司空见惯。这就是情感层在成熟的过程中逐渐丰满。
关于认知层,主要是由人类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全凭强制输入的信息构架而成,包括了学科类、工具类、语言类、特长类、信仰类等。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很高深却又觉得挺对的话,如“人类最大的进步就是人类从来没有进步”,这句话其实表达了人类在“本能层”的活动始终是保持一致的,且基本思维和行为模式没有突破性变化。
我们看古代传记或小说,有恶霸欺凌百姓,几千年过去了,这样的事件依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古代君王有千百佳肴,能吃进肚子里的也只有那几口。当今社会很多人生活条件好了,但依然摆脱不了疾病缠身。
所以区分本能层,才能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像在你面前有一只猫和一只狗,你立即能分辨出谁是猫谁是狗,因为其本能层赋予它们的外貌、性格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如何让我们分辨一个人的属性呢?
其实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遗余力的做这件事,中国的算命、外国的星座说、密码说等。包括一些信仰中提到的观念,如:今生做好事来世得好报,现在只有每时每刻赎罪未来才能上天堂,都是希望人能从本能层发生改变,只是无法改变今生,只能寄希望于来世。
近一百年是中国变革发展最热闹的一百年,无论是我们平时的穿着、言语,还是使用的工具,所住的房子等可视的几乎一切,均与百年前、千年前有完全的改变。但也因为变,我们丢掉了很多真正优质的文化和传统。
我们坚称一些信仰、文化为迷信,其本质就是在认知层上出现了转变,这种认知是无知者无畏的代表。如算命,其本理是贯穿了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史的,从有文字开始就有占卜,最后以道教总结和发扬光大。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统治都有可能产生少数人滥竽充数、浑水摸鱼,但却不能就此否定整个文化体系。
我年少时也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当时觉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是一句笑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觉得无稽。但现在我就觉得很有道理,而且偏向于“真理”。
我先提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离婚率这么高?生育率这么低?
首先要搞懂的是,婚姻是什么?
1、本能层:人类繁衍传承,成熟男女的性生活需求;
2、情感层:男女在成熟过程中对亲情的期待和被满足,爱与被爱;
3、认知层:对当今社会生存生活的适应性需求,价值观、信仰、交际圈产生的影响力形成的结果。
为了给在认知层欠缺的人看,我再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一遍:
1、本能层:性生活;
2、情感层:想当妈妈或爸爸,或者想完成父母抱孙子的期待;
3、认知层:长大了就要结婚,别人有老婆(老公)了我也要有,最好找个漂亮(帅)的、还有钱的、出去也有面子,回家还有里子。
那为什么离婚率高,无非是两个原因,自内而外的就是一个人不需要结婚也可以完成这三层需求,自外而内的就是一个人根本不需要完成这三层需求,或者不想完成其中某一项需求的动力多于其他需求。
再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一遍:
不用结婚也能有性生活,或者自撸(越来越丰富的成人用品作为替代);根本不想生孩子(养孩子太累太苦了);别人过什么生活关我P事,我怎么活又关你P事。
所以,如果你学会了我的方法,用A+B+C来评价一个人或一个行为,就非常客观和容易识别。
那我为什么在不惑之年后,反而认可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迷信”之说呢?
也可以用ABC来表示:
A、本能层:虎毒不食子,长大成熟的人激活了这种本能,父母的本能就是为了孩子以后过得好;
B、情感层: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对身边人、事、物,亲情、友情的经历,让他们更容易识别情感价值;
C、认知层:父母的学识、社会经验、人脉圈,在孩子未完全成熟(三十而立)前都是比孩子丰富的,他们对婚姻、夫妻生活,因个人经历更有发言权。
那一定父母说的都对吗?
当然不是,如果父母自己只具备了本能层的“护犊子”,而在自己人生中没有经营好亲情、友情,也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社会关系,只是盲目的让孩子听自己的,只能说哈哈了。
至于媒妁之言,你千万别蹦出来“潘金莲和王婆”,如果真有这样的,那说明你的认知层全部被污染了,以后没事别去刷小视频了,满脑子都是些污垢。
媒人其实是很专业的人,所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在古代,城市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大,像大夫、老师、兽医、媒人,都是一个乡镇很有名的人,包括接生婆。我奶奶原来就很会接生,我听我爸说我奶奶的接生手艺很好,那时候也不要钱,顶多给点粮食、吃的啥的,但凡是我奶奶去接生的都很顺利,乡亲们都很感谢她。
所以我们用本能层思考一下,如果个个媒婆都跟王婆似的,那还不都被打死刨祖坟,而这个职业早被消灭和取代了。
那为什么新社会又不喜欢媒婆呢?
这里有个很简单的逻辑:
一个人如果脾气不好(本能层)、好吃懒做还赌博(情感层)、没有存款、资产,也没有挣钱能力(认知层),媒婆会把他/她推荐给别人吗?
刚刚才说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实专业的媒婆已经把这些条件比较差的人过滤掉了,那自然就有很多人恨她和喜欢她。
我再提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偏听偏信?
那有了三层架构的基础,想必大家很容易就能想出答案了。
即认知层积累不够,无法分辨出一件事的系统架构,于是就趋向于用情感层和本能层去接受和判断。
于是我们更趋向于相信亲人和朋友传播的信息,这个逻辑就常被一些销售体系或骗局所利用。同样,当自己的亲情层逻辑坍塌时,如儿女不能陪在身边或确实不孝,或自己认为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帮助自己的亲友非但不能提供有效帮助,还冷漠或为难自己时,当这种现象越来越多超过一定比例后,社会氛围的亲情层就坍塌了。
当认知层架构不足或不稳定,亲情层又遭遇坍塌后,那自然就全凭本能层作出判断和选择了。那本能层是什么?就是做更多有利于自我利益导向的事。
当越来越多的人都要凭本能层去选择社会活动时,社会形态就变得处处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在没有道德和认知架构(认知层)的支撑,又没有身边的人指出和纠正自己(亲情层),那本能层就会让每个人都形成散沙状分布时,国家层面的管理机器,就要用强制的措施来约束和管理了,这就是法律建设的本质。
所以,法律本质上就是管理和约束经常犯错或容易犯错的人,属于最底限的社会稳定防范和治理措施。
那这样对于还活跃于亲情层和认知层,且有着良好品德、知识、架构、信仰的人来说就是灾难,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既然做利于社会、他人、亲、友的事得不到社会大多数的认可,最好本能层就跳出来不断的影响自己,不断的磨损原有的亲情层和认知层。
最后,本能层并不能一概认定为“兽性”,本能层既有动物本能的兽性,也有成熟过程中被激活的高级情感和善良本质。没有任何人是全凭本能参与社会活动的,也没有任何人能在不考虑A、B两层基础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认知、技能、信仰活动。
在越来越多自媒体发声的背景下,人们一方面选择提高认知层的活动能力,如最近热搜的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事件。另一方面也确有认知能力不够或者空洞认知的人在跟风和起哄。
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地批评和赞美中发展进步的,能积累优势并传承就是美德,过几天就忘了的事、记吃不记打的事,就回应了那句话——人类社会最大的进步就是没有进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