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基督教国家,基督信仰的人口约有92%,其中约有81%信奉罗马天主教,约有11%信奉基督新教,约有不到6%信奉伊斯兰教。
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伊斯兰教通过文莱传入菲律宾的南部岛屿——棉兰老岛和苏禄群岛。如果西班牙人晚来一百年,也许这里就成了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注意下图的右侧我画箭头的地方,菲律宾下面的群岛国家基本上被伊斯兰教占居。
菲律宾这个国家,连国名都是外来的。西班牙殖民之初,使用国王菲利普二世(Philip II)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菲律宾群岛(Las Islas Filipinas)。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人赢得了这里,将这里的名字改良为国际版本Philippines沿用至今。
除了国家的名字是外来的,省、城市、街道的名字更有殖民特色,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纽约、墨西哥、洛杉矶。而且连人名也是外来的,和欧美一模一样的命名方式。因为外来移民和他们的后代,这里人的姓名也是欧美的方式。
西班牙的殖民动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动机。西班牙人起初将菲律宾视为通往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下图)财富的垫脚石。随后,菲律宾也是欧洲传教士向东方传教的中转站,而菲律宾本土也有大量的培训传教士的学校。
英语中“Spice”(香料)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species”,常用来指代贵重但量小的物品。作为一名中国人,恐怕很难理解历史上西方人对待香料的痴狂——在最匮乏的时代,香料甚至一度与黄金等价。公元449年罗马狄奥多西二世皇帝向阿提拉的一位妻子赠送礼物,就包括印度珠宝和胡椒。可见胡椒的价值已经与珠宝相仿。595年拜占庭皇帝向阿瓦人酋长赠送的礼物为胡椒、桂叶、苦苏花,这位酋长据说很喜欢这些香料。对于欧洲人来说,历史上最重要的香料包含了胡椒(Piper nigrum)、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肉蔻(肉蔻果实是可制两种常见香料:豆蔻核仁(Nutmeg)和肉豆蔻皮(Mace)。肉蔻除了香味,还含有肉豆蔻醚(Myristicin),能够产生兴奋及致幻作用。如服用过量,甚至可能中毒)、肉桂(Cinnamomum cassia,即桂皮,原产地中国)、姜(Zingiber officinale,欧洲人很长一段时间未见过生姜,只见过干姜或姜粉)。
因为太过珍贵,欧洲人开启了大航海朝代,改变了世界格局。说起来是不是很唏嘘?至少在物资丰富的中国,我们是无法想象的。当然,类比起来,目前的石油战争,是不是也相同呢?
西班牙起初对菲律宾的殖民并不顺利,当地的土著人激烈反抗,连麦哲伦也在战争中死于非命。后来菲利普二世是铁了心要殖民,不断派军队来,终于以高压赢得战争并开始殖民这里。
和军队同来的还有传道士,随后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中,他们的功绩远远超过了战士。如果你认为这些传道士是为了传递真正的信仰而来,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是征服工具的一种,且持久有效。
宗教与zz一直就是孪生兄弟,无论是远古信仰中的大祭司,还是在欧洲盛极一时并爆发宗教战争的罗马教皇。包括现在持续不断的中东战争、包括菲律宾北部和南部的紧张局势,都不置可否一定与zz和宗教有关。
关于唯神论和唯人论的争执一直不休。一部人坚持100%信仰神和纲领(如圣经),他们认为这一切是天定的,不允许有任何疑问,信徒只要100%服从就行了。另外有一部分人则认为信仰和大多数其他人类行为是平等关系,只是分工不同,信仰是知识的一部分,与数学、医学、物理学等是一样的,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
无论哪一种观念,至今仍然是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如果从更高的维度看,这种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状态,更能说明第二种论点趋向真理。神既然创造了宇宙、创造了人,那他还有啥做不到的呢?又何必让人们喋喋不休的争执甚至爆发战争呢?他如此伟大,地球算什么,地球人又算什么,可能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了,又何必整这么多麻烦呢?如果真有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真有天堂,我想宇宙这么大,不止就一个地球文明吧,他如果真的高看地球,就直接收走吧。
而中国人的智慧总是高胜一筹,中国人信仰神明,接受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接受上神的存在但并不盲目崇拜,人类社会的大部分行为则由道德层和法制层指导和规范。
所以第一种人的论点,势必就成为zz和统治的助燃剂。关键人生短短几十年,真正能决定人的一生之路的,仍然是这个人的性格设计,也就是基因。没有人会真正100%去做什么,世界上也不存在100%纯粹的人。无论表面上他有什么目的,包括拯救世界也好、竞选总统也罢,包括极端战争、铲除异教徒,信仰只是他使用的工具。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正是因为他的智慧不足,所以信仰能给予他更多的行为规范。
我想表达的是,我认为信仰很重要,但前提条件是这个人需要信仰。一些偏执的人、野心太大的人、不容易被管制的人、不容易有同理心的人、不容易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人,说白了就是私心太重的人,确实是需要单纯的信仰注入,并压迫他接受,这样能压制他不对社会和他人构成威胁。但这项任务太艰巨、风险也很高、代价也很大,平白无故没人愿意做。所以去做的人,也就是传道人,自然需要有力量去震慑这些需要信仰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力量无非就是财富的力量和神显的力量。
弄明白这些,就能知道为什么教堂、寺院、庙宇,建筑很恢弘,金碧辉煌。他就是要震慑你,让你俯首、不敢直视,之后再被他带领、乖乖奉献。
这种宗教的诟病也在被少数信众改良中,于是就产生了宗教分支及种派别,但总体来仍然是高压的占多数。在菲律宾随处可见的高建筑物,大多数都是教堂。无论普通人家里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但教堂里的陈设总是豪华的。
从上面两张图中可以看出基督信仰的大体由来和分别。作为运作一个宗教团体其实也是很困难的,如果不能统一思想,那么教徒就成了一盘散沙,而且真正参与的人也各有怀异思,愿意投身并奉献自己的是极少数,其他的人只是想获取。
作为殖民军的一部分,西班牙传道士来到这里的任务就是有条不紊地占有这个地方和改变人的思想。来自西班牙的教会和贵族占有了大量的土地,而平民则是生产工具。说到西班牙对菲律宾的殖民,就不得不提西班牙对墨西哥的殖民,比来菲律宾早了几十年。所以一直到达菲律宾除了西班牙本土人,还有墨西哥人。相比墨西哥,菲律宾处于热带,单是建设首都马尼拉城(亦被称为Intramuros),就前后用了几十年,物资贫乏建设成本高,而且不断受到当地土著人的侵扰,尤其是城北部的三描礼士人(Zambales),所以军事投入也很高。
从上面的状况可以总结出来,菲律宾的历史一直都是苦难史。殖民之前是散落的Barangay文化(Barangay这个词源自 balangay,这是最初的马来人定居者从婆罗洲带到菲律宾的帆船的名称。每艘船都载着一个大家庭,船长作为他的家族建立的村庄的领袖或拿督保留了权力。Barangay 村庄有时会发展到 30 到 100 个家庭,有点像草原部落。但 Barangay仍然彼此孤立。除了棉兰老岛之外,没有出现更大的zz集团。这极大地促进了西班牙在 16 世纪征服菲律宾,因为抵抗仍然没有协调且零星。西班牙人保留了 barangay 作为他们在岛上地方管理的基本单位),物资贫乏,生产力低下。
殖民之后面临的社会类型偏向于奴隶社会,特别是原住民和早于西班牙人来此之前定居的马来人,殖民政府严禁西班牙人、墨西哥人与他们通婚,只是把他们当奴隶来使用,大部分使用他们种植稻米、大麻(非毒品,主要制作绳索、编织物、家具等)、糖(甘蔗),称为农奴。还使用他们做家奴。
宗教成了殖民的强势工具,由于菲律宾不存在包括全体人民或大多数人民在内的zz上的统一,这就使西班牙征服者在一开始的时候,仅仅用几百名殖民军队,就能够逐步地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人民身上。麦哲伦使用了典型的分而治之的策略,在1521年支持胡马波恩反对拉普拉普。他树立了这样的榜样,即诱惑某些村社信仰基督教,然后利用它们去反对抵抗殖民统治的其他村社。而黎牙实比在1565年及以后的年代,蒙蔽了以西卡都纳为代表的大批村社的头目,用武力镇压反抗的村社,先在米沙鄢、后来又在吕宋建立了第一批十字架下的殖民地。
西班牙统治的三百多年间发展起来的菲律宾社会,是殖民地和封建的社会。它是一个基本上受地主阶级(包括西班牙殖民官员、天主教修道会和土著傀儡头目)统治的社会。人民群众则处在农奴的地位,甚至自由民的财产都被剥夺。
按照典型的封建主义形式,整个殖民结构都实行政教合一。殖民地的所有臣民,从诞生到死亡,都处于传教士的控制之下。教堂的讲坛和忏悔室被巧妙地用作殖民宣传和特务活动的场所。传道学校被用来毒害少年儿童的心灵,教他们反对自己的祖国。“圣托马斯王家和教皇大学”早在1611年就建立了,但一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它所招收的学生只限于西班牙人和混血种。殖民官僚机构根本不认为有必要让本地人从事较高级的职业。传教士在群众中传播肓目迷信的文化,包括“九天连续的祷告”、祈祷书、圣徒传、无袖法衣、描写耶稣遇难的戏剧、反穆斯林的戏剧《摩洛摩洛》和盛大的宗教宴会及游行。殖民地时期之前的文化遗留下来艺术品,传教士都当作魔鬼的工艺加以焚毁,而只吸收本地文化中那些有助于他们灌输殖民主义的和中古时代思想的东西。
在那些位于修道会广大领地中的市镇,从物质基础到上层建筑,传教士都实行了绝对的和最暴虐的控制。在殖民地的首府,以及在每一个省份,传教士都掌握着很大的zz权力。他们监督税收、人口普查、统计、小学、保健、公共工程和慈善事业等各方面的事务。他们审批居民证、服兵役人员的条件、市镇预算、市镇官员和警官的挑选,以及教区附属学校的学生考试。
传教士干预市镇官员的选举。实际上,他们的权力大到可以设法把包括总督在内的大大小小殖民官员加以调动、停职或撤职。只要符合他们的封建利益,他们甚至可以暗杀总督而不受惩罚,就象他们在1668年暗杀萨尔塞多那样。既然他们对自己的官员尚且这样狠毒,那么,他们在迫害和镇压被他们谴责为“异端分子”和“颠覆分子”的本地造反者时,就更加是如此了。
现在很多菲律宾人的行为习惯,都是殖民统治时期的毒思想延续。如无论小孩还是成年人还是老人的伸手要钱,只要你给他们的钱,他们不会感谢你,他们认为是上帝让你这么做的。
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年代,殖民者把普通人当奴隶,当他们家人生病需要钱时,让他们跪在脚下乞求,然后扔给他们几个硬币,告诉他们这是上帝对你的帮助。
这种金钱观还会延续到工作上,菲律宾工人几乎没有人不借钱,无论男女老青。上集提到过菲律宾人工资和就业情况,简单说,这里的人找工作很难,大部分本地商人都不额外使用工人,因为自己家的人口众多。所以按理说,你给他提供了一个就业机会他应该会很感激你。恰恰相反,你给他机会,他就觉得你是上帝派来帮助他的,那你就帮人帮到底,他啥事都想找你,用你的手纸、洗衣粉、沐浴露,顺便还要带点回家。时不时的找个理由跟你借钱,有时候他自己说的谎话他自己都忘了,没准他再次向你借钱的时候,他奶奶又去世了一次。借钱只是名义上的借,其实就是给了,这一点倒是跟中国很多人借钱一个模里刻出来的。当然现实中上过当的中国老板们只允许工人借工资以内的钱。
但他们工作中的懒,有时候就很难理解。按中国人的思想,原来没有出路,现在好不容易有人拉你一把,你不得好好表现争取让人一直用自己?但这里的人似乎是认为是上帝派你来帮他的,无论自己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如果上帝愿意帮,那永远都有依靠。如果不在你这儿干,也许上帝会派别人来。所以很多工人不好用,迟到早退,顺手偷瓜摘枣。所以一些雇主在使用他们时严格规定,连垃圾筒里的东西如果没有雇主的命令也不允许拿。
第三种就是浪费,这种情况很普遍,以至于菲律宾本地人开的自助餐厅,禁止浪费食物和罚款标准也每桌都贴。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浪费的就是手纸、抽纸、洗衣粉(液)、洗发和沐浴露、洗洁精。这些商品的价格我上集写过,基本上是中国的3~5倍,而我们买的一般都质量比较好。如果你一眼没看住,你的抽纸半包就瞬间没了。至于洗衣服洗碗,完工后整个地方都是无尽的泡沫。食物也是,正常咱们是吃多少拿多少,不吃的不拿。他们不是,他们得先占着,或者要尝尝,就跟孙猴子吃蟠桃,就尖上那一口然后就扔了。
我们也能看到日常间菲律宾人称呼我们的Sir或Ma'am,一开始的时候我会很欣然,但当我同样称呼他们为Sir或Ma'am时,他们那种惶恐,表示不敢当,让我称呼他们名字就行,那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些称呼暗示了阶级。
殖民者以宗教为背书,禁止离婚、避孕和堕胎,然后他们自己却在这里肆意挥洒他们的精Ye,并让本地人效仿,造成这里很多女性的悲惨命运。而人们对这种事也见怪不怪,一名高中女生挺着大肚子上学也没人管,说起来冠冕堂皇任何人有受教育的权力,但之后这女孩的男友就跑了。本地人不愿意领取结婚证,因为无法离婚。大多数家庭贫穷,根本无力生育和抚养孩子,但却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在5个以上。本地的男人能真正担当的也很少,他们称之为“好男人”。反观就是大多数男人和一个女人睡了,撑不了多久就分开了,女人只有偷偷抹眼泪,然后再寻找下个男人,循环往复。造成孩子没人管,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在哪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大多数时间也缺少父爱,看着妈妈也总换男朋友,听他们在房间里的喘息。这样的环境、极度的缺钱,造成了孩子长大后的妄为,性工作者、单亲妈妈、变性人(人妖)很常见。
可以说是殖民者,利用了宗教工具,对这里的人进行了思想上的持续迫害。他们现在的自私主义、享受主义,除了基因传递之外,思想和生活习惯上更是成因。
谁能救他们呢?是美国吗?
且看下次分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