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执着
高二(13)许雨佳
个性的这种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泻,在旁人看来,是一种执着。
——周国平
国庆家庭聚会,借着兴致高的劲儿,长辈们喝得很“高”,声儿也愈高,团团围住小辈,问东问西,一个劲儿输出“大道理”——如此情境之下,我连连点头,应声附和,而身旁的表弟却直接指出“盘问”的重复无聊。
当“爷爷们喝醉酒后会变笨吗?”的童心之言发出后,我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担心那氤氲的酒气“爆炸”。然而,片刻惊忧之后,我看到的只是一片爽朗、欢喜的笑容。没有因孩童的“直接”而不快,反之,只有对大家庭中这唯一的纯真、个性的爱护与欣慰。
思忖片刻后,我发现这样的“纯真”并非我陌生之性。若干年前,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位置,相似的话语与神情——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率直褪去后,曾经活泼天真的小女孩也染上了“文静”“听话”的气质,在一句句“孩子长大了,懂点人情世故了”的“夸赞”下迷失自我,终于丢失了那遥远的、纯朴的童心。
童心,本质上是一种不含杂质的真诚、简单与纯粹,是对个性的持守与坚定。有的人长大后,心则失“童”而沦为“老油条”;有的人尽管走过大半生,却依然“至死是少年”。
可见童心并非只是年龄上“童”者的专属,而具有不分阶段、不分身份的共性。周国平在《童心》中言“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从这个意义上讲,“成熟”便是一种守护童心的自然状态与能力——当个性与童心受到现实打击时,人能否像儿时那个未被社会“驯化”的自己一样,敢于“真性情”地诉说心声呢?
在我看来,苏东坡——那位住在每个中国人心里的伟大诗人,能交出一份“成熟”的完美答卷:他将写作比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这亦是他的人生写照——诗名冠绝一时,却半生颠沛流离,“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背后,是他那颗诗人气质的,如孩童般天真单纯的心。
“童心”是为诗人共性,亦为个性。在“成人”统治的世界下,唯有顶着“不合时宜”之名,方能追寻自我,守住个性,而这种敢于脱离习惯和成见之囿的勇气,便是诗人“以真体物”“守真自由”的执着。
此执着者,为守童心而生也。
“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意为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从这个意义上讲,“执着”是一种沉淀与停滞;而诗人的执着却是流动的,永远新鲜而有活力的。其在于诗人始终保持审美的人生态度,用孩童纯真的眼光感受人生,以"游于物之外”,达成常人之“执着”所不及的广阔与超脱。
由是观之,诗人的执着是美与哲学的结合,是童心本真自然发展的炬火。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的灵魂应似飞鸿,不应因眷恋泥上指爪而甘于停留。它的唯一使命是飞,自由自在地,不计东西地,飞出自己的路线,飞向自己的澄澈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