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一曲——日月为眸
高二13班 沈添玥
南音一曲——日月为眸,余光是星,乾坤里透露千年的足迹,呼唤朱雀鸾鸟;逍遥梦境,鸣响华夏,四海中追随鲲鹏扶摇的幻影。
南音,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曲中银杏,承载历史长河的春夏秋冬,春晚一曲《百鸟归巢》让它在现代社会中再次活泛灵动,年轻人的耳机里也悠悠然飘扬出来自远古的弦音。
除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南音”,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弦管”。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在闽南地区的树荫下起舞。感官、厚重、内涵的三片树叶,装点了南音的一树繁花。
感官最为衷,上下四管齐
这是一种由乐器或乐器组合形式呈现的艺术形式。南音分为上司管与下四管。上四管由五件乐器组成,三弦、琵琶、拍板兼歌、洞箫与二弦。下四管加入嗳仔、品箫以及四宝、响盏、木鱼、双铃等小打击乐器,嗳仔与品箫营造出明亮与穿透力氛围,再配上打击乐,气氛立刻就热闹起来。南音也因此同时在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之间受到喜爱与推崇。
宫廷乐的庄严神圣,辅以民间乐的灵动明亮,叫南音如何不在传统音乐的壮丽画卷中占据浓墨重彩的一隅呢?
厚重以为魄,纵放历史渊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伴着“艳”“曲”“解”“趋”“乱”的乐语霖铃,南音在相和歌的表演里也具有一席之地。承袭汉朝遗风,伴着南音袅袅,在王公贵族中颇受欢迎。南音响起,洞箫与二弦和鸣。好一个“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一曲“弦入箫腹”的南音奏响,奏的是汉末皇室,汉家几世冕旒落,谁能任其责;奏的是英雄豪杰,诡道奇谋定局妙才亡,天怜人惋伐吴前夕九泉往;奏的是走马荐贤,初心难舍,鸥鹭忘机不忘我……南音演绎的不仅仅是闽南一隅悲欢离合,更是博大之华夏生生不息、烈如史诗的深邃精神。
东方既白流通扬,平原汤汤琉璃庙,金钗头凤祥云拍板叹离合;西风飒飒楼兰处,月氏沙丘百里残,蜃楼秋色狼烟遍地洞箫起;南国春香飘满楼,丝竹暧暧远宁荣,二八佳人小楼杨柳弄三弦;北国风光蚀漠北,胡笳幽幽暗恨生,塞上明珠风雪骁骁拂琵琶……南音一曲,以音乐之刃,刻下万里江山大好,雕琢华夏儿女自豪。
内涵萧萧过,底蕴滚滚来
在儒家礼乐思想的熏陶下,南音有如一匹从斑斓色彩中浸染而出的彩练,或清新淡雅,或华美富贵,自世俗的莲花池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随着时代丝绸飘拂而归,人们更加强调南音修身养性的作用,崇尚“中和”的音乐风格。在南音的圣洁萦绕下,孔孟的思想在护城河边擦出激烈的火花,在案牍上记载了世世代代。
在世间弯弯绕绕,以泉州这座“光明之城”,上下四管悠扬出南北交融的丰富内涵。
上四管的厚重与深邃肃穆并存,下四管灵动与庄重典雅齐飞,在丝绸之路上流转,在开元寺大雄宝殿内的衡量斗拱上沉淀,24尊妙音鸟吟唱古香古色;在甘露戒坛中,24尊飞天乐伎奏响天籁之音。这些妙音鸟和飞天乐伎雕刻于宋,在历经多少繁华与衰败之后,仍栖身于这片土地,在一遍遍搭建起的废墟与繁荣中,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伟大,以缄默者的身份传递出南音非凡的历史底蕴。
南音,是驻足于康乾盛世,面对纸醉金迷与优越待遇,依旧不能忘却南国故里的南音匠人,在奢侈的宫灯下演奏的《归巢》;是孟昶在德阳深山暗敲拍板,低语吟唱的“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交杂着前朝的缥缈与余生的虚无;是《夫为功名》中自江湖沆瀣至庙堂的骨气,以及对功名利禄的不懈与哀悼;是《韩熙载夜宴图》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歌女横抱琵琶,纤纤素手轻拢慢捻流转千年的袅袅余音;南音,更是泉州红瓦飞檐下闪打曲项、奋吹嗳仔的阿公阿婆一生的羁绊,是火树下散学归来嬉笑学艺的少年学生愉悦的追求,是年且九十仍放不下二弦的沧桑老者余生的牵连……
南音,是泉州的人,是泉州的事,是泉州的颗颗粒粒,是泉州的点点滴滴。
《百鸟归巢》在春晚的惊艳亮相,是浩荡的千年的回音,是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复出,是一代代非遗人在凡尘中的心血与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