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虑"与"多"虑
高二13班 白嘉星
上周大课间足球训练,一不留神,不知是谁将一个球踢出了围栏外。
似乎并没有其他人意识到。我默默地走到围栏边,只见饮用水公司的师傅骑着电瓶车回来,教练于是示意他帮忙捡一下。
围栏外那条街不宽,却总是人来车往。但不知怎地,过往的人们似乎都对那个球视而不见,任由它静静地躺在路口。
那位师傅犹豫着过马路,我不禁开始胡思乱想。
"是他们真的忙着在赶路,还是他们其实根本不屑于去捡?"
"总不可能一个人都没看到吧?"
这时,只见一个位衣衫破旧的老人蹒跚走来,缓缓弯下腰,捡起那个球,仔细端详了一番,便沿着人行道向路的尽头走去。
那位师傅见势不妙,连忙跨上电瓶车,逆行去追老人。
远望去,那老人边走边望向四周,饮水公司师傅跟他说着什么,但似乎没费什么口舌就拿回了球。
不知怎地,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或许,他根本不是有意想拿走这个球。有可能是他也在四下张望,寻找失生呢?
"多"虑一点以后,我发现我其实多“虑”了。
在刻板印家中,这个年纪的老人,总是被药店送的鸡蛋诱惑,所以,一开始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老人也会是这样的动机,贪图一点蝇头小利,带着这个球扬长而去,何况捡一个球的价值比得到几个鸡蛋价值高多了。
事实让明我错了。饮水公司师傅装着球回来说,那老人确实没有私占的意思。有的时候我们的确会这样,事后不明白错在哪里,一反思方知"想多了"。但反过来再看,不多想一步,就始终不明白自己的多"虑"。
如果说从"多"虑到多"虑"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那倒也不甚准确,因为这样的"多"虑显然有别于所谓的"愚者干虑,必有一得"。多想一点,或许单纯是我们作为人类的本能,毕竟如果没有一点前瞻性的思考,下一步是福是祸也未可知,我们也便没有相应的预案而可能遭遇不测。因而,“多”虑从不是坏事。真正让人感到不适的,其实是多"虑"。
我们常认为的多“虑”,是一种"过犹不及",而并非"多多益善"。在多"虑"中,我们总会懊恼当时错过了最佳的思考结果,就如同真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称为真理一般,进一步或这一步都会变成谬误,但在确定自己最终的思考结果时,我们无从知晓最佳结果是否就恰是这一个,也就无法规避多"虑"。一提到多"虑",我们便感到不适的原因,大略便在于"没有得到最有性价比的思考"。
既然跳不出"多"虑和多"虑"的怪圈,那么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头脑风暴"中,显然也当然不必仅是因为"想多了"而懊悔不已。与其寻求一个最佳答案,不如尽己所能打开思维的闸门,像富兰克林触天电一般敢做敢想,去发挥"多"虑的优势,抛开对多"虑"的畏惧。试想,若是人人都不敢接受多"虑",那么,作为自我狭隘的空想家们,我们的种群又总会有一次又一次的巨大进步呢?
于是乎,正确发挥"多"虑与多“虑”的功用,也的确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以一言概之,便是"多虑必多得,欠虑则多谬"。
【感悟】
“多”虑,或许是做事的一种审慎态度,对事情从不同角度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思考,以求让事情能圆满解决。多“虑”,则可能是想多了,偏向于贬义色彩,有时候是稍微带着一点非善意的猜测,结果非自己想象的那样。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面对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人要多想一点,但不能以最坏的恶意来思考,否则很多时候可能就会真的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