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高二13班 周晖
前些天趁着国庆假期,和朋友两人出走海安,美其名曰"出门散心"。
途径一处颇有艺术气息的廊道,墙上满是涂鸦,我一眼瞧见了那句用黑色油漆喷出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熟悉又陌生,无声而震撼。仔细想了想又查了查,才确定是约翰·多恩写下的这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蒋勋先生曾在《孤独六讲》中提出:"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史铁生也在《病隙碎笔》中写下:"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人不仅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且是一个个分开着被抛来的。"由此看来,似乎每个人都是座孤岛,而孤独才应是人生的常态。
我却更加认同约翰•多恩的观点,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界相联系的,这在哲学上来说,倒像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思想觉醒,与多恩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或许,这是写作者的格局,是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万事万物时所获得的一种普遍的、全人类意义上的责任感。
当今时代,我国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这个道理。
而往小处说,依旧符合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交流是一座桥梁,让我们得以踏入别人的领地聆听彼此的内心,所谓"孤立"独处",不会长久,这个社会需要交流,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交流足以让我们连成一片陆地,而这片由交流铺就的道路,来日终将成为我们行走的坦途。
朝生暮死的蜉蝣,明明如此脆弱渺小,却因群居而迸发出执着的声响;八十亿分一的我们,若是也能将孤岛连成大陆,也会成为一片不败之地。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面对浩渺江海,面对年年相似的明月,一种人生渺小与短暂的沧桑感油然而生。然而,此文之所以能孤篇盖全唐,作者从人类的绵延不绝的宏观中读到了一种永恒,或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我们不应是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