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芳: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以数字赋能助力新时代法律监督跑出“加速度”

政务   2024-11-28 10:02   浙江  

一袭“检察蓝”,是矢志如初的法治信念,是公平正义的信仰航标;一颗赤子心,以怀抱星辰大海的热忱,去诠释果敢无畏的检察担当。风雨兼程中守护公正,草蛇灰线里探究真相,倾心写人生,岁月吐芳华。为展示杭检风采,讲述杭检故事,特推出“钱塘检事”专栏,选登优秀工作札记,分享检路历程。

全市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检护法治”专场中,滨江区检察院的“假结婚”骗取拆迁安置房法律监督模型获得一等奖。作为该模型的讲述人、推动者、案件承办人,滨江区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陈慧芳有着怎样的体会和感受?今天,推送她的《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以数字赋能助力新时代法律监督跑出“加速度”》。

风雨兼程 | 守护正义

滨江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

陈慧芳

从业务中来 到业务中去

以数字赋能助力新时代法律监督跑出“加速度”


我与技术有着深厚的“战斗”情谊,从周某假币案的首次联袂,到李某某14人电信诈骗案共同研发142部手机的“数字魔方”,到“假结婚”骗领拆迁安置房监督模型的构建和拓展,每一次联合,都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检察技术对检察办案的推动作用。数字新时代下,检察业务办案如何与数字检察深度融合,共同跑出助力法律监督的“加速度”?一路走来,所有曲折感悟凝练成最朴素的十个字: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以“业务主导”为前提,做到心中有“数”


思维是行动的驱动指引。作为新时代检察干警,我充分认识到数字检察对于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数字检察的本质是业务行为,核心基础是业务逻辑,工作推进必须坚持业务主导,努力提升自身获取、驾驭、运用数据的能力,以数字思维拓展法律监督的深度和广度。


从一起案件到数字模型,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在于从一起案件到模型研发,可能仅仅缘于办案过程中的某次灵光一闪;必然,则在于,一个模型最终能否构建成功,还取决于一线办案干警能否总结出案发内在规律,发现和挖掘案情与信息数据之间的客观关联,才能让模型真正“有用”。无论偶然还是必然,首先就基于模型研发小组对案件规律的全面了解和精准把握。



“假结婚”骗领拆迁安置房法律监督模型,便是这样一个偶然与必然的结合。2022年底,我接触第一起“假结婚”骗领拆迁安置房案件,当时仅是一起单件单人的案件,但随着审证的深入,我发现该案并不是一起单人犯罪,而是一起由专门婚介中介介绍、有能力“办出”时间提前的“真证件”的有组织有分工的团伙犯罪,且婚介中介与“假夫妻”之间大量银行流水的收取、分散模式高度相似,绝非简单的一起单人单案。随着职业婚介人员杭州籍蒋某某、安徽籍李某某和河南籍吕某某3人的相继落网,第一批8对“假夫妻”浮出水面。


以“数据整合”为基础,夯实监督底“数”


数据是数字检察的基本要素,推进数字检察工作必须做实数据治理、聚合、管理、应用,让数据“开口说话”。


婚介中介费尽心思打通外省两地相关人员建立了“路子”,涉及的案件必定不会只有这9起,三地中介之间长达8年密切的资金往来,更是明确提示我们目前掌握的案件还仅是冰山一角。面对闭口沉默的嫌疑人,下一步怎么走?我们的目光转向了监督模型构建。而模型构建需要更多有效要素和更有效的碰撞逻辑,为此我们对9起案件的案情和规律进行了解剖式研究,总结出系列案“人员搭配模式化、婚介女地域高度同一性、行为模式规律性、房产变现呈现即时性、婚姻户籍状况短暂性”五个规律性、模式化特征,这来源于第一手案件事实本身的五个特征,为模型搭建提供了具有高度实践操作性的事实基础。


以“技术支撑”为关键,使出浑身解“数”


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检察业务的深度融合,数字检察工作才有生命力、才有可持续性。


今年5月,我们与市检察院法律监督研判中心和数字检察指挥中心共同建立研发小组,咬紧精准发现“假夫妻”的目标,立足前述总结的案件的五个规律性特征,从数据种类、获取路径、碰撞逻辑、规则设置等各个环节逐一比对、测试、验证,从而找到最精准的建模思路。


一场场案情会商、一遍遍数据更新、一次次规则调整……随着可疑数据范围从527条筛选到313条再缩减到95条……37条……并最终锁定在32条。研发小组趁热打铁赶往安徽、河南两地对32条数据进行了实地核查,事实证明,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91.89%。市区两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迅速联动开展“假结婚”骗房专项刑事打击行动,这一起单件单人的诈骗案,通过大数据监督模型,办成了全案收网人数高达百人、涉案金额超过1.3亿元的系列案。


以“重在应用”为目的,提升质效倍“数”


检察数字模型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做好做实“重在应用”的后半篇文章,应当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以数字检察辅助监督办案,以数字检察促进诉源治理,提升法律监督工作质效。


从1件1人的起始,到依托传统以案带案方式首批立案监督17人,历时近一年;而数字监督模型的立项、研发到成果落地、人员落网,仅历时1个半月,立案监督、追捕追诉近70人,数字模型跑出了助力检察监督的“加速度”。


成效初显,但研发小组和专案组仍马不停蹄:全力开展追赃挽损,协同公安机关、住建部门追踪涉案房产状态,应追尽追,敦促涉案人员退出非法获利,已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撰写情况反映、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全方位排查类似情况和开展户籍清退,辅助党委政府决策;对婚姻登记、安置审核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问题积极移送线索,及时堵塞漏洞……通过系列组合拳,实现从办理到治理的转变,打造集多重检察职能为一体的融合式数字检察监督新模式。



数字检察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重大课题,其根本是赋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促进检察办案更加公正、检察服务更加精准,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假结婚”模型的一路走来,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大数据法律监督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案”为基石,总结“案”的规律,挖掘“案”的要素,最大限度整合数据资源,向数字技术要效率、要质量、要效果,真正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努力做实做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往期精选

杭州检察
『中国“品质检察”先行者——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新闻官微欢迎您关注』 ★我们第一时间发布案件信息、杭检动态、品牌活动等资讯,独家、权威、迅捷! ★维护公平正义,我们共同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