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师问我:席老师,如何提高班级学生的成绩?
我说,你可以向魏书生老师学习。他的“自主管理”是很有效的。并送她一本书:魏书生《我这样做老师》。
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6点:
激发学习兴趣
智力再好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动力,成绩也是难以提升的。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在书包里放自己喜欢的一位名人的传记,随身携带便于随时阅读。
在桌子上贴自己的座右铭,写上自己的目标。老师统一设计格式,便于统一。学生每天看看自己的目标,就会充满信心。
曾经有一个实验:
A、B两支伐木队进山伐木。A队,没有具体的伐木目标,每天干到不想干为止。B队,队长每天都会定一个目标,完成目标收工。目标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些,总之不固定。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情况,也没有提出比赛要求。一个月后发现,B队的伐木总量超出A队一大截。
这就是目标的作用。
小任务驱动
一分钟记忆比赛、一分钟日记、一分钟注意力训练……这些活动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哲理。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对于全体学生来说,不就是做“一分钟家务”吗?一分钟能把碗刷完吗?你总不能四个碗刷了三个,时间到了不刷了吧?这就是小任务的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节课,学生能够记住的知识点为:5±2,也就是说,最好的效果是记住7个。再多就不太可能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督查机制
魏书生老师的班级有值周班长,负责督查各项工作,如卫生打扫、学习任务检查等,目的是保证工作落实。学习委员检查某小组学习,发现有学生没有学会,要给予处罚:不懂装懂,打水三桶。上自习课说话的同学,罚写500字的说明书。
比如值日,周一是第一组打扫,第二组组长下午负责检查,卫生打扫不干净,要重新打扫。拒不改正的,第二天罚再值日一天(第二组不再打扫)
有布置有落实有督查,这样班级的工作才能稳步推进。
隐性课程文化
魏书生老师要求学生每周学唱一首歌曲,歌词就是最好的语文学习材料。例如:周杰伦的《东风破》: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要求学生每天背会一句名言、格言或者古诗。一年下来最少200句名言,或者200首古诗。一个学生如果掌握了200句名言或者200首古诗,这样的积累已经很厉害了。还有学生的“道德长跑”——日记。最低要求,每天写一句话,有学生挑战每天写500字。由魏书生老师命题,围绕学生的生活:《我的同桌》《我的学校》《魏老师简介》……这样的主题,学生怎么会没什么写呢?一个学期下来,这样的写作训练量,学生还愁不会写作文吗?
营造班级文化育人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物质文化主要有以下内容。班级要做到“八有”,教室里要有花、鱼、窗帘、纸篓、痰盂及洗手、饮水、理发用具。这八种备用品由学生捐助或班级收费购买,具有专人管理,不仅可以方便学生,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在自己管理中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班级日报,由学生按学号轮流办,反映本班的学习生活状况。
让学生在自制的五面体贴上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相片,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和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的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每天点亮一盏思想的明灯”,每天在黑板的右上角针对班级现状抄上一条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
与行为文化一样,这些物质文化元素的存在本身就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管理宗旨,更是魏书生班级价值的体现。
就拿教室放置鱼缸为例,谁来定期换水?放假了怎么办?如果有同学碰坏了怎么办?放鱼缸时,魏老师早已经有了预案。
这些措施,是魏书生老师建立在对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脑科学、哲学的基础上深度思考。
相对于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自主管理,《于洁老师的13个坚持值得一学》于洁老师的班级管理主要体现在贴心。她的做法适合多数女教师。我之前专门讲过,学生还没到教室,于洁老师已经先到,和值日生一起做值日,邀请学生去家里吃饭,这些做法是很多老师可以模仿的。
然而,我们一些老师,魏书生老师的高明之处学不会,于洁老师的“笨方法”又不屑于学习。而教师自己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却想一味地想创新,在犹豫,这其实是最可怕的。
作者丨席延飞
来源丨牵着蜗牛狂奔
排版丨Tina
声明丨本文图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