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顾广圻批校《说文解字》

文摘   2024-05-16 10:00   北京  


在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众多清人批校本中,孙星衍、顾广圻批校《说文解字》(善07315),是尤为独特的。


在这部十二厚册的《说文解字》中,有着朱墨烂然的校语和签条,留下了洪颐煊、严可均、孙星衍、顾广圻的校勘意见,其中,不乏圈点和涂抹,乃至毫不留情的大叉,尘封着一段关于《说文解字》校勘和刊刻的往事。


国家图书馆所藏孙星衍、顾广圻批校《说文解字》(善07315)

原本书影








· 批校背后的故事 ·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小学典籍之一,在学术大盛的清代,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在清代刊行的诸多《说文》版本中,孙星衍主持校刻的平津馆本《说文解字》,被《书目答问》誉为“最善”之本。


国图所藏的《说文解字》批校本,默默道出了孙星衍平津馆本《说文解字》刊刻背后,孙星衍、洪颐煊、严可均、顾广圻在不同阶段、不同地点的校勘工作和校勘意见——孙星衍在刊刻《说文解字》前后,一直多方求抄、求借和求购宋本《说文解字》。


嘉庆年间,孙星衍与洪颐煊、严可均同在德州平津馆,孙氏于嘉庆十二年(一八〇七)、十三年(一八〇八)之际,先后获见额勒布所藏宋本《说文解字》、钱侗所抄王昶本《说文解字》,并在此本《说文解字》上留下了大量的校语。孙氏先将借得的额勒布藏宋本寄与顾广圻,由顾广圻在苏州孙子祠设局开雕平津馆本《说文解字》。此后,孙氏又将夹有洪颐煊校签、过录有严可均校语并附孙星衍本人案语的《说文解字》校本,转寄顾广圻审定,以期完成校记。嘉庆十五年(一八一〇)前后,平津馆本《说文解字》刊成,顾广圻亦自此年起,在孙星衍校本上开始核阅校记。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七月,孙星衍致仕,返回江宁,又邀顾广圻同至冶城山馆,一同校刊书籍。顾广圻嘉庆十八年至十九年(一八一四)间,重新自卷一起校勘,撰成《说文考异》(附《说文考异附录》)五卷初稿,并交孙星衍审阅,原拟作为平津馆本《说文解字》的校记刊行。顾广圻也将辩驳严可均的校语另外录出,撰成后来题作《说文辨疑》的札记。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孙星衍与顾广圻同赴扬州校勘《全唐文》,《说文解字》校记工作遂告中辍。严可均嘉庆十九年起,亦寓于孙星衍冶城山馆,至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孙星衍去世后,严可均整理孙星衍遗文为《冶城山馆遗稿》,又得孙星衍族弟孙星海之助,于当年九月,以冶城山馆为名,刊成四录堂类集本《说文校议》。顾广圻的《说文解字》校勘残稿,生前并未整理成书。顾广圻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去世后,学人从不同途径录出了《说文考异》和《说文辨疑》的多个副本,辗转传抄,不绝如缕。光绪年间,《说文辨疑》有多个刻本问世,但《说文考异》则未见刊刻,仅以抄本流传。在此本《说文解字》上的校语,保留了嘉庆年间洪颐煊、严可均、孙星衍、顾广圻校勘意见的原始面貌,洵为批校珍本。



· 批校的学术价值 ·


(一)众人之校

洪颐煊之校

此本上的洪颐煊的校勘最早,均以墨笔书于签条上。洪颐煊的校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为校勘《说文》,多用他书训释作理校。一为考察许慎生平。



严可均之校

此本上的严可均之校,为孙星衍过录,实为严可均《说文校议》之初稿面貌。严可均校勘《说文》,参用他校和对校,并尤重他校。



孙星衍之校

此本上有孙星衍的两次校勘,第一次为缮录严可均《说文校议》初稿之说,间有孙氏案语;第二次校勘,则以额勒布藏宋本、钱侗抄宋本《说文解字》校勘。



顾广圻之校

此本上的顾广圻校勘,或径书于洪颐煊、孙星衍校语之后,或另写于天头,亦偶用签条,并有涂抹、圈点及大叉。顾广圻翻检原书,对洪颐煊、严可均、孙星衍的校语作了细致的覆核工作。




(二)校语的学术价值

寻绎孙顾校本《说文解字》上的孙星衍、严可均、顾广圻校语,今人可以追索孙星衍《重刊宋本说文序》的来龙去脉,亦可以溯源严可均《说文校议》的初稿情况,更可以管窥顾广圻《说文》校勘的真知灼见。

孙顾校本《说文解字》上的严可均校语,为孙星衍自严可均初稿上过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引文节略、传写讹误,但孙顾校本上的严可均校语,是从姚文田、严可均编纂《群书引说文类》到四录堂类集刻本《说文校议》的重要中间环节,体现了严可均《说文》学研究前后嬗变的轨迹。

孙星衍、顾广圻校本《说文解字》上的顾广圻校语,是顾广圻《说文考异》(附《说文考异附录》)和《说文辨疑》的重要源头。由于种种原因,顾广圻的《说文》校勘工作最终未能整理成书。在孙顾校本上的顾广圻批校,特别是其中未经整理写入《说文考异》《说文辨疑》的校语,为今人追踪顾广圻的《说文》校勘工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线索。


(三)学术争论

此本的批校,皆为各家校勘《说文》所作。其中,顾广圻的校语,措辞严厉,有 “严孝廉误认”,“严孝廉之校语,可谓孟浪矣”,“严孝廉自撰之说,亟宜删”等语,《涵芬楼烬余书录》言为“严加驳诘,语不少逊”。细绎校语,自可了解当时诸家的学术争论和不同的学术取径。




《批校经籍丛编》


“批校经籍丛编”遴选各大收藏机构及私人藏家手中四部要籍的珍稀批校本,以原批校本为主,以过录批校本为辅,侧重历代学术名家的批校本,又兼顾批校本的各种形态,旨在打造一个批校本的“四部丛刊”。


为确保古籍批校原貌的完美呈现,本丛书采用大16开精装,四色彩印,细节展现得以淋漓尽致。本丛书延请复旦大学吴格先生撰写总序,并特邀专家学者为每种批校本撰写出版前言,探讨其版本源流、批校情况、学术价值等问题,为读者提供丰富且深入的解读,为丛书增添学术分量。此外,本丛书幸得南京图书馆已故目录学家沈燮元先生大力支持,并慨然题署。于沈老题签而论,可谓绝笔也。




大16开全彩印刷

以展览图录的规格

最大限度展现批校本的风采

精心扫描、修图

完美呈现手批样态

北京师范大学董婧宸老师

为本书撰写三万余字长文

详述此本源流与价值

此本有部首目录

共五百四十部

大大方便利用


书名:说文解字

作者:(汉)许慎 著  /(清)孙星衍 顾广圻 批校

开本:大16开 195*287

色数:四色

装帧:精装

定价:780元

书号:ISBN 978-7-5540-2769-1


内容简介

本书是“批校经籍丛编”之一。孙星衍主持校刻的平津馆本《说文解字》,历来被认为是清代最佳、影响最大的版本。孙星衍刊刻平津馆本《说文》时,曾延请洪颐煊、严可均和顾广圻,开展《说文》校勘工作,并拟将校勘记付梓。最终,《说文》校勘记未能出版,但孙、洪、严、顾四人的校语,却保留了下来,即此次影印的底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孙星衍、顾广圻批校本《说文解字》。此本之上,有洪颐煊的校语、孙星衍过录严可均的校语、孙氏自己的校语、顾广圻两次批校的校语。其中,顾广圻对严可均的激烈批评,或可间接观察严可均、顾广圻因《说文》校勘理念不合而交恶的公案。总之,保留在孙星衍、顾广圻校本《说文解字》上的朱墨校笔,真实地呈现出孙星衍、洪颐煊、严可均、顾广圻在《说文》研究中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旨趣,为今人了解乾嘉学人的《说文》校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确为不可多得的批校佳本。今据以四色彩印,以飨学界。


作者简介

许慎(约58-约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其著《说文解字》,影响深远,乃有“许学”之称。

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逑。江苏阳湖(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后入籍江宁府,清代著名考据学者,金石学家、藏书家。其《尚书今古文注疏》《孙氏周易集解》皆为名著,其《孙氏祠堂书目》《廉石居藏书记》《平津馆鉴赏记》皆为清代重要目录。尤为人称道的是,孙星衍一生主持风雅,校刻书籍,编刊有“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皆是文献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丛书,更是孙星衍一生学术成果的集中反映。

顾广圻(1766—1835),字千里,号涧薲,别署思适居士、涧薲居士,江苏苏州人,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广圻学问渊深,辨证精博,其学精于考订校雠,被称为“清代校勘第一人”。曾为黄丕烈校《周礼》《仪礼》《战国策》《易林》,为孙星衍校《唐律疏义》《抱朴子》《古文苑》,为吴鼒校《韩非子》《列子》,为胡克家校《通鉴》《文选》,并作《文选考异》十卷附于书后,为张敦仁校抚本《礼记》,并代著《抚本礼记郑注考异》二卷,皆为学者称善之本。


内文试读






海内加微信
天涯若比邻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