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屋清赏

文摘   2023-11-29 20:01   北京  

20世纪初数十年间,是中国历经战乱、改朝换代之际,失去经济支柱后,清室内府、满清亲王及高官们将珍藏向市场抛售或转移到海外,大批中国文物通过不同途径流入日本,被称为“今渡”艺术品。



这一时期处在日本明治末期至大正、昭和初期,收藏中国艺术的热潮让关西地区的公、私立美术馆成为中国藏品的重要中心。京都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等国立性质的博物馆,以及一些私人美术馆,都拥有大量世界范围内瞩目的中国艺术品。这些馆藏不仅包括了古代的经典作品,还有“今渡”时期流入的大量珍贵字画。这两个时期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国文物宝库之一。


民国初流入日本的北宋李公麟《五马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日本各大机构的中国文物收藏各有特色,而其中住友家族的中国青铜器收藏尤其为世人所瞩目。京都的泉屋博物馆,正是由住友家族所创。




泉屋博物馆收藏着3000余件中国古代珍贵文物,八大山人晚年杰作《安晚册》便收藏于此。


清代 八大山人 安晚册页 其一

泉屋博物馆藏



其馆藏核心为住友春翠的青铜器收藏。泉屋博物馆有日本数量最多的中国商周青铜器,藏品水准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一流,包括那件著名的“虎卣”。虎卣最早出土在清朝末年湖南省长沙府宁乡县、安化县。其中一虎卣流入日本后,于1903年由住友春翠从古物商购买,入藏于1920年5月;另一虎卣,由赛努奇博物馆首任馆长亨利·达且·德·提萨克于1920年购买,后来曾在上海市展出过。


商代 虎卣

泉屋博物馆藏


商代 虎卣

赛努奇博物馆藏



如此大体量的收藏,其背后的住友财阀有何来历?原来,住友财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三大财阀之一,该家族早期以冶铜发家,到了明治时代其产业扩展到机械、化工、银行、电力等领域,摇身一变,成为明治时代最庞大的财团之一。踏入二十世纪,住友把重心放在金融业,并于1912年成立控股公司住友合资。于是便形成以金融为核心,包括几十家工业的住友财阀。


三井住友銀行大阪本店



住友家族的收藏体系建立与其第十五代家主住友春翠密切相关。住友春翠本名住友吉左卫门友纯,春翠是他的号,他出生于1864年,来自官宦世家德大寺家,优渥的家族背景让他自幼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研习日本传统文化,学习茶道、能等技艺,而且熟读中国的四书五经。


住友家第15代家長住友春翠



1893年,春翠的命运发生转变,由于住友家族没有男性继承人,因此29岁的春翠被住友家选中,作为养子进入住友家。第二年,他继承了家业,成为住友家的第十五代家主。



住友春翠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经济快速发展,财富迅速聚集的时代,经济腾飞带动了文物收藏热潮,此时的春翠也热衷收藏中国青铜器和古镜。


初唐 仁寿狻猊鏡

泉屋博物馆藏



不过作为煎茶爱好者的春翠一开始醉心于收集供煎茶使用的各种中国文玩,偶尔涉略小型青铜器也是作为煎茶道具来收集。他在1899年购得的第一件青铜器,一件夔纹筒形卣,便是在煎茶会上被用作花瓶。



春翠也接收西方人的收藏趣味。1897年春翠游历欧美,在参观了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一流博物馆后,西方社会源于纯粹鉴赏美术的艺术品审美观念极大触动了春翠,让他有机会重新审视日本旧有的艺术品收藏观念,并对其之后脱离茶具转向鉴赏美术的青铜器收藏产生了影响。


商周青铜器组合

大英博物馆藏



1903年是泉屋铜器的收藏高峰。春翠一连购入的十二件藏品件件精美,不仅包括被公认为泉屋铜器代表作的夔神鼓和虎卣,还有凤形斝、象纹兕、觥、牺首方尊等。这些铜器初步奠定了泉屋博古馆中国青铜器的收藏架构。


商后期 象文兕觥


西周初期 虎卣


商代晚期 凤形斝



夔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原是圆明园旧藏,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


商代晚期 夔神鼓



此后几年间,春翠每年都会购入青铜器,进一步补充了鬲、罍、匜、盘等器型,网罗了诸多一级名品,基本完成泉屋铜器收藏的整体架构。


春秋前期 蛙蛇纹盘


西周 戈卣


商后期 饕餮文方罍


商后期 鸱鸮尊


北宋 错金银兽尊



1917年,春翠购入陈介祺所藏的十一件编钟中的十件,填补了藏品中乐器类的空白。《编钟十钟》是最初从中国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购得,由日本人井深或九源经手购买,回日本后,被住友春翠收购。


陈介祺旧藏 骉(biāo)氏羌钟



除此之外,带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也从这一年开始进入春翠视野的,宰椃角、彔簋等多件精品的入藏,极大提升了泉屋青铜藏品的学术价值。


宰椃角


西周中期 彔簋



从此之后,泉屋铜器在金石学研究领域也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清末咸丰年间,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了七件青铜器,由于器型特别且有铭文而成为清末民初金石学界的一件大事,被称为“梁山七器”。如今这七器已经流散于世界各地,其中的大史友甗被保存在泉屋博古馆。大史友甗高五十二点二厘米,口沿下饰夔龙纹,三袋足上饰高浮雕牛角兽面,甑底有五个十字孔以透蒸汽,内壁铸有九字铭文“大史友乍召公宝尊彝”是西周早期甗的标准器,也是住友春翠收藏晚期的重要器物之一。


西周初期 大史友甗



除了收藏,春翠重视青铜器藏品的研究、展示和传播,他先后出版发行了《泉屋清赏》、《增订泉屋清赏》,里边刊录的中国青铜器是春翠毕生收藏的集大成,将中国青铜器引入了世界舞台。住友春翠对中国青铜器的收藏曾在二十世纪初引领日本乃至影响欧洲。


《泉屋清赏》系列图录

艺度学无止境——私人藏重要古美术文献专场”拍卖拍品



1922年5月,对中国美术兴趣极深的瑞典皇太子Gustav Adolf写信给住友春翠,想要一本《泉屋清赏》;春翠回信表示:不久将发行《增订·泉屋清赏》,届时赠阅。1926年秋,瑞典皇太子和皇妃来日本访问,目的地有两处,一是参观正仓院,再就是观赏住友家的古铜器。






据一些研究者提到,“对于近代日本人来说,商周青铜器的风格未免太过强烈,唯有那些对中华文明有深入了解的人才能欣赏,春翠便是其中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春翠的理念提早了至少十年,显示出远超同时代人的先驱性。” 1960年,住友家族决定建立一座博物馆,专门展示家族收藏的约500件青铜器与古铜镜。1970年,泉屋博古馆青铜器馆在京都鹿之谷建成开放。1986年,馆方在青铜器馆旁建立新馆作为临展厅。



本期,艺都推出“学无止境——私人藏重要古美术文献专场”,以日本出版的珍贵古美术文献为主,包括收录住友春翠收藏的《泉屋清赏》系列,此书1911~1916年分六册刊行。收录十五代吉佐卫门所藏中国青铜器。此书为珂罗版印刷,是青铜器书籍印刷之始。内容有彝器部四册,收录商周青铜器一百三十一件、汉唐以后四十件,镜鉴部二册,收录汉唐铜镜一百件。六册共收二百七十一件。每器有图像及铭文拓本,记录尺寸、重量和说明。前有滨田青陵《泉屋清赏彝器部解说》一文。


《泉屋清赏》系列图录

艺度学无止境——私人藏重要古美术文献专场”拍卖拍品



1919年出版《泉屋清赏》增订本。1922年由内藤虎次郎等编集的另一种十五代吉佐卫门藏品录,书名为《陈氏旧藏十钟》在京都出版。1925年《泉屋清赏》续编出版,收录商周青铜器二百件,汉以后三十件,共二百三十件。1934年《泉屋清赏》出版删订本,收录商周青铜器一百六十五件,汉器二件及兵器、带钩、铜镜等。


《泉屋清赏》系列图录

艺度“学无止境——私人藏重要古美术文献专场”拍卖拍品



除了《泉屋清赏》,本专场另还有数十种涉及到金石、书画、玉器、雕塑、陶瓷等方方面面的各类绝版艺术类书籍,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参拍。



学无止境

私人藏重要古美术文献专场拍卖

    


文献参阅:

(日)富田升 著 赵秀敏 译《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8月

信古斋主人《吉金郁彩 泉屋清赏》,《中国收藏》,2016年第10期。





·  休休文库  ·
·  新品预售  ·

《好太王碑原拓本集联》特价预售中

交个朋友
客服微信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