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
浙江古籍出版社受权休休文库联合发售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名家推荐
文本解读与名物研究如何结合?此书堪称范例。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莫砺锋
作者拈取白居易《缭绫》中的诗句为全书每一个章节命名,由是串联历史——人物遭际、政治事件、织造制度——和唐代丝绸的方方面面,以缜密的构思,近乎周备的证据链,讲述了一个充满细节的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扬之水
赵丰是科班出身的理工男,专业纺织印染和丝绸科技,业余时间颇事吟咏,工七律,时常在旅途中制为篇什,发送友朋赏析。这次他以白居易的《缭绫》诗为主线,串起唐代丝绸的方方面面,从技术解诗词,以诗词释实物,真是一本图文并茂、技艺双美的好书。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荣新江
缭绫缭绫何所似?
不似罗绡与纨绮。
这首《缭绫》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缭绫不仅是诗的题目,也是一种唐绫的品名。千载以降,后人虽然还能传诵白居易的诗篇,却无缘见到缭绫这种珍贵的织品,留下无尽遗憾。而在最近问世的《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一书中,赵丰教授经过多年研究,由诗到物,全面梳理了缭绫的名义、工艺、制度及社会文化,为读者展现唐代丝织的繁荣图景。
敦煌遗书中抄录的撩(缭)绫歌
· 唐代丝织业全景
良渚遗址内发现的织机残片
各式丝织品的制作离不开女工的辛勤劳作,但她们在历史中默默无闻,其贡献被长期掩没。白居易创作《新乐府》诗,本为上达民情、讽喻时政而作,立意远绍《诗经》、汉乐府,深具现实关怀。《缭绫》作为其中之一,题旨即是“念女工之劳”。而身着绫罗之人,许多也是出身寒微、服务于上层的歌女、舞女,甚至没有人身自由。白居易尽管身为高级官僚,却能体察下民困苦,以他的诗文为线索考察史事,仍可略见唐代织工乐户的生活境况。
·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服饰是人外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着人的社会文化身份,对贵族和官僚来说尤其如此。唐代制度中对不同品级的官服应选用的材料、颜色、纹样和配饰,均有详细规定。不仅是正史志传,白居易自己也有大量描述服饰的诗句,赵丰教授一一勾稽,呈现在书中。
《张果老见明皇图》局部
相比严肃的服制规定,宫廷、贵族女性繁丽多样的服饰显示出高度的审美意趣,更加引人注目。赵丰教授通过传世绘卷、壁画、俑塑和出土织物,结合文书等史料,对四时服样、妇女妆容、伎乐舞蹈等诸多方面展开叙述,描绘出多样的社会生活图景。
韩休墓壁画中的乐舞场景
·复原缭绫
长期以来,人们只闻缭绫之名而未见实物,这一局面终于随着考古工作的新进展而告终。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开启,在数以千计的唐代珍宝中包括多件丝织品,同时,在地宫发现的《衣物帐》中也明确记载有“缭绫浴袍五副各二事”。经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的共同研究,确定编号为T68-D的直领对襟团窠纹长衫,就是《衣物帐》记载的“缭绫浴袍”。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缭绫浴袍
对这件浴袍进行细致研究后,赵丰教授随即组织多个学院团队与公司,在文物保护“全链条”的理念下,着手缭绫的复原工作。在选用合适的原料、确定组织、密度与纹样后,顺利复原出浴袍面料。之后,赵丰教授进一步尝试还原缭绫的色彩,采用天然染料与传统工艺,复现白居易诗中的“染作江南春水色”。
复原的缭绫面料
复原团队选择生叶揉染、制靛浸染等工艺,尝试马蓝、蓼蓝等不同植物制备染料,经过多次试验,确定品种以及合适的比例、温度、时间等要素,成功复原出蓝、绿两春水色。白居易曾歌咏的缭绫,又完美地重现于世人之前。同时,我们在《寻找缭绫》图书的封面上也使用了缭绫纹样,让读者朋友,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唐代丝绸纹样,解读白居易《缭绫》诗。
空运来的蓝草
书中含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白氏文集》卷四《缭绫》宣纸复制页
《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
赵丰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16开(380页)
2023年8月
168.00元
出版社库房直接发货,最实惠!最快捷!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
或 点击页码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