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方印作,流派印最大体量新资料面世 |《朵云轩藏印全编》

文摘   2023-12-27 12:36   北京  


江南书画金石收藏重镇——朵云轩,与北京荣宝斋并称“南朵北荣”,是晚清至近现代驰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

朵云轩收藏的书画碑帖文玩,数量之丰、质量之精,一直为学界、业界所认可。而以往所见,仅揭开过朵云轩宝库的一角,其真正的家底从未完整公布

这其中朵云轩藏明清篆刻更是零星,但对于篆刻人来说,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宝库,几可与上博、西泠等明清篆刻收藏重镇比肩!


近年来不断有古玺印的新资料发现和刊布,但是明清流派的篆刻高清新资料,或因藏于私人秘库,或因公藏未及梳理,近一个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三位数大体量全新资料的公开出版。


此次上海朵云轩和上海书画出版社以极开放的态度,从整体性、学术性出发,全面刊布朵云轩藏911方明清流派篆刻,分为上下两册,并附印人小传和印文索引两种。


朵云轩的911方明清流派印,深锁宝库80年,首次系统汇总梳理,更重要的是,其中440余方新见篆刻在近百年的出版物中,从未出现!



500年文人篆刻艺术宝藏

首次系统整理

153余位印人911方篆刻作品

一部浓缩的明清近代篆刻风格演变史


《朵云轩藏印全编》收录911方篆刻作品,几乎涵盖了明清至近代篆刻500余年各种流派的篆刻风格和篆刻家,数量十分庞大,可谓一部浓缩的明清近现代文人篆刻史。

全编涉及印人153位,包括何震、苏宣、丁敬、蒋仁、黄易、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吴让之、钱松、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赵叔孺、王福庵、方介堪、来楚生、陈巨来、韩登安、吴朴堂等印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覆盖雪渔派、泗水派、皖派、歙派、如皋派、莆田派、浙派、海派、黟山派、新浙派、虞山派、齐派等明清以来的各种篆刻流派风格。


雪渔派

何震

何震  澹然居


泗水派

苏宣

顾苓

苏宣  肝胆一古剑


皖派(徽派)

何震

苏宣

梁年

程邃

沈凤

-

-

-

梁年   东村居士

程邃   戴於义字子宜

沈凤   纸窗竹屋灯火青荧



如皋派

许容

黄学圯

乔林

童昌龄

乔林  歌吹沸天

黄学圯  石是米颠袖里出

童昌龄  柴门老树村


莆田派

吴晋

吴晋   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



浙派

丁敬

蒋仁

黄易

陈豫钟

陈鸿寿

赵之琛

钱松

汪鸿

丁柱

赵懿

陈祖望

钱侗


丁敬  小石仓

蒋仁  项墉

黄易   梦花馆印

陈豫钟  志云之印

陈鸿寿   春瘦如初

赵之琛  锡尔纯嘏子孙其湛

钱松   松风竹雨轩


邓派

吴熙载

徐三庚

吴熙载  吴熙载珍藏印

徐三庚 达夫诗孙竹屋辞裔


齐鲁印派

张梓

张梓  放情丘壑、静舫


海派

赵之谦

吴昌硕

徐星周

童大年

赵石

金铁芝

王个簃

陈师曾

吴涵

楼村

来楚生

赵叔孺

叶潞渊

方介堪

陈巨来

-

赵之谦  悲翁审定金石

吴昌硕  绛雪庐

赵叔孺  周雪盦读碑记

来楚生  阳午

方介堪  万岁无极

陈巨来  江诗舲颍邻印

郑文焯  祖金轩



黟山派

黄士陵

黄少牧

李尹桑

易孺

邓尔雅

乔大壮

冯康侯

-


黄士陵  家在庐山第五峰

李尹桑  竹均轩

易孺  拚枯霜颖按新声

冯康侯  握兰簃



新浙派

钟以敬

王福庵

吴朴堂

韩登安

顿立夫

王硕吾

-

-


王福庵  九峰旧庐珍藏善本图籍印记

韩登安  延景楼

吴朴堂  金石乐文字缘



虞山派

赵石

邓散木

赵古泥  一声长啸海天秋 


齐派

齐白石

齐白石  澹容轩



440余方新见精作

300余方新见印石

150余方全新高清

填补明清文人篆刻史重大空白


·440余方全新见


《朵云轩藏印全编》所收录篆刻作品中,有440余方作品从未曾面世,为首次出版,是研究明清近现代文人篆刻的全新资料补充。

譬如何震“澹然居”“志在山林”、苏宣“肝胆一古剑”、徐三庚“折芳馨兮遗所思”、赵之谦“叔度双钩”、陈鸿寿“家住钱塘宝月山”、赵之琛“画眉深浅入时无”等名家名作。

赵之谦 叔度双钩


陈鸿寿 家住钱塘宝月山

赵之琛 画眉深浅入时无


也有赵古泥、邓散木、陈师曾、徐星洲、吴朴堂、陈巨来等名家精品。

陈巨来 秀水朱氏


此次,还发现一批艺术价值很高、但印人名不显于世的作品,足可以作为篆刻学习的重要参考。譬如,黄学圯“象外山人”,何昆玉“务憙屠苏”、朱文震“听漏下半更多月影向中那恁时节夜香烧罢幺”、陈春熙“春波桥畔旧渔家”等。

黄学圯 象外山人

朱文震 听漏下半更多月影向中那恁时节夜香烧罢幺


此外,还有一些文人、学者、词人或一些我们可能有待考证的印家佳作,如:白凡“南沙李氏珍藏”、铁生“如心”、公彦“种兰草堂”、李延年“焦隐”等。

白凡 南沙李氏珍藏

铁生 如心


这些藏品皆为明清篆刻艺术史学者及篆刻家研究取法的极珍贵一手实物资料。


·仅见印蜕,未见印石


除新见作品之外,还有300余方作品的印蜕曾见诸出版,但未见原石图像与其他信息,更不知印材、印面为何面貌。

如:曾见的赵之谦“华延年室收藏校订印”,大多已经处理成为位图(图像处理技术语言,即减少实际图像像素、线条层次简单化的操作手法),此次《朵云轩藏印全编》不仅有全新的原钤印蜕,还有高清的印石再现。


以往出版印蜕(左)vs此次全编印蜕(右)


全编高清印石正面、侧面


吴昌硕“任龢尚”,此前虽见,但其篆刻边款,漫漶不清,无法看清刀痕笔意。而此次的全新原拓字口清晰,墨色均匀。

以往出版边款(左)vs此次全编边款(右)


与此同时,还有高清的原石边款细节,表现力不可同日而语。


吴昌硕  任龢尚


·印蜕、印石曾见,未见高清


另有150余方作品印蜕与印石虽曾出版,但囿于以往技术条件限制,出版物的清晰度与完整度未曾得到很好的体现,实为篆刻研究学习的遗憾。

如:童昌龄“柴门老树村”“所欲不求大得欢常有余”、潘西凤“还砚斋”、张燕昌“翼之”,等等。

此次图像的采集,正可以弥补此遗憾。

潘西凤  还砚斋

以往出版印面(上左)vs此次全编印面(上右、下)

张燕昌  翼  之

以往出版印面(上左)vs此次全编印面(上右、下)



高清微距

展现各流派不同刀法与书画入款的丰富样貌

文人篆刻细微处的不同特征,可作篆刻创作、研究的指路明灯


《朵云轩藏印全编》以最新的出版形式,印蜕、边款重新钤打拓制,原石、印面微距拍摄,高清呈现明清流派异彩纷呈的不同刀法表现。

如:浙派波磔起伏、顿挫抑扬的切刀线条。

陈鸿寿 春瘦如初


皖派流畅凝练、提按自如的披削刀法。

吴让之 晏端书印


黟山派光洁爽利的冲刀刀法。

黄士陵 延年益寿


齐白石一面光洁、一面蹦裂的单刀效果……

齐白石 刘白字君亮


无论专业亦或爱好,无论收藏亦或创作,无论欣赏亦或研究,朵云轩百年来积累的篆刻宝库,经最新出版技术的刊布,皆值得高度重视与精深研习。


《朵云轩藏印全编》中的边款内容丰富,真草篆隶行各种书体,人物、花鸟、山水各类图像,每一种都非常清晰,纤毫必现。

李渔  好古·写心

王大炘  留园愚斋所留稽留山民手制印

赵之琛 延陵吴氏


这次《朵云轩藏印全编》的出版,更解决了“边款难学”的篆刻难题。

以往的篆刻出版,很少能够清晰展现边款刀法细节,为边款的学习造成了莫大困难。此次“全编”从明代的双刀边款,清及以后的单刀边款,真草篆隶行各种不同风格的笔意体现,都是我们以前很难看到的。

“全编”用艺术的眼光解读边款,以微距高清展示,让大家可以领略到边款与书画之间极为融合的意趣,也展示出500年边款发展的脉络。


《朵云轩藏印全编》的边款纤毫必现,可以梳理出篆刻史上的边款脉络,也可以看到以往所看不到的“刀笔”意味。

——鲁大东

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双刀篆书

吴瑗 《爱莲说》


·双刀隶书

朱文震  忠义之心生而自许


·双刀楷书

吴寿 家有唐摹晋帖


·双刀行草

张锡珪  化工别与一种风情


·单刀篆书

赵古泥 虞山拳石


·单刀隶书

陈师曾 蛮语东堂    吴朴堂隶书款


·单刀楷书

吴昌硕 沕泉小筑


·单刀草书

苏宣 肝胆一古剑



新见作品中边款涉及内容之广

为明清文人交游、师承、艺术观念变迁考证提供真实信息

成为金石篆刻学、艺术史、历史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新宝库


朵云轩藏印中的新见边款(包括全新见440方作品与300方新见边款作品)更是体现出不少首次出版的新史料信息,包括文人间交游、印人间的学习观摩研讨的活动纪实、明清近现代文人篆刻家在艺术取法上的不同方向的变迁,皆为篆刻史研究、篆刻家个案研究提供真实的佐证。


·篆刻印论发展


《朵云轩藏印全编》中还有不少的印论,如:赵古泥“吴树芬三十后书”边款中有关于浙派篆刻的探讨:“浙派者,汉印中雄厚一流,乾嘉时江浙诸名家专习此格,相沿成派,世俗不知渊源,极力摹访,徒夸貌似,古意尽失,可慨矣。”

·篆刻取法


《朵云轩藏印全编》中,你可以看到,关于“印宗秦汉”,明清人是怎么做的?如:“遁世无闷”明确取法汉印“陈崇印信”等对汉印的多次取法。

你还可以看到,关于“篆法宋元”,明清人如何取舍?如:徐三庚就曾在“章翼诜堂法书名画记”中,明确取法吾丘衍。

又如:在“问青天何恁昏沉醉”中,明确取法赵孟頫等。


你也可以看到,关于“印外求印”,明清人又走了多远。如:丁辅之将目光转向古钱币,制“简园珍藏”印,等等。

·印人交游


你还可以在《朵云轩藏印全编》中,看到500年印人的交游,印作收藏、考证等多元信息,这对印学研究无疑非常重要。

如:在陈鸿寿“神庐”的边款中,还能找到陈豫钟为陈鸿寿改印的纪录:“秋堂更为润色之,神似汉印矣。”

又如:屠倬刻“天遣飘零郭十三”边款“频伽居士今年来游杭州,常至余家潜园小住,文酒之会无虚日,君子诗、词、书三者并臻其妙,同时朋辈相推许……”便记录了屠倬与郭麐(频迦)文酒交流,诗词唱和,印赠挚友。



印材品质之高,藏家来源之众

为明清流派印的收藏、鉴赏提供标准依据


除了篆刻艺术创作本体以外,朵云轩藏印的材质也极精极丰,四大国石青田、寿山、昌化、巴林皆有,更有品相极高极美的田黄、鸡血印材,足可藏之宝之。


鸡血石

田黄

芙蓉石


除传统四大印材外,亦有丹东石、广绿石等小众印石以及诸多异类材质可见,譬如:犀角、玉石、煤精、竹根、紫檀木、黄杨木、紫砂等。


其他印材


这些印材的集中呈现,一则更为完整展现文人篆刻的取材喜好,二为收藏篆刻的读者提供印材标准依据,三为研究篆刻风格与材质之间的关系,提供最真实的物质材料。

朵云轩藏印的来源流传有序,且很多出自明清著名篆刻、书画、书籍藏家旧藏,亦有不少为当时书画家之藏品。从中可以窥见,海上篆刻收藏的藏家几乎囊括江浙沪各行各业,是晚清以来海上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真实缩影,也为当今收藏家们提供了一套完备的鉴藏体系。

譬如赵之琛刻“检校太尉二十七世孙学治印”,曾见于朱鸿达辑钤《补罗迦室印斑》,据朱氏所作序言可知此印为寓居上海的著名藏家高络园家旧藏。


从朵云轩藏品登记信息中,又可见杨懈“骨傲心平面冷肠热”、钱松“松风竹雨轩”、吴昌硕“汤泉小筑”等从吴门画家顾若波处收来。



另据嘉兴籍篆刻收藏家沈镜臣辑钤《昌羊室印存》和吴藕汀辑《小钝盦藏印》的录印信息,此二谱中多数原印,亦入藏朵云轩。

孙三锡 吉甫收藏金石文字

《昌羊室印存》

吴瑗 《爱莲说》

《小钝盦藏印》


从印文和边款可知,藏印中更有文学家朱彝尊、郭麐、吴藕汀,藏书家宋筠、王绶珊,书画收藏家周湘云、孙邦瑞,书画篆刻家郑午昌、吴朴堂等众多旧藏。

赵叔孺 二簋二簠之斋收藏石墨印

来楚生 午昌



专业编排著录,全新图像采集

4426幅高清印石、印面、边款

16 开,圆脊精装,180 度平摊

350dpi特种涂层纸高精度全四色印刷


·专业编排著录

《朵云轩藏印全编》,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178方,下编收录733方,合计911方。

这些作品,依据篆刻发展脉络,以反映印人风格面貌,对印学资料有所补充等标准分别选入“知名印人经典作品”“新见作品”“新见印人精彩作品”。经最新摄影技术数倍放大,多角度呈现实物图像,印面、边款的刀法等各方面细节,可帮助大家更加容易把握明清流派印的精髓。



图像编排中的每一个局部放大,都经过了专业的编排:

反光印石正面,为看清印面整体;



反光印石侧面,为看清笔意刀痕;



无反光印石,为感受篆刻印材在时间洗礼过后的包浆与质感;



有反光边款,为琢磨镌刻的“使刀如笔”……



真正做到了为表达而放大,使读者在每一个放大的局部中,都能有所得。


·布面精装设计

图书采用特种布面空背精装,可180°全平摊,封面采用烫白、烫金、压凹等多种工艺,极具高级感。




·高精度特种纸印刷

此次印刷采用350dpi超高印刷线数,特种纸印刷,力图完美再现这911方朵云轩藏印的神采。



·学术普惠版(灰绿色布面)

限量1000套

售价:838元

交个朋友
客服微信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