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音频+文字)

2024-12-05 07:00   青海  






憨山大师: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


【原文】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

【译文】凡是修行的人,存在先领悟佛法道理然后再进行修行实践的情况,也有先通过修行实践而后才领悟佛法道理的情况。然而,领悟又有解悟和证悟的不同之处。

【原文】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

【译文】如果是依照佛祖的言语教诲来使内心明白道理,获得的这种领悟属于解悟。这种解悟大多会陷入知识见解当中,在面对一切外在的境缘(如各种生活境遇、人事往来等)时,往往发挥不出什么作用,因为内心和外境相互对立,不能融合为一,遇到各种情况就会产生阻滞,形成很多障碍。这被称作相似般若(表面上类似般若智慧,实际并非真正的般若智慧),并不是真正的参禅悟道啊。

【原文】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山穷水尽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识、妄想情虑,皆成一味真心。此证悟也。

【译文】如果是证悟的情况,那是从自己内心踏踏实实地去做修行功夫,一直逼迫、挤压自己的内心到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境地,忽然间有一个念头一下子停歇下来,彻底明了自己的本心。就好像在十字街头突然见到了亲生父亲一样,心中再没有任何疑惑。这就如同人喝水,水是冷是热只有自己知道,也没办法向别人说清楚。这才是真正的参禅悟道啊。

然后就凭借着所悟到的境界去融合内心与外境,将现有的业障、流动的识见、妄想和情绪思虑等全都清除干净,使它们都变成纯粹的真心。这就是证悟的状态。

【原文】此之证悟,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证者深。其余渐修,所证者浅。

【译文】这种证悟,也是有深浅程度不同的。如果从最根本的地方去下功夫修行,打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固有局限,一下子把无明(愚昧无知的状态)的老巢给推翻,直接超越一切而进入到高深的境界,再也没有多余的、需要进一步修行的法门了。这是那种具有上等的、极其敏锐根性的人才能做到的,他们所证悟到的境界就很深。其余通过逐渐修行的人,他们所证悟到的境界就比较浅。

【原文】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于此一关,最要透过。

【译文】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修行者取得一点点成果就觉得满足了,千万要避免陷入那种只看重光影之类表面现象的误区当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连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根本都没有打破,那么即便有一些修行方面的举动作为,那也都只是识神层面的事情。要是把这些当作是真正的修行境界,那就太像是把贼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了。

古人说过:“学道的人认不清真正的本真,只是因为从前一直错认了识神。那无始以来导致生死轮回的根本,愚蠢的人却把它认作是本来的自己(即真心本性)。”对于这一关(即避免陷入上述误区这一关),是最需要看透、突破的。


 








关注公众号—分享内容及时送达

觉知当下 止观禅修
通过动静止禅,唤醒本具觉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