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尼仁波切:见地是一个「方法」,不是要去达成的东西
如果「基」就像是贯穿念珠的线 ,而「道」是迷惑,那么习惯性的念头就像是念珠。当我们修持时,我们认得当下的思惟者且单纯地放下,不追逐过去的念头,也不迎接未来的念头。这个过程就像是让两颗念珠间留下一个空隙。在此空隙中,我们接触到这基,也就是贯穿每颗念珠的线。
接着我们的概念心蠢蠢欲动,且由于习惯之故,会形成新的念珠。禅修可以消融个别的念头与念珠,但如果我们不能掌握真正的禅修之道,我们终究只是将每个念头换成一个「禅修的念头」。很多禅修者这么做。我们用某个被称为本觉的美好东西去替换被认为是念头的念珠。将本觉的经验视为某种我们要去见到或达成的东西只是另一个念头罢了!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法缚」。这就像已经到达彼岸仍背着船一样。
记住:见地是一个「方法」,不是要去达成的东西。无挂碍地,恬适地,轻松地修持。以这种方式修持一段时间,之后到外面走走,全身放轻松,耸耸肩。你可以做一些藏传佛教的瑜伽运动,或者如果你不熟悉这些,也可以走动一下来放松。让发生的自然发生。精神上的修持不是愈来愈执取一些重要的事物;相反地,它有愈来愈放松与放下的意涵。身体保持正直,自在地呼吸,之后轻松地进入本然心。
如果我们让禅修变成端坐而向外注视,或向内收敛,或保持两者之间的某种情境,所有这些方式都会对我们造成障碍。我们的禅修应与这不同。它不只是向外注视而已,如我们现在身处视野宽阔的那吉寺很容易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应让自己的禅修就像老鹰般蹲坐,盯着想要吃掉猎物般。它也很可能是一种向内收的方式,就如我们在环境封闭的寺庙里般。这种方式的禅修或许感觉上很舒服,但是我们会陷入一种很平和的状态中,最终我们很可能会睡着。我们也不应如此修持。我们也不应为愉悦平静的寂止觉受所缚而执着这感受。
你或许会自忖:「噢!这种禅修真棒,它让我感到非常舒服快乐。我真的享受其中呀!」这里有一些执着,对吧?无论你是对寂止禅境的快乐觉受,或是这世上的其他事物产生执着,这些都是执着,我们都应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