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 |《公安学研究》2024年第4期

文摘   科学   2024-11-14 21:00   北京  


CONTENTS

理论与实践


刑民交叉视域下职业打假行为的性质

       —基于消费者地位的分析/ 王志祥  吴超莹

 
生态安全的法律内涵及其制度展开/ 刘琳

 
行踪轨迹侦查的治理模式转型与制度建构/ 王仲羊

 
情感计算在讯问中的应用:实效、基础与风险/ 付凤  黄雅明

国家安全专论



非政府组织:概念辨析、发展演化及本土审视/ 杨广博  秦立强

史学研究


夜幕下的犯罪治理: 以近代伦敦巡夜为重点/ 赵丁



 ABSTRACTS

—  理论与实践 
刑民交叉视域下职业打假行为的性质

 基于消费者地位的分析
文/王志祥  吴超莹
摘要:职业打假行为涉及刑民交叉领域的问题 。在职业打假案件中,对消费者地位的判断是影响案件定性的关键因素。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应当以具有消费者地位为基础。判断买受人是否拥有消费者地位的依据是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来源是否符合规范保护 目的,以及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行使是否具有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判断买受人是否拥有消费者地位无关的指标是购买商品的数量、索赔次数以及索赔手段,有关的指标是买受人的主体人数和索赔数额。当买受人为多数人,且不属于家庭团体时,一般应当否定其消费者地位,行为人在实施索取高额赔偿的行为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行为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当买受人为个人时,若其索赔数额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行为人对超过限度部分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 目的,也应当否定其消费者地位,其行为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关键词:职业打假; 消费者地位 ; 消费合同 ;利益平衡 ;敲诈勒索罪

生态安全的法律内涵及其制度展开
文/
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强调国家安全是一个全局问题 ,也明确了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性也要求法律要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对生态安全进行系统规制。对此,应准确界定生态安全的法律内涵,明确生态安全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涌现,明晰生态安全具体内容是以概括性安全为主要内容、以个体性安全为依归,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包括环境要素、物种、资源、生态系统、防治 自然灾害的生态安全。从而通过部门宪法、环境法具体规范等立法方式,兼顾法律制度与法律原则的双重内容,构建生态安全评估、生态风险预警 等生态安全法律制度的全过程治理。
关键词:生态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法律内涵 ; 生态功能
行踪轨迹侦查的治理模式转型与制度建构
文/
摘要:行踪轨迹侦查充分发掘了行踪轨迹信息的办案价值 ,但仍然存在制度优化的空间。对此,存在混合型治理模式与层级型治理模式两种方案。前者以齐平统一、不加区分的方式治理行踪轨迹侦查,在治理阶段、治理程序和权利保障上呈现出概括性与依附性;而后者以层阶差异、比例区分的方式治理行踪轨迹侦查,正视信息收集与信息分析的阶段性差异,强调程序性质、启动、审批与保障的层次性,并以量化隐私权和比例原则为理论根据,对公民权利进行层级化保护。我国的相关规范呈现出混合型治理的特征,应向层级型治理的模式转型。在治理阶段方面,创设“数据分析”侦查措施,将规范调整的领域由单一的收集取证行为转为数据分析、挖掘等行为;在治理程序方面,建立数据分级调取机制,改造技术侦查的监控规范;在权利保障方面,需要在侦查程序中引 入个人信息权及其具体权利。
关键词:行踪轨迹侦查 ;混合型治理模式 ;层级型治理模式 ;技术侦查 ;行踪轨迹信息
情感计算在讯问中的应用: 实效 、基础与风险
文/付凤  黄雅明
摘要:情感计算应用于讯问有助于增强侦查人员现场感知能力 ,提升讯问的智能化水平,但该技术目前在讯问实战中存在侦查人员对其功效认识不清、情感表征方式选择不当、识别结果与讯问方法衔接不畅等问题。情感计算效用的发挥应以侦查人员深刻理解讯问对象拒供心理变化规律为前提、以构建符合国情的结构化讯问模型为基础,增强侦查人员讯问策略方法的系统、普适性和可操作性,使情感解读具备讯问情境意义。情感计算的应用风险既同其他智能技术具有共通性又在讯问场景中具有特殊性,且技术应用初始阶段与成熟阶段的风险类型也有所不同。对此可采取包容性治理策略,辩证理解技术应用的准确性与透明度问题,保障讯问对象知情同意权,并使以人为本的人机协同机制真正落实到情感计算理论研究 、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情感计算 ;拒供心理 ;结构化讯问 ;智能讯问 ;人机交互

—  国家安全专论 
非政府组织: 概念辨析 、发展演化及本土审视
文 / 杨广博 秦立强
摘要:国内学界普遍将非政府组织概念界定为具有非政府 、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的社会组织。这种定义很大程度上沿用了西方释义,导致与字面含义的不匹配。对非政府组织概念辨析,揭示其背后的特征杂糅、意识形态和价值预设、潜在“去国家化”的价值倾向等问题。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组织承认、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多元主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从地区向全球的生成、演化与发展,为理解和把握非政府组织的本质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基于我国政情社情实际考察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思考未来非政府组织本土化之路何去何从。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发展演化 ;本土审视; 国家与社会关系


  史学研究 
夜幕下的犯罪治理: 以近代伦敦巡夜为重点
文 / 
摘要:白天的犯罪治理不同夜晚犯罪治理的手段相对有限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 夜晚犯罪治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改进照明条件检查宵禁情况和开展巡夜等其中巡夜与夜晚犯罪治理直接相关它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夜晚犯罪治理的状况在近代警察产生之前英国的城镇巡夜体制发展得较为充分尤以伦敦的巡夜体制最具典型性近代以来随着英国社会的转型及随之而来的夜间犯罪形势的变化伦敦巡夜体制经历了三次主要变革这使得传统的地方性业余性和兼职性的伦敦巡夜人最终被集中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近代警察所取代除了社会转型因素之外近代伦敦巡夜体制的变迁还与统治者犯罪治理思路的变化及英国对自由和秩序的平衡有关
关键词:近代; 伦敦; 巡夜; 犯罪治理; 夜晚

—    —

   编辑 | 石纪辉

   审核 | 史全增
   签发 | 包   涵

 

 高铭暄 陈冉 | 刑事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治理转型 

 李辉 | 公安学“大问题”研究:还原、解构与建构

● 包涵 | 毒品分级管制的理论意义与制度建构

● 李小波 | 公安学范畴体系论纲

● 邹湘江 隋玉龙 卢雪澜 | 治安学科何以成为治安科学——科学方法论与知识增长的关系反思

● 李捷 | COVID-19疫情与暴力极端主义框架建构研究

● 马振超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安全话语:内涵、发展及逻辑

● 苏宇 | 警察权属性的考辨与反思

● 包涵 | 类似物管制的立法诉求和司法功能:美国《管制类似物执法法案》的评价与反思

● 姬艳涛 | 无人机警务应用的制度逻辑与优化路径

● 张梦星 | 论情态证据的刑事证据资格

● 翟化胜 周明 | 欧美国家“外籍战士”的数量差异:分析框架与案例研究

● 彭知辉 | 开放情报学论略:关于中国情报学建设的探讨

● 周延东 |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优良传统与“枫桥经验”的生成延续

● 毕惜茜 梁嘉龙 | 英国侦查访谈技术探析及借鉴思考

● 郭晶 徐灿 | 论刑事“冷案”侦查模式的法治化嬗变

● 王龙 | 公安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回顾与新时代展望

● 汪海燕 | 大数据侦查的哲学思考

● 李辉 丁姿 贾鼎 | “中核西制” ——论公安管理学科的生成与生长逻辑

● 李小波 | 理论纲领确认与学科建制化:全面建设21世纪的公安学

● 汪勇 周延东 | 情感治理:枫桥经验的传统起源与现代应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公安学研究
《公安学研究》(双月刊)于2018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