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专 ​| 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机制的考察与镜鉴

文摘   科学   2024-05-18 21:22   北京  
 本文刊载于《公安学研究》2024年第1期。为方便阅读,编辑中对部分文本进行加黑并删除了文章脚注。

【作者简介】

谢晓专(1980—),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摘    要】


认证是促进情报分析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有效手段。美国执法界建立了制度化的情报分析师认证机制:一是确立了认证规则,鼓励所有参与情报流程的执法人员均应接受符合最低标准的情报培训且予以认证,并通过立法明确在联邦调查局(FBI)担任特定级别岗位的情报官必须是认证注册的情报官员;二是建立了认证标准,明确了认证机构标准、认证程序标准,形成由“审查机构、审查程序、申请程序、考试机制、重新认证、职业伦理、隐私保护、协作环境与职业发展支持”等要素构成的认证机构标准,以及由“认证申请、资格审查、背景调查、认证考试、重新认证”等环节构成的认证程序标准;三是认证制度标准在具体的认证项目中得到贯彻实施,形成较为系统而成熟的规程与做法。以目标定位(为何建)、建设路径(怎么建)、建设内容(建什么)为分析框架,镜鉴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机制,主要有如下启示:一是目标定位方面,通过认证机制助力情报分析师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二是建设路径方面,执法机构“定标掌舵”,社会力量“摇桨划船”;三是建设内容方面,严格认证程序与内容标准,把好能力水平审查与考核关。

【关 键 词】

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认证机制;专业化;职业化

情报分析师是一种“专业职位”(professional position)或“专业人员”(professional),其职责是“研究和分析原始数据,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技巧,形成合理的结论和建议,以清晰凝练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包括战略分析、战术分析与管理分析三类。执法情报分析师旨在“收集与犯罪有关的事实、文档资料、情况、证据、访谈以及其他材料,按照特定的逻辑与框架研究罪案,解释犯罪现象,揭示犯罪与犯罪趋势,或对犯罪问题或犯罪组织进行评估,为法庭审判和诉讼准备材料”,包括恐怖主义、国土安全和执法信息分析。近年来,在公共安全形势日趋复杂,数据剧增、信息泛滥的环境下,我国公安机关坚持大情报主导警务理念,将数据分析师、情报研判师“双师”认定培养列为重要政策议程,提出要把“双师”队伍纳入公安专业人才体系建设。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已出台情报研判师、数据分析师“双师”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开展初级、中级“双师”认证,将其作为健全完善大情报全面主导警务战略下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总机制的重要抓手。“双师”队伍建设在我国执法实践运行中已取得初步进展,但目前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与标准,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相对缓慢。2023年11月,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提出“以做专警种为关键、以运行机制为牵引、以大数据赋能为支撑的‘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明确要求“整合专业力量,加强专业研判,优化专业流程,集成专业手段,提升专业能力,强化专业攻坚,做到以专对专”,强调“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是健全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基础性、标志性项目。“大数据赋能、专业化建设、‘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改革”成为我国公安工作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职业资格认证是推进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的有效手段。21世纪以来,英美等西方国家大力推动情报分析师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将情报分析师认证机制作为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美国推行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较早,已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拟从“顶层制度设计、具体认证标准、典型认证项目”三个层面考察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机制:一是梳理美国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的顶层制度,通过系统总结分析该制度的制度化进程,揭示其一般原则与总体要求;二是考察美国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标准,认证标准是对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相关战略规划与制度要求的具化和细化,旨在明确各类机构提供认证项目的基本规程;三是审视具体的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项目,认证机构依据认证标准设定认证项目,最终实现认证机制落地实施。通过考察上述三个层面,刻画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机制全景图,揭示其运行规律与特点,为我国数据分析师、情报研判师“双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镜鉴,助力我国“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与公安工作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顶层设计: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制度化进程
“职业”(profession)与“手艺”(craft)的区别取决于该职业是否具有正规的实践(formal practices),“手艺”往往依赖于对“熟能生巧”的口口相传,而“职业”则往往依赖于个体从业者必须满足的外部认证标准。职业资格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通常通过认证考试(certification test)来确认,其实质是确认个体是否具备胜任特定职业的知识,并给其贴上拥有该领域实践能力“标签”的过程,通过资格审查和认证考试后颁发从业资格证书(certification),此类证书不具备法律效力,一般由专业机构颁发给符合认证标准的人员,属于自愿参加的性质。执业资格通常通过执业资格审查和考试(licensure testing)后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权威机构颁发执业证书(license),具有强制性,不具备某职业执业资格不能从事该职业,否则属于非法执业。美国职业资格证书有执照(licensing)、认证(certification)、登记(registration)三种。“执照”具有排他性,即未经政府批准从事该工作会被认定为非法,是一种“执业资格”;“认证”和“登记”不具有排他性,是一种从业资格制度,未获得此类证书也可以从事此类工作,其目的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给予客观评价,供用人单位参考。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属于从业资格认证,即认证(certification)类型,它通过审查、考核来确认申请人是否具备从事执法情报分析师职业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颁发证书用以证明申请者拥有从事执法情报分析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资格认证有三大支柱:规则(rules)、标准(standards)、法规(regulations)。该观点为本文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

(一)确立规则,形成指导方针

所谓规则,主要表现为“指导方针”或“行业惯例”。20世纪80年代,国际执法情报分析师协会(IALEIA)章程便提出要为情报分析职业开发“资格标准”(qualification standards)与“能力指数”(indices of competence),成立“标准与认证委员会”(Standards and Accreditation Committee),负责制定认证方案。20世纪90年代,注册犯罪分析师协会认证项目(SCCA)、加利福尼亚州司法部主管的认证项目、佛罗里达州执法部的认证项目等认证项目面世。1996年,IALEIA承认SCCA认证,美国区域信息共享系统®(RISS)各中心亦明确将获得该认证作为分析师的基本要求,美国很多其他机构也以奖金或其他方式鼓励分析师获取该认证。可见,早期的情报分析师认证是专业协会组织推动的,后逐渐被执法机构认可和采纳。美国严格意义上的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制度化始于对“9·11”事件的反思。2002年3月,国际警察首长协会(IACP)召开犯罪情报共享峰会,与会者达成如下基本共识:地方、州、部落和联邦执法机构及其代表组织必须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各机构应收集信息,生产情报,并与其他执法机构、公共安全机构共享这些情报,建议建立负责协调全国范围的犯罪情报委员会,以制定国家情报计划并监督执行。2003年,美国在该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NCISP),该文件作为美国执法情报改革的蓝图,提出了28项改革建议,第18项建议要求所有参与犯罪情报进程的执法人员均应接受符合最低标准的培训,对完成培训并达标的人员颁发证书。2004年,美国全球司法信息共享倡议(Global Justice Information Sharing Initiative,简称Global)情报工作组(GIWG)根据NCISP的要求,与IALEIA合作研制发布《执法分析标准》,该文件对执法分析师认证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分析师在完成培训认证考核项目后,有关机构或组织(政府、行业协会或高等教育机构)应给予认证,颁发证书;二是这些分析师认证项目应能够反映分析师的实践经验、教育背景、培训经历以及教学技巧与能力水平。自此,美国执法情报界正式确立了执法情报从业者应“接受符合最低标准的培训并予以认证”的指导方针。

(二)制定标准,具化认证规程

为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方针,2005年,GIWG与IALEIA联合开发分析师认证项目与认证程序标准,于2006年正式发布《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该文件开篇指出,“认证对于分析师职业在执法界的制度化非常重要。它承认并使执法分析师的角色合法化,强化了确保执法分析师作为一种专业职位的必要性”,进而明确了执法分析师认证机构的资质条件与要求,规定了执法分析师认证条件与程序,确立了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的机构标准和程序标准。认证机构标准方面,要求认证机构明确认证审查机构、认证审查程序、认证申请程序、认证考试机制、重新认证机制、职业伦理与隐私保护、协作环境与职业发展支持等标准。认证程序方面,确立了由认证申请、资格审查、背景调查、认证考试、重新认证等环节构成的认证程序标准。上述规定标志着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正式确立。此后,美国《融合中心指南》《犯罪情报培训最低标准2.0版》《中级分析培训课程最低标准》《分析师职业发展路线图》等一系列标准文件将认证视为分析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机制,鼓励分析师从公认的专业协会考取职业证书(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这些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进一步强化了认证标准的落实。
(三)出台法规,强化认证要求
2004年,美国国会通过《情报改革与恐怖主义预防法》,该法在第2001节(SEC.2001)“提升联邦调查局的情报能力”提出系列强化FBI情报能力的举措,其核心措施是加强情报队伍建设,明确要求自颁布实施之日起,地方情报工作组(Field Intelligence Group)的直接主管(direct supervisor)以及FBI各部门负责人(Section Chief)、助理特工主管(Assistant Special Agent in Charge,简称ASAC)级别以上的局务管理者(Bureau Operational Manager)必须是经过认证的情报官员(certified intelligence officer),将美国情报认证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随后,FBI建立了联邦调查局情报官认证计划(FBI Intelligence Officer Certification Program,简称FIOC),情报官认证是确认长期致力于情报工作的成就、工作经验、教育和培训的证书,获得该认证的FBI情报官应是公认的权威,对国家和国际威胁环境以及情报的作用有深入的把握和理解。该计划作为“情报界官员(ICO)项目”的补充,旨在培养高级情报专业人员担任情报界未来的领导者。该计划于2004年12月完成,2005年执行并任命第一批情报官员,截至2011年,133名联邦调查局特工和分析师通过FBI情报官员认证计划获得了情报官员认证。
可见,目前美国已初步形成由“规则、标准、法规”构成的执法情报分析师职业认证制度体系。“9·11”事件后,情报分析人才需求迅猛增长,执法界对认证分析师的需求日益强烈,针对情报分析师认证的项目大量出现,州、地方、联邦层面的执法机构以及学术研究机构、公司企业、协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纷纷参与开发和提供情报分析师认证项目,美国梅西赫斯特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开始提供情报分析“认证培训项目”,美国执法情报分析职业培训认证市场呈现繁荣景象。
二、具体标准: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标准考察
认证标准是认证制度的核心。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职业认证标准要求主要见于《执法分析标准》《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等文件。《执法分析标准》规定了情报官、分析师、分析流程、分析产品等四个方面的标准,要求分析师应完成专门为情报分析师开发的项目来获得认证,明确要求分析师认证计划应反映从业者的经验、教育、培训、成人教学技能和能力测试,并强调认证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衡量分析师能力和经验的手段,能够给予分析师诸多好处,是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能的认可,还能够促进分析界的专业性和领导力,强化分析师的可信度。《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认证机构标准”与“认证程序标准”,具体如下。
(一)认证机构标准
认证机构标准规定了提供认证服务的机构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执法分析标准》指出认证机构包括“政府、专业协会、高等院校等”。《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对认证机构提出了10项标准要求(参见表1),归纳起来,涉及4个方面:一是遵循相关政策,包括《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执法分析标准》《犯罪情报培训最低标准》等文件确立的原则与标准;二是建立认证机构与规程,包括建立审查机构,明确审查程序、申请程序、考试机制、重新认证规程等;三是严格职业伦理规范,明确职业伦理准则,制定隐私保护政策;四是明确职业发展支持与推广措施,要求为分析师提供资源与同行交流机会,加强宣传推广,为情报职业的专业化、制度化提供支持。

(二)认证程序标准

认证程序标准由9项标准构成(参见表2),可归为4个关键环节:一是认证申请环节,明确规定了申请者应遵循的文件标准以及认证申请表的信息要素;二是资格审查环节,重点审查学历与工作经验、协会会员资格、职业培训经历以及背景调查;三是认证考试环节,明确了考试政策程序、分数线、考试次数、费用与反馈机制等;四是重新认证环节,明确了重新认证的程序与内容。

三、认证项目: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典型实例分析
《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确立的认证机构标准、认证程序标准为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由于执法界对情报分析师认证需求旺盛,美国情报分析师证书项目激增。其中尤以国际执法情报分析师协会(IALEIA)、国际犯罪分析师协会(IACA)提供的执法情报分析师与犯罪分析师认证机制最为成熟。IALEIA与IACA是国际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执法情报分析和犯罪分析专业协会组织,两大协会提供的认证项目历史悠久,在行业内具有权威性。因此,本文选择IALEIA和IACA提供的分析师资格证书项目作为考察样本。
(一)认证项目概况
IALEIA始建于1981年,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执法情报分析师专业协会,其开发的“IALEIA职业资格证书项目”(IALEIA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Program,简称PCP)按照美国《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执法分析标准》等文件要求设计,建立了由“初级分析师(Basic Analyst Classification)、犯罪情报注册分析师(Criminal Intelligence Certified Analyst,简称CICA)和犯罪情报终身注册分析师(Lifetime Criminal Intelligence Certified Analyst)”构成的三级认证体系:一是初级分析师证书,面向不具备犯罪情报注册分析师认证条件的分析岗新人,该证书并非职业资格证书,而是职业资格认证项目的起点,获该证书的分析师无权自称为IALEIA犯罪情报注册分析师或使用CICA称号,该证书无须重新认证,只要是IALEIA会员就长期有效,若离开IALEIA则该证书失效。二是犯罪情报注册分析师证书(CICA),申请CICA的分析师应在情报分析领域取得一定的工作成就,已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基础,并在培训和职业发展中表现出良好的分析能力素质。申请者在犯罪情报或分析岗位任职一段时间后,可以申请CICA证书,申请者不需要获得初级分析师证书便可直接申请,但若拥有初级分析师证书有助于加快CICA认证进程。三是犯罪情报终身注册分析师证书,旨在表彰长期在分析行业工作具有献身精神的人员,他们是分析师的榜样和导师,该证书是对其长期的卓越工作和能力的认可。该证书要求在犯罪情报或分析行业工作15年以上,担任IALEIA会员10年以上,且CICA证书在有效期,坚持IALEIA职业道德伦理标准和职业操守,信誉良好。一旦获得该证书,只要信誉好,并担任IALEIA会员,则终身有效,不需要重新认证,但若离开IALEIA,该证书失效。
IACA成立于1990年,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犯罪分析师专业协会,旨在通过职业培训、从业人员职业网络和专业出版物帮助全球犯罪分析师改进分析技能,建立职业网络,帮助执法机构最大限度发挥犯罪分析的作用,提倡建立犯罪分析行业的技术和绩效标准,IACA开发的注册执法分析师认证项目(Certified Law Enforcement Analyst,简称CLEA)旨在为犯罪分析、情报分析、调查分析、地理画像、警务研究和规划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掌握通用技能提供培训认证机制,通过严格的认证标准和考核程序,确认分析师是否具备履行执法分析工作职责与任务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该认证项目在全球有广泛影响力,为很多国家的执法界所承认。2021年,IACA增设了“执法分析师—基础”认证项目(Law Enforcement Analyst-Foundational,简称LEAF)。
考虑到犯罪情报注册分析师(CICA)、注册执法分析师(CLEA)认证项目是两大协会组织认证机制的核心,下面以这两个认证项目为例考察其认证机制。两个认证项目的认证机制主要由“申请条件—认证程序—考试内容”三要素构成。
(二)认证申请条件
设置申请认证的前置条件并严格审核,是职业资格认证的通行做法。CICA认证项目与CLEA认证项目的申请条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见表3):一是要求有专业协会会员资格,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与信誉;二是学历与工作经历要求;三是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要求,即完成符合最低标准的情报分析职业培训课程或相关课程的学习。CLEA认证项目还将申请者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发表演讲、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等纳入计分范畴。CICA认证项目和CLEA认证项目都强调“协会会员、学习经历、工作经验、职业培训”等条件,尤其重视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原则上都要求有4年大学本科学历并且有3年以上情报相关领域从业经验,若学历未达到要求可通过相应的工作年限弥补。但两者的申请条件设置方式与内容有较大区别,IACA采用积分制,除了强制规定工作年限和会员资格外,其他条件通过灵活的积分方式来确定,而且把反映申请者情报专业素养的研究成果(出版物)以及参加研讨会、会议和演讲纳入计分范畴,满100分即可,显然,该做法更为科学灵活,更有利于实现“人尽其才”。

(三)认证具体程序
IALEIA的CICA项目与IACA的CLEA项目的认证设置了首次认证和重新认证机制。首次认证需履行“提交申请—资格审查—认证考试—授予证书”程序。CICA项目与CLEA项目的首次认证程序基本一致,具体如下:一是申请与资格审查。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者应提交申请资料和相关费用,资格审查通过后成为候选人,获得参加认证考试的资格。二是认证考试。CICA项目须在两年内参加CICA考试,若两年内未参加考试,申请作废,需重新申请和支付费用,CICA考试总分100分,通过考试的最低分数线为70分,每位申请者最多可以参加3次考试。CLEA项目认证考试每年举行两次,通过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MS)以电子方式进行,候选人一年内可以参加两次考试,两次考试未通过需隔一年方能重新参加考试,考生总共可以参加4次考试。三是考试结果与授予证书。一旦申请者通过考试,将授予CICA或CLEA证书,可以在证书有效期内使用证书所授名义。CICA认证与CLEA证书的有效期均为5年,满5年后必须重新认证,否则证书失效。IACA在证书满4年后会发送信件提醒分析师重新认证的标准和时间,在证书到期前90天,发出第二份通知,90天过后证书到期,分析师必须重新认证。
重新认证不需再参加考试,但有条件要求,概括起来有5个方面:一是研究成果方面的条件,包括发表情报及分析领域的论文或出版相关书籍、开发情报分析方法技术、起草的政策文件或报告被采纳并提供相关证明等;二是要求参与开发情报分析相关的培训课程和授课,其中课程开发对课程时长和内容原创性都有明确要求,授课可以是原创性课程,也可以是非原创性课程,原创与非原创的课时要求不同;三是参加由受到认可的供应商或政府机构提供的分析技能相关的职业培训,并达到相应的课时量或修满规定的学分;四是参与实战任务,包括参与需要使用重要分析方法和技巧的复杂案件或其他分析任务,并由主管出具相应的证明,或完成协会组织认定的重要工作或重大项目,例如定期向情报出版物供稿,或者其他能够反映申请者对犯罪或情报分析领域的持续兴趣和积极性的活动;五是在专业组织任职以及获得荣誉奖励情况,例如担任情报机构官员或委员会主席,获得或提名国家及国际分析专业职业荣誉奖励等。

(四)认证考核内容
认证考试主要考察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信息处理与评估、分析技能、情报产品等4个方面(具体内容参见表5)。CICA认证考试时长4小时,设多项选择题和应用题两类,前者用于确定申请人掌握的知识,后者考察申请人对情报的理解与应用。IALEIA为CICA申请者推荐了学习材料,包括《21世纪的犯罪情报》《执法情报:州、地区、部落执法机构指南》《犯罪情报:分析师手册》《执法分析标准》《情报分析心理学》《情报技巧入门:改进情报分析的结构化分析技术》《批判性思维与情报分析》《情报分析师结构化分析技术》《分析师职业发展路线图》。
CLEA的考试时间亦为4小时,考试题型包括多项选择题、对错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认证人员提供了《注册执法分析师认证项目技能集》、配套学习指南《注册执法分析师(CLEA)认证项目学习指南》、配套教材《探索犯罪分析:关键技能》等,试题不限于该书内容,CLEA建立了由380道题构成的题库,由专家(高级分析师、退休分析师、犯罪分析顾问,以及犯罪学、刑事司法、研究方法和犯罪分析领域的大学教授)审核考试试题,对每个问题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包括是否存在双关或排他性,是否模糊或清晰等,有疑问的试题全部剔除或修改,最终IACA认证考试围绕19个技能模块进行,每个模块选10道题(共190道),每个模块答对7个问题(70%)视为通过。

从认证程序和内容看,CICA和CLEA均通过前置条件审核与考试来审查申请者是否具备情报分析师的能力素质,据此决定是否颁发证书;两者都规定证书并非永久有效,有效期为5年,届满需要重新认证,确保情报分析师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与技能。在考核内容设计上,均以应用技能的学习和考察为主,重点包括“信息处理技能、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技巧、分析方法与技能、情报产品制作”四类技能。但两者也存在明显区别,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基础知识的关注和侧重不同,CICA考试重点内容关注情报主导警务、法律、隐私与伦理问题、信息资源与信息共享、情报周期(流程)等基础知识,而CLEA在基础知识方面则侧重于犯罪分析历史、执法分析类型、犯罪分析类型、系列案件/犯罪模式/犯罪趋势、犯罪行为知识、刑事司法系统等;二是对技能的要求不同,CLEA对技能的要求相对更为全面,不仅要求掌握常见的业务分析方法和技能,还重视基础性信息技能与数据统计技能,包括计算机制图、文字处理技能、表格处理技能、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以及其他计算机网络技能等,这些要求并未列入CICA考核内容。
四、经验镜鉴: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机制的启示
综上,美国在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机制方面已形成由“认证规则、认证标准、认证法规”构成的认证制度体系以及由“认证机构标准、认证程序标准”构成的具体认证标准体系,这些制度标准在具体的认证项目中得到贯彻实施,形成较为系统且成熟的规程与做法。分析美国情报分析职业认证机制建设经验与特点,揭示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机制的目标定位(为何建)、建设路径(怎么建)、建设内容(建什么)等关键问题,可为我国执法界“双师”认证机制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为何建:通过认证机制助力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
“为何而建”旨在回答构建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机制建设的目的、价值与意义问题。正式职业往往由协会来定义和认证进入该职业所必要的条件与专业实践标准。早在20多年前,美国执法界反思“9·11”事件时便指出,分析师更像是“信息检索者”(information retrievers)而非“情报生产者”(intelligence generators),提出所有执法机构均应重视真正的情报分析,充分发挥国际执法情报分析师协会这类专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美国《执法分析标准》甚至明确指出,情报主导警务实际上是分析师引领警务(analyst-directed policing),因为情报是分析师的产品。
专业化与职业化应具备“制定质量标准的管理机构、严格的教育和持续训练、准入认证需求、知识管理体系、系统/严谨/可靠的研究方法、制度化的经验教训或最佳实践”等基本特征。质量管理、教育培训、准入认证等是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美国执法界基于这种认识,在“9·11”事件后大力提倡情报主导警务与情报分析师培训认证,《情报改革与恐怖主义预防法》要求主要情报官员须为已取得认证的情报官员,执法情报改革蓝图《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要求执法情报人员接受培训认证,美国《执法分析标准》明确指出:认证有助于强化情报分析师的公信力,让分析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广泛认可;认证能够为用人单位考察分析师的能力和经验提供重要参考;认证有助于培育情报分析界的专业精神和领导力,激励更多的情报从业者参与情报培训、考取证书,加快情报分析专业化发展进程。IACA注册执法分析师(CLEA)认证项目明确提出认证旨在达成六个目标:一是确认分析师的专业能力与成就;二是提升和促进在执法分析领域的职业发展机会;三是为执法分析师用人单位提供可靠的专业能力评估标准;四是为执法分析师用人单位提供职位描述基础;五是向警察首长、管理者和整个刑事司法界推广执法分析职业;六是进一步推动执法分析成为合法的、独立的职业。目标充分体现了美国执法界对情报分析师认证的目的、价值与意义的认知。
“专业化”是我国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强调“政法系统要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专业化建设要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全面提升政法干警的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通过“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2023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专业研判,优化专业流程,集成专业手段,提升专业能力”,“做到以专对专”。各地公安机关近年来已开始重视数据分析师、情报研判师“双师”队伍建设,但尚处于“自发自为”与“百花齐放”的初级阶段,尚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权威制度支持,由于缺乏人事、绩效、财政等配套制度改革的有力支持,分析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内驱动力不够,专业化程度尚不能满足现实所需。在当前数据日益庞大、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犯罪业态不断升级换代的环境下,建立专业化的情报分析师队伍,日益成为我国公安工作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我国执法界应充分认识认证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各地情报分析研判人员专业化建设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共识,借鉴他山之石,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机制,为情报分析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二)怎么建:执法机构定标掌舵,社会力量摇桨划船
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的培训认证机制建设并非执法机构独立“奋战”,而是积极吸收和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典型的“联邦政府掌舵,社会力量划船”的运行模式。该模式既能够统一标准,确保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得到贯彻落实,又能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服务于卓越执法情报分析师的培养。
1.定标掌舵:遵循套娃模式,确保制度的体系化协同
所谓“联邦政府掌舵”,是指美国联邦政府扮演执法情报分析师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的顶层制度设计者、培训认证质量监管者的角色。作为制度设计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标准规范等指引和规范培训认证工作,确保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要求在培训认证中得到贯彻落实。例如,美国通过《情报改革与恐怖主义预防法》《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等法律政策与战略规划对分析师培训认证机制提出原则性要求,通过制定《执法分析标准》《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犯罪情报培训最低标准》等标准性文件明确培训认证标准,为培训机构、认证机构、培训项目、认证项目建设提供根本遵循。作为质量监督者,官方责成有关部门负责培训与认证项目的质量把关与审核监督,按照政策标准审核各类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与认证项目,对于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项目,制作项目目录予以发布。例如美国国土安全部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依据《州、地方和部落情报分析师通用能力》所列标准对情报分析培训项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项目被列入州和联邦赞助课程目录。IALEIA认证委员会根据相关标准评估各类基础情报课程项目,批准了一份由军事、执法、国际和私营部门实体提供的课程清单,以满足40小时的认证培训课程要求。
制度化是政府“掌舵”的抓手,是推动情报分析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制度化表现为一种过程,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二是制定统一的规范,三是建立专门的机构。美国犯罪情报协调委员会(CICC)要求所有执法机构(不管规模与辖区大小),通过制度化的合作协同,高效生产和有效共享情报,从而建立更加安全的国度。美国执法部门从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标准规范等不同层面就资格认证提出明确要求,形成由“法律要求、总体规划、分析标准、培训标准、认证标准”等构成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建立了由“提交申请、资格审查、认证考试、结果通知、颁发证书、重新认证”等环节构成的认证机制,形成由“执法机构、高等院校、协会组织、培训企业”等构成的多元化的职业认证培训主体。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自上而下开展体系化的认证机制与制度设计,包括认证法律制度、认证机构标准、认证程序标准、资格审查标准、认证内容标准、认证培训标准、认证考核标准等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形成相互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包括情报官与情报分析师任职标准、能力素质标准、情报培训标准、情报分析流程标准、情报分析产品标准、情报分析职业发展路线图、学习路线图以及相配套的人事制度、考核制度、财政制度建设。纷繁复杂的制度规范容易出现相互矛盾、衔接壁垒等问题。美国通过“套娃模式”有效解决了该问题,所谓“套娃模式”,即通过“大娃套小娃”的制度体系设计逐层细化、分解和落实举措。例如,2003年美国发布《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要求制定分析标准、培训标准,设立认证机制;2004年根据该文件精神制定发布《执法分析标准》《犯罪情报培训课程最低标准》,明确了情报官、分析师、情报流程、情报产品以及情报培训最低标准,并就分析师认证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2006年根据这些文件精神制定发布《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形成专门的分析师认证机构标准和认证规程;各类认证机构根据《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确立的标准设立具体的认证项目,最终形成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这种“大政策套小政策”的“套娃”模式一方面能够保证政策标准的延续性、一致性,实现有序衔接;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层层推进制度的细化落实,这种制度体系化协同可供我国执法部门参考。
2.社会参与:鼓励自由竞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社会摇桨划船”是指在政府“定标掌舵”的前提条件下,具体的培训、认证工作由协会组织、高等院校以及私营机构等社会组织承担,即执法机构、培训机构、协会组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等社会活动主体只要满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标准规定的资格条件,均可开发和提供情报分析培训与认证项目,形成“自由竞争市场”。通过竞争,盘活社会资源,提升培训认证质量。美国“9·11”事件后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执法情报工作,历经近20余年的发展,形成活跃的情报分析市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情报业务实施外包,广泛涉及情报分析、情报培训、情报软件、情报技术研发等;另一方面,情报分析师的地位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执法机构在招录分析人员时将参与职业培训的经历和认证证书作为重要条件,甚至将其列为必备条件。由于用人单位对情报分析认证的广泛需求,情报分析培训与认证市场日益发达,高等院校、执法机构、私营机构等纷纷开发情报分析培训项目,而有志于从事该领域的人士积极参加培训,考取证书,最终形成良性的情报分析职业培训与认证体系。以IALEIA认证批准的情报分析培训项目为例,IALEIA认证委员会按照《美国Global司法信息共享倡议》《执法分析标准》《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以及美国司法部出台的《犯罪情报培训最低标准》,经评估批准了由“军事、执法、国际、私营”四类机构提供的情报培训项目,军事类项目包括新泽西地区情报学院的“基础分析培训课程”、美国国土安全部情报培训学院的“基础情报和威胁分析课程”等2项;执法与学术机构提供的有国土安全部联邦执法培训中心的“情报分析师培训计划课程”、联邦调查局的“情报基础课程”等14项;国际类培训项目有加拿大警察学院的“战略情报分析”与“战术情报分析”、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的“犯罪与情报分析导论”、巴拿马共和国公共安全部的“警务情报基础课程”与“行动分析师课程”等8项;私营机构提供的有情报分析培训有限公司的“犯罪与情报分析培训”、阿尔法集团中心的“犯罪情报和分析”、阿纳卡帕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的“犯罪情报分析”等12项。美国国土安全部所属联邦应急管理局根据《州、地方和部落情报分析师通用能力》标准审查批准了包括国土安全部基础情报与威胁分析、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方法、风险分析入门、中级风险分析、情报写作和简报原则、情报分析基础训练、可疑活动报告分析基本原理、情报分析师专业发展计划、分析和恐怖主义预防、战略分析和口头报告、执法分析师计划、ODNI分析101、可疑活动报告等一批情报分析培训认证课程。
(三)建什么:严格认证程序内容,把好能力水平认证关
1.认证考核:以胜任能力为导向,严格认证标准与程序
职业胜任力理论认为,胜任力是能够区分个体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包含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或动机等。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工作的本质是评估申请者的职业胜任能力,具体通过“资格审查、课程培训、能力测试”来实现:一是资格审查,主要考察学历和工作经历,学历与工作经历是能力素质的直接反映,通过学历和工作经历前置条件审查,建立认证者能力素质入行门槛;二是课程培训,认证标准明确要求培训课程应满足《犯罪情报培训最低标准》,尤其强调符合情报分析师、情报官和培训教官三大培训标准,从而确保各类认证机构提供的培训项目有统一的内容与质量保证;三是严格认证考试要求,强调水平测试,即认证者是否掌握相关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需要通过水平考试机制来测定,认证程序标准要求测试范围应涵盖情报分析主要议题、产品与服务,并要求规范测试监考工作,建立健全测试流程、测试大纲、试题库等,从而建立系统、成熟、规范的认证考试机制;四是强调终身学习,美国认证标准明确要求认证机构提供“重新认证”的具体标准和程序,要求分析师遵守重新认证标准以维持认证的有效性,每年必须参加至少8小时的继续教育。我国在推动“双师”认证制度建设过程中可考虑吸收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有效期、重新认证与继续教育等经验做法,通过重新认证、职业培训确保分析师持续不断地学习情报分析领域的新知识与技能,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与要求。
2.标准规范:确保精细与透明化,重视伦理与隐私政策
依据一定的制度框架建立规范程序,才能引导个体行为朝向集体目标,继而形成良善结果。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制度设计精细,认证程序详细规范,建立了可行的认证机构标准、认证程序标准,明确了认证审批程序、重新认证程序、职业道德规范、隐私保护要求、申诉程序、撤销注册分析师资格的程序,为认证提供了全面的规范,并明确要求这些程序和标准必须公开发布供申请者查阅,而且还强调无论认证申请和测试是否通过,均必须通过书面形式告知申请者,反馈被拒的理由,上述规定确保了整个认证过程各环节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公开透明。
镜鉴美国做法,建立健全情报分析师认证制度可从如下方面着力:一是建立认证机构标准,成立情报分析师协会组织,具体负责组织推动分析师相关标准的调查研究与开发,明确提供认证项目的机构标准,要避免单一认证机构“垄断”,多类认证机构参与竞争有助于提高认证项目质量。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认证标准,包括资格标准(例如学历、工作经验、培训经历、业绩或成果、政治审查等),考试机制(例如考试内容范围与大纲、参考资料、题库及其更新机制、题型与样题、考试方式等),有效的考试机制取决于高质量的情报分析专业知识体系、贴近实战的应用情景与场景以及高质量的题库,这些工作难以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三是明确认证程序,由首次认证程序和重新认证程序构成,具体包括认证周期(证书有效期)、提交申请、资格审查、认证考试、公示与申诉、授予证书等环节。四是培育高质量的培训项目,培训项目开发本质上是对情报分析实践经验与分析知识技能的总结和传播,是提高情报分析能力水平的关键,执法决策机构在培训认证过程中的角色是“定标掌舵”,即调查需求、设定标准、审查项目、把关质量、营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具体的培训项目开发与授课可交由执法机构、协会组织、学会组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甚至私营机构承担,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和竞争,能够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提高供给的质量。
情报工作具有天然的侵犯性,情报分析师比一般的执法者有更高的情报信息权限,因此,推进情报分析师职业认证需重视情报职业伦理规范和隐私保护政策建设。美国《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提出的认证机构标准明确要求认证机构制定、遵守和发布伦理道德规范与隐私政策;美国《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执法分析标准》《州、地区与部落情报分析师通用胜任能力》等有关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执法情报分析师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公正、正直、诚实、客观、责任、敬业、共享、协作、负责等;IALEIA的职业道德伦理准则对IALEIA会员规定了10条基本职业道德伦理准则和10条禁止性行为准则。
在公民隐私信息保护方面,美国执法界立足相关法律规定,为确保执法情报信息工作中遵循有关隐私保护政策和规范,围绕执法情报信息采集、分析、共享等活动专门制定了一系列隐私保护政策。美国《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第16条专门指出:要鼓励参与犯罪情报共享的执法机构适当采用《司法信息隐私权指南:司法信息系统隐私政策开发、起草和评估》提供的隐私指南,该指南旨在为司法系统的领导和专业人士提供帮助,以平衡公共安全、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等利益。《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要求认证机构参考《公平信息处理条例》制定、遵守和发布隐私政策。2012年的《州、地区、部落司法机构隐私、公民权利与公民自由政策制定指南》为执法情报信息共享与应用过程中尊重和保护公民隐私与自由权利提供具体的政策标准。美国在推进情报分析师职业伦理与公民隐私保护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职业伦理规范和隐私政策是情报分析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件,是情报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情报分析行业获得各方尊重与支持的重要变量。
3.宣传推广:重视社会资本累积,夯实职业化发展基础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是群体的特征,包括网络、规范、信任等,它们能够通过协调与合作来提高共同效益,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与社会联系中有价值的资源组合,个体可以通过关系、网络、信任获取群体所拥有的资源。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机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和做法是高度重视通过社会资本促进情报分析职业化与专业化进程,美国《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明确指出,情报分析师应积极参加专业情报组织(例如协会),接受符合标准的情报职业培训,以形成共识,促进交互,建立有效的正式与非正式互动关系,形成信任与协作关系。《执法分析标准》将构建职业网络作为情报分析师的资格标准,要求分析师建立联系网络,相互分享资料、方法、技术。《执法分析师认证标准》要求认证机构承担宣传与推广的职责,包括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展示分析师的成就,向行政长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宣传认证的好处,提升执法情报分析行业的社会认同度和社会影响力,激发从业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分析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情报分析共同体的发展壮大;要求认证机构应为分配到分析部门的人员提供资源以及研讨会、论坛或其他形式的交流机会,为促进全国范围的情报分析师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要求分析师加强协作与职业网络建设,有效利用协会会员资格和资源建立职业关系网络与协作网络。《州、地区、部落情报分析师通用胜任能力》将信息共享与协作作为情报分析师的核心能力素质之一,要求情报分析师在国土安全和执法界建立共享信息和分析产品的信任网络,以支持关键行动。CICA与CLEA认证项目指出,通过参加专业协会组织,分析师可接触大量同行、不同的观点,建立更为庞大的职业网络。综上可见,情报分析师协作网络、社会资本网络建设是美国推动执法情报分析师专业化进程的重要变量。职业网络、专家网络、协作网络、信任网络等社会资本是情报知识、技术、经验、数据分享的重要渠道与非制度化机制,是对制度化的正式渠道的强有力补充。我国在推动执法情报分析培训与认证过程中,应重视情报分析师“职业网络、专家网络、协同网络、信任网络”建设,充分挖掘社会资本的力量,强化协作环境建设与职业发展支持。具体说来,建议建立权威的情报分析师协会组织,为分析师提供资源,定期举办研讨会、论坛,通过促进经验分享交流创建协作环境,让分析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紧跟情报领域的发展变化,同时宣传推广情报分析职位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建构专业形象,吸引优秀人才,夯实情报分析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基础。
结束语
本文较为系统地考察了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机制建设做法及其启示。总的来说,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机制建设较早,形成体系化的制度和标准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实际成效:一是确立了认证规则,要求所有参与情报流程的执法人员均应接受符合最低标准的情报培训,对通过者授予证书;二是建立了认证标准,形成由“认证机构、审查程序、申请程序、考试机制、重新认证、职业伦理、隐私保护、宣传推广”等构成的认证机构标准,以及由“认证申请、资格审查、认证考试、重新认证、背景调查”等构成的认证程序标准,并通过机制建设不断强化认证标准的落实;三是制定了认证法规,通过情报立法明确在联邦调查局(FBI)担任特定岗位的情报官必须是认证注册的情报官员。与此同时,在系统考察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职业认证机构标准和程序标准的基础上,文章以CICA与CLEA两个认证项目为例揭示了分析师认证的具体机制,围绕两个认证项目的概况、认证申请条件、认证具体程序,以及认证考核内容等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最后从目标定位(为何建)、建设路径(怎么建)、建设内容(建什么)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机制的特点与经验启示:一是通过认证机制助力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目标定位),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有鉴于此,为加快我国情报分析师专业化、职业化步伐,也可以考虑探索建立一套立足我国实际情况、统一高效权威的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机制。二是执法机构“定标掌舵”,社会力量“摇桨划船”(建设路径),在政府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和质量监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会组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私营部门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鼓励自由竞争增强认证机制的活力,不断提升资格认证的含金量和美誉度。三是严格认证程序内容,把好能力水平审查和认证关(建设内容),在认证考核方面,坚持以胜任能力为导向,严格认证标准与程序;在标准规范方面,确保精细与透明化,重视伦理与隐私政策;在宣传推广方面,重视社会资本积累,夯实职业化发展基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有益经验。不过,美国执法情报分析师认证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制度缺乏刚性要求,导致落地落实面临困境;认证缺乏足够的权威,是否被承认取决于各执法机构;认证培训标准内容偏理论化,与实战需求有距离;分散的执法情报体制导致协同难度大,影响了情报分析师认证的整体效能等等。我国在推进“双师”认证过程中,应吸取这些教训,避免走弯路。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执法情报分析资格证书、等级评定需与人才招录、考核、奖惩、晋升等配套制度改革,才能获得持续的内驱力,否则,看似“美好”的机制制度设计,如果缺乏有力的配套激励,很可能会变成“一纸空文”而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实效。
—    —
编辑 | 韦   州

审核 | 史全增

签发 | 包   涵

 


李施霆 | 论毒品犯罪供述获取的法律障碍及破解路径

曾粤兴 孙道镭 | 跨境赌博犯罪多元治理路径研究

● 马明亮 |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侦查:价值、场景与协同规制
● 李辉 | 公安学“大问题”研究:还原、解构与建构
● 包涵 | 毒品分级管制的理论意义与制度建构
● 李小波 | 公安学范畴体系论纲
● 邹湘江 隋玉龙 卢雪澜 | 治安学科何以成为治安科学——科学方法论与知识增长的关系反思
● 李捷 | COVID-19疫情与暴力极端主义框架建构研究
● 马振超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安全话语:内涵、发展及逻辑
● 苏宇 | 警察权属性的考辨与反思
● 包涵 | 类似物管制的立法诉求和司法功能:美国《管制类似物执法法案》的评价与反思
● 姬艳涛 | 无人机警务应用的制度逻辑与优化路径
● 张梦星 | 论情态证据的刑事证据资格
● 翟化胜 周明 | 欧美国家“外籍战士”的数量差异:分析框架与案例研究
● 彭知辉 | 开放情报学论略:关于中国情报学建设的探讨
● 周延东 |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优良传统与“枫桥经验”的生成延续
● 毕惜茜 梁嘉龙 | 英国侦查访谈技术探析及借鉴思考
● 郭晶 徐灿 | 论刑事“冷案”侦查模式的法治化嬗变
● 王龙 | 公安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回顾与新时代展望
● 汪海燕 | 大数据侦查的哲学思考
● 李辉 丁姿 贾鼎 | “中核西制” ——论公安管理学科的生成与生长逻辑
● 李小波 | 理论纲领确认与学科建制化:全面建设21世纪的公安学

● 汪勇 周延东 | 情感治理:枫桥经验的传统起源与现代应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公安学研究
《公安学研究》(双月刊)于2018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