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我最喜欢的一首中秋词——脑洞大开

文化   2024-09-16 23:56   北京  

中秋节,花好月圆,把酒吟诵,素来是文人墨客们兴奋莫名的节日。对酒对月,思乡,念友,悟情,或感念家国情仇,写下无数名篇。

这里面,最出名的当然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苏轼把酒问天,以月的阴晴圆缺,比拟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唱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咏叹,无愧为豪放派的词人领袖。

苏东坡的固然是佳作,不过相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另一首中秋词。这首词的作者,是与苏东坡齐名的后辈豪放派词人领袖——辛弃疾。也是我从三十年前就粉的偶像之一。

这首词的词牌是《木兰花慢》,论起来并不如《水调歌头》豪迈,反而有点轻吟低唱的味道。但是,辛弃疾这首词的想象力和格局,却堪称气概八方。就与诸位一起欣赏吧。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词人模仿的是屈原的天问,向中秋的圆月发文,然后做出各种自答。


第一句,问今夜的月亮去向何处?而自己尝试给出的回答,第二句就令人毛骨悚然: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意思是,今夜的月亮去到哪里了呢?难道另外有一处人间,那边才刚刚看到月亮升起来吗?

传统的“天圆地方”,认为日月从东升起,从西落到海平面以下,再从海底转回东方。而辛弃疾这里却把地球自转的事儿给命中了。或者,他设想的是多个平行世界……

第三句,设想“天外”空虚无际,又似在谈论大气之外的宇宙。“长风浩浩送中秋”,想象大风吹走了月亮。而下一节,则问月亮没有一去不返,是谁拴住了它?嫦娥不曾出嫁,又是谁留住了她?总之,想象不但丰富,而且完全开放,富含情感。


下阙主要针对“月亮经过大海从西边回到东边”这种天圆地方的设定进行细节的追问。第六句“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想象月亮进入大洋深处,巨大无比的鲸鱼冲撞雕栏玉砌的广寒宫,颇具暴力美学。第七句想象三足蟾和玉兔在水里浸泡着,画面又转为萌系。而最后一句,将月亮的圆缺设想为在海洋中浸泡得渐渐变形,也算强行总结了。

总之,辛弃疾这首词,思绪是真正的天马行空,风驰电掣。虽然全篇没有一个酒字,但确实是“中秋饮酒将旦”,喝了一通宵出来的思维效果。


巴山夜雨小涮锅
重庆工科文史爱好者闲聊养孩子感受的公众号,内容繁杂,不定更新,有喜欢的,欢迎常来逛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