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养生堂视频号直播笔记:百年流派的慢病“膳”方
百年流派的慢病“膳”方(1)
要点记录
1、沈氏女科认为,现在的高血压不是单一的阴虚阳亢,且高血压不仅要降压,还需调压。
2、用钩藤、泽泻、川芎、莱菔子,降压效果好,称为降压四味。针对实证的患者,要祛痰化瘀、解毒通络,可以用温胆汤合并降压四味。针对虚证的患者,用调肾阴阳方合并降压四味,可以调和阴阳、柔肝息风。
3、自测高血压是虚证还是实证,需要看舌象、面色、手掌。
4、调压膳方:①荷叶鸡肉卷:祛痰化瘀。②白萝卜芹菜汁:降压降脂、清热通便。③杜仲炒腰花:调和阴阳、补肾稳压。④山薏水芹菜粥:益气健脾、祛湿利尿。
5、日常做沈氏女科平衡阴阳导引功,可以平稳血压。
01|高血压不仅要降压,还要调压!降压四味药:钩藤、泽泻、川芎、莱菔子,搭配不同方子,可以有效调理血压
沈氏女科认为,现在的高血压不都是阴虚阳亢。
随着时代变迁,人的体质发生了改变。之前都是单一证候,为阴虚阳亢,而现在由于熬夜、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的证候也有很多变化,并且高血压不仅要降压,还需调压。
沈氏女科将四味药,称之为降压四味:
①钩藤
清肝泄热、平肝潜阳,适合肝阳上亢的人群。
临床用量10-30克,并且在家煎煮中药时,钩藤需后下,降压效果更好。
②泽泻
利湿泄浊,专门治疗头晕、眩晕。
临床用量10克,切记用量不可太大,否则会使肾小球萎缩。
③川芎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可以扩张血管,载药上行至头面部,专门治疗头痛。
④莱菔子
降气祛痰、降压降脂、通便。
莱菔子一定要用生的,炒制后降压效果会下降。
不同的高血压证候,用的降压方子也不同。
①实证
舌质暗红、苔黄,舌底根部系带呈团状,手背血管凸起,说明痰瘀互结。
这类实证,需要祛痰化瘀,解毒通络,可以用温胆汤配合降压四味汤。
温胆汤
组成:竹茹、枳壳、云苓、陈皮。
功效:清热化痰、理气和胃、通便。
②虚证
高压高、低压低,脉压差大,舌红、干裂,手掌红,说明阴阳失调、寒热错杂。
这类虚证需要调和阴阳、柔肝息风,可以用调肾阴阳方搭配降压四味汤。
调肾阴阳方
组成:生地、黄精、生杜仲、桑寄生。
方解:生地、黄精补肾阴,生杜仲、桑寄生补肾阳。
功效:调和阴阳。
02|在家自测高血压证型,专家带来4个调压膳方,帮您调理血压!
在家也可以自测高血压是虚证还是实证:
①实证
舌暗红、苔厚腻、舌下络脉增粗;
面色暗红、晦暗,严重者肌肤甲错;
手掌大小鱼际肥厚、发红。
②虚实夹杂
舌质淡嫩或嫩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润,舌下络脉短小;
面色萎黄,或㿠白虚浮;
手掌大小鱼际扁平、褶皱发青,颜色偏黄。
沈氏女科认为,小食小方胜小药,用食养的方法可以弥补身体的不足。
专家带来四个调压膳方:
1、荷叶鸡肉卷
组成:荷叶、蘑菇、鸡肉。
方解:荷叶清热利湿、降血脂;鸡肉偏凉性,适合高血压、胃胀、湿气旺的人群。
功效:祛痰化瘀。
2、白萝卜芹菜汁
组成:白萝卜、芹菜各100克,蜂蜜适量(可选)、柠檬1片(可选)。
方解:芹菜清热解毒、降压利尿;白萝卜下气祛痰、通便降压。
做法:白萝卜和芹菜1:1,榨成汁后去渣喝即可
功效:清热泻火、利尿通便、降压降脂。
提示:大便不通畅的人群,早晨起空腹喝可以通便;怕白萝卜辣的人可以用沙窝萝卜。
注意:脾胃虚寒、腹泻的人群不适合用这个方子。
3、杜仲炒腰花
食材:猪肾250克、杜仲10克,生姜、葱白、大蒜、花椒、植物油、盐、酱油、醋、白糖、味精、绍兴黄酒、干淀粉各适量。
做法:
①杜仲水煎后取汤汁,加酱油、白糖、绍兴黄酒、干淀粉、味精,拌成芡糊,分成两份备用。生姜、大蒜切片,葱白切段。
②猪肾对剖两片,剔去筋膜,切腰花,用一份芡糊腌渍。
③锅烧热,入油,烧至七八成热,放入花椒炸香,再翻入腰花、姜、葱、蒜,快速炒散,沿锅边倒入另一份芡糊、醋,翻炒均匀起锅即可。
功效:调和阴阳、补肾稳压。
注意:血脂高、尿酸高、痛风人群不建议吃。
4、山薏水芹菜粥
食材:山药、生薏仁各100克,芡实20克,水芹菜一把。
做法:
①芡实、生薏仁浸泡一晚,山药洗净去皮、切段。
②三种食材放入锅内加水,熬煮成粥,开锅时加入水芹菜即可。
功效:益气健脾、祛湿利尿。
注意:感冒发烧、痰湿重的人群不建议吃。
03|跟着专家坐一套平衡阴阳导引功,可以平稳血压!
日常做沈氏女科平衡阴阳导引功,可以平稳血压。
①坐在椅子上,双手搓热,将掌心放在膝盖稍微上面一点的位置,深吸气时双手抬起,停顿一两秒;手向左转,头也跟着向左,停顿两三秒;呼气后转向前方,再吸气朝向右边,停顿两三秒,再呼气转向前方。
②依旧将掌心放在膝盖稍微上面一点的位置,手从两侧抬起,停留、吸气;呼气时掌心向前,稍作停留后放下手掌,做漱口动作,感觉嘴里有唾液后咽下。
以上两个动作最好在早晨9-10点、下午3-5点有阳光的时候做。
—END—
本期专家信息:
韩学杰 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
百年流派的慢病“膳”方(2)——控血糖
节目要点
1、国家级名老中医沈绍功沈老认为,现代人的糖尿病,早期多为气虚、气阴两虚,到后期才变成阴虚火旺,再到后面阴损及阳。
2、手上透露着糖尿病信号,如果小鱼际,即小拇指侧这块发红,或者有红点,提示有阴虚,糖尿病发生率较高。整个手掌都变红,手心又热,说明阴虚加重。当手掌大鱼际肥厚,大拇指根部发青,掌心红,提示虚实夹杂证,到了糖尿病后期。
3、沈氏女科控糖的基本方,组成:组成:西洋参3克,生黄芪10克,生地黄10克,黄精10克,知母10克,葛根10克。有益气养阴、清热泄火的作用。
4、改善阴虚的养阴清热粥,组成:藜麦50克,生地黄5克,百合10克,白果5克。小鱼际发红的阴虚燥热人群,可用于调理。
5、益气养阴控糖粥,组成:藜麦50克,生地黄5克,百合10克,白术5克,白扁豆10克。整个手掌都红的气阴亏虚型糖尿病人群,可用于调理。
01|看手识别糖尿病信号!沈氏女科认为,现代糖尿病早期以气虚、气阴两虚为主
1、小鱼际处发红,糖尿病发病率高
小鱼际有发红,或者有红点,提示发生糖尿病的几率较高。
手掌分成三等分,靠大拇指侧,反映上焦的心肺,靠小指侧的则是反映肾、膀胱。如果小拇指侧(小鱼际处)发红,就说明肾、膀胱有虚热,这种阴虚体质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较高。
2、沈氏女科对糖尿病的独到见解
在中医上,糖尿病也叫消渴症,古人认为阴虚火旺是病机,虚火较大,所以肺热导致喝得多,胃热导致吃得多,肾热导致尿多,但是人又消瘦,也就是三多一少症。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条件的好转,很多人在还没有症状的时候,通过体检就发现了血糖异常。
国家级名老中医沈绍功沈老认为,早期的糖尿病可能是气虚、气阴两虚,到后期才变成阴虚火旺,再到后面阴损及阳。
因为早期气虚,一般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表现,等到气虚越来越严重,还没出现阴液亏虚时,通过血液检查,就可以发现糖耐量异常。
02|沈氏女科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常用六味药,控糖药方也在不断升级!
1、百年流派常用的控糖六味药
沈氏女科治疗糖尿病,以补气为主、养阴为辅,以下是临床中常用的要药。
①西洋参
药劲大,比较贵,不轻易用,一般对比较严重的糖尿病病人,或出现心脑肾并发症的人才用。
②生黄芪
补气,不容易上火。
③生地黄
比起熟地黄,熟补阴效果弱一些,但有滋阴凉血的作用,降血糖效果比较好,还可以治疗口渴症状。
④黄精
补肺脾肾三脏之阴,和生黄芪、生地一起可以组成降糖三黄汤。
⑤知母
滋阴泄火,养阴作用比较强,尤其适用于肝肾阴虚、阴虚火旺,入肾经,也有降血糖的作用。
⑥葛根
升举阳气、清热泄火,可治疗口干口渴。
2、不同版本的沈氏女科降糖方
沈氏女科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药方也在不断更新迭代,现在糖尿病用药已经上升到了5.0版本。
1.0版:补气基本方
组成:西洋参3克,生黄芪10克,生地黄10克,黄精10克,知母10克,葛根10克。可益气养阴、清热泄火。
2.0版:补气基本方+玉锁丹
玉锁丹是宋代的一个古方,由茯苓、生龙骨、五倍子组成,作用:健脾利湿、抑制胃肠道对食物的吸收,所以降血糖效果很好。
3.0版:降糖甲片
基于补气基本方、玉锁丹两个方子,由于西洋参价格较贵,沈老就用人参替代,把9味药材一起做成了中成药。
4.0版:当代降糖方
在3.0版本上,用药有所调整。韩老师认为,人参有些燥热,西洋参又贵,所以去掉,生龙骨也贵,所以也不用了。加了生薏仁、山药,生薏仁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山药不仅降血糖,且饱腹感强,还能养肺脾肾的气和阴。
5.0版:三黄甘露饮
此时患者病情较重,所以药方又重新用回西洋参。
患者虚实夹杂,虚阳容易上浮,生龙骨有镇静潜阳、降血糖的功效,也需要加上。在补气基本方6味药,玉锁丹3味药的基础上,还加上可桑寄生、思仙树。
桑寄生能补肝肾、强腰膝、调血糖,思仙树(杜仲)可以补肝肾、强腰膝、清热祛湿。
03|专家带来沈氏女科的两款控糖药膳,还有两个保健功法!
1、沈氏女科的控糖药膳
①改善阴虚的养阴清热粥
组成:藜麦50克,生地黄5克,百合10克,白果5克。
这款粥滋阴清热,适合阴虚燥热人群,如果小鱼际发红的人,可以用这粥调理。
禁忌:舌苔腻、胃胀,或者脾胃虚寒、腹泻者不适用。
用法:药材洗净后,先放进锅里煮,煮软后,再加入藜麦煮。
②益气养阴控糖粥
组成:藜麦50克,生地黄5克,百合10克,白术5克,白扁豆10克。
生地、百合是养阴清热的,白术益气健脾,帮助胃肠道消化,白扁豆益气、健脾利湿,此粥适合适合气阴亏虚型糖尿病人群。注意感冒期间不适合服用。
专家提醒:藜麦有降糖降脂,护心血管的作用,并且升糖指数不高,所以糖友不用担心。
2、沈氏女科的保健法
准备动作:坐在椅子前1/3处,把双手放在大腿上,吸气,头向左转,眼睛向上看,等吸气到极致,然后慢慢呼气、转正,头再向右转,做一样的动作。重复3次。
反捶背脊通经络:双手握空拳,背手捶打背部,从上往下,直至臀部,一次敲30下左右。
掩耳倾听调脾胃:双手搓热,掌根轻轻捂住耳朵,吸气,上身往左倾斜,坚持一会,再慢慢回正、呼气,然后往右边倾斜,重复前面一样的动作。
3、手掌变化,提示糖尿病加重
一开始小鱼际红,逐渐变成整个手掌都变红,手心又热,人又鼻子干、口干,喝水不解渴,说明阴虚加重,阴虚燥热的症状出现了。可用益气养阴控糖粥、保健法进行调理。
糖尿病是个逐渐进展、加重的过程,到后期可能会出现五脏衰弱。这个阶段的患者手掌大鱼际肥厚,大拇指根部发青,掌心红,提示虚实夹杂证。
这种情况不仅阴虚,还阳虚,需要给患者调理肾的阴阳,可用5.0版的沈氏女科降糖方进行治疗。
到了这个阶段,一般病情较重,建议大家及时去医院就诊。
-END-
本期专家:韩学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
名医调病有“灵方”
要点记录
1、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在身体阴阳不平衡时出现,施今墨施老将失眠分成了9种证型,阳升高阴不动为实证,阳不动但阴减少是虚症,其中心脑不足、血不上荣、脑肾不足、阴虚血亏、肝郁虚热等都是虚症,肝胆热盛、肝郁气滞、脾胃积滞等为实证。
2、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口干、舌红少津苔黄、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腰酸梦遗。如果感觉身体膝盖以下非常凉,而身上非常燥热,就是典型的心肾不交引起的上热下寒表现。
3、针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施老推荐磁朱丸+秫米,磁朱丸已经做成了中成药,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但磁朱丸吃多了伤胃,所以施老加上了秫米,安神的同时养护脾胃。
4、脾胃积滞型失眠症状:口粘口腻、食少纳呆、腹胀腹痛、呕吐嗳气、大便不成形。针对脾胃积滞引起的失眠,施老推荐建神曲加半夏曲调理,建神曲是产自福建的神曲,主要功效是健脾和胃,加强胃动力。半夏曲比半夏更平和一点,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用。
5、助眠粥:神曲放入水中常温泡20-30分钟,再加热煮15分钟,捞出药渣,用药汁煮饭或煮粥。神曲有助消化的作用,适合脾胃有积滞的人群,而脾胃虚弱的人不适合。如果有胃肠型感冒,可以用建神曲。
01|失眠是身体阴阳不平衡导致,长期失眠会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失眠非常常见,几乎人人都曾体验过,甚至有40%的人长期受它折磨。它看似是“小病”,但治疗起来却十分困难,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比如劳累、生气、烦躁、食欲不振、暑热等,都有可能引起失眠。
高血压与血管收缩和舒张的状态息息相关,如果长期失眠,会导致神经紧张,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
施今墨施老治病的三个特点:辩证准确、辩证细致、用药灵活。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在身体阴阳不平衡时出现,施今墨施老将失眠分成了9种证型,阳升高阴不动为实证,阳不动但阴减少是虚症,其中心脑不足、血不上荣、脑肾不足、阴虚血亏、肝郁虚热等都是虚症,肝胆热盛、肝郁气滞、脾胃积滞等为实证。
02|睡得不沉是心肾不交型失眠,磁朱丸加秫米,养心安神助睡眠
中老年人最常出现的证型是脾胃积滞和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型失眠——睡得不沉
症状: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口干、舌红少津苔黄、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腰酸梦遗。
如果感觉身体膝盖以下非常凉,而身上非常燥热,就是典型的心肾不交引起的上热下寒表现。
针对心肾不交,施老推荐了一组施门对药。
磁朱丸+秫米
磁朱丸是药王孙思邈的药方,已经做成了中成药,它由三味药组成,一个是入心的朱砂,一个是入肾的磁石,一个助消化的神曲,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但磁朱丸吃多了伤胃,所以施老加上了秫米,安神的同时养护脾胃。
秫米可以是高粱米或者黄黏米,医生在治疗失眠时,也常用薏米代替秫米。
03|半夜时睡时醒是脾胃积滞型失眠,建神曲加半夏曲熬粥,健脾和胃睡得香
脾胃积滞型失眠——时睡时醒
症状:口粘口腻、食少纳呆、腹胀腹痛、呕吐嗳气、大便不成形。
可以对照上述症状,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失眠,有针对性地调理。
针对脾胃积滞引起的失眠,施老推荐了另一组施门对药。
建神曲+半夏曲
建神曲是产自福建的神曲,主要功效是健脾和胃,加强胃动力。半夏曲比半夏更平和一点,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用,有和中降逆、消食除积的功效。
助眠粥
食材:建神曲或神曲5克-10克、大米或小米适量
用法:神曲放入水中常温泡20-30分钟,再加热煮15分钟,捞出药渣,用药汁煮饭或煮粥。
神曲有助消化的作用,适合脾胃有积滞的人群,而脾胃虚弱的人不适合。如果有胃肠型感冒,可以用建神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