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电力市场主要依赖于大型发电厂和电网公司,而虚拟电厂的兴起正在打破这一格局。随着电力市场逐步开放和竞争机制引入,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等各类新兴市场主体都参与到电力交易之中。作为能源协调管理系统,虚拟电厂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电力系统提供调节支撑能力。
定义:它是一种新型电源协调管理系统或管理模式。它通过运用IOT、云服务、AI等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多种分布式资源聚合和协同优化,通过将不同空间的多种资源聚合起来,自主协调优化控制,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灵活地“削峰填谷”。
虚拟电厂自1997年提出以来,就受到欧洲、北美和澳洲多国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分布式协调控制技术和智能计量技术的提高,虚拟电厂正在迸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虚拟电厂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投资主体和企业的关注和青睐,其产业属性及其上下游带动效应也开始显现。
由于化石燃料储备的日益枯竭及其价格的飙升,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所有国家的首要目标。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23年国际能源展望(IEO2023),按照当前的消费率,原油、其他液态碳氢化合物和生物燃料的全球供应预计将持续到2050年。
为了限制化石燃料的消耗,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政府对可再生能源装机的激励措施等。例如:中国和美国同意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目标是替代发电中的化石燃料,并大幅减少电力部门的排放。而在全球迈向能源转型、建构永续未来、实现循环经济的路上,风光等绿色能源的隐忧在于发电稳定性不足。相较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可再生能源对于储能设备、电力管理系统、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等需求大增,需要虚拟电厂来优化太阳能和风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与电网的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效率和可靠性。国家层面的虚拟电厂政策启动标志是2015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从2021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频频发布关于虚拟电厂的政策文件,为虚拟电厂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23年发布的两大核心政策文件,《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版)》和《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加码电力需求响应能力的量化目标,重点发挥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的能力。。而在上个月开始施行的《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规定了虚拟电厂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这意味着虚拟电厂可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全面参与电力市场。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结合电力保供、新能源发展等需求,利用当地源荷储资源,建设一批虚拟电厂。虚拟电厂上游基础资源主要包括可调负荷、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可调负荷的重点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工业、建筑和居民等;分布式电源指用户现场及附近配置较小的发电机组,包括小型燃机、小型光伏和小型风电、水电、生物质、燃料电池等一种或几种组合;储能设备可分为机械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中游资源聚合商主要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整合、优化、调度、决策来自各层面的数据信息,增强虚拟电厂的统一协调控制能力,是虚拟电厂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产业链下游为电力需求方,由电网公司、售电公司和大用户构成。电网公司作为电网运营商,是电力市场的重要买方。售电公司包括独立售电公司、拥有配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和电网领域的售电公司。根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2023年全球虚拟电厂市场规模为14.2亿美元,预计将从2024年的18.6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239.8亿美元,2024-2032年预测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7.70%。2023年,欧洲在虚拟电厂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份额为41.54%;而2022年则是北美以超过40%的份额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预计亚太地区虚拟电厂市场在未来几年也将以显著的速度增长,这将是由包括中国、韩国和日本在内的地区国家在智慧能源管理方面的大量投资主导。欧洲虚拟电厂规模预测(单位:USD Billion)
数据来源: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德国的虚拟电厂发展较成熟,独立运营商的聚合规模相对较大,这与德国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更成熟、分布式电源发电比例较高有关。德国的Next Kraftwerke虚拟电厂项目被公认为成功商业化的商业型虚拟电厂。美国的虚拟电厂项目,主要是由独立运营商(RTO/ISO)、电力公司和装备制造商合作完成,需求响应项目较多,与欧洲相比聚合的资源类型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较少,试点项目也比较有限。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开始开展虚拟电厂的试点工作,部署了多个虚拟电厂项目:上海于2017年建成黄浦区商业建筑虚拟电厂示范工程;2019年国网冀北泛在电力物联网虚拟电厂示范工程投入运行,涵盖张家口、秦皇岛、廊坊三个地市;2022年,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正式揭牌,预计2025年将具备100万千瓦级可调节能力;2023年,海南省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虽然我国虚拟电厂发展已取得一定突破,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包括:国内仍未形成稳定的电力市场机制、核心的协调控制技术有待完善、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等等。上海
上海是全国最先进行虚拟电厂项目建设的城市之一。上海虚拟电厂建设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2014年至2018年是以需求侧响应为主;2019年至2022年是运营实践阶段;2023年启动深化运营阶段。目前上海已聚集虚拟电厂资源共1600多户,培育虚拟电厂经营主体24家,接入规模、实际调用能力位居全国城市首位。黄浦区作为上海的重点区域,在2019年成功建成首个商业建筑虚拟电厂,今年还出台了全国首部商业建筑虚拟电厂技术文件和运营规则。截至2024年7月,黄浦区聚合了超过150幢商业建筑约60MW的柔性响应资源,并试点接入了6个居民社区和3个电动车充电平台,实现了规模化商业建筑可调资源与发电侧互动响应的典型示范,累计参与削峰填谷调整电量达60万千瓦时。深圳
自2022年以来,深圳先后出台《深圳市虚拟电厂落地工作方案(2022-2025年)》《深圳市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实施细则》《深圳市支持虚拟电厂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并于2022年8月26日成立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设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截至2024年6月,深圳虚拟电厂管理平台接入运营商超50家,涵盖充电桩、储能、光伏等9类共计5万多个可调资源。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的参与方以上、中游关联企业为主,其中最为关键的中游企业中,既包括长园飞轮、华为数字能源、科中云等行业领先企业,也有初创的中小型企业。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现已成为其他城市虚拟电厂建设的样板。虚拟电厂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有着重要意义,但要实现其在电力现货市场的有效参与和商业化运营,还需克服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技术标准和运行管理规范不健全,难以满足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需求。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虚拟电厂技术标准,而虚拟电厂需要整合多种技术,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整合度都不尽相同。市场机制不完善,参与电力市场机制设计处于起步阶段,准入条件、交易品种、交易机制等还有待完善,目前商业模式仍不够清晰,虚拟电厂的运营商难以获得可持续的收益,产业健康发展延续性不强。政策支持和监管不确定,尽管国家和各省市都出台了一些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细节,因此这些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观察。
尽管如此,整体来看,中国虚拟电厂市场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未来,随着电力交易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不断完善,虚拟电厂将逐步从试点项目向宏观管理过渡,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繁荣。工作室简介
思玛特于2021年在深圳成立,是一家建立于团队、思想和技术三个核心元素之上,流淌着创新血液的新锐产业相关咨询工作室。“不做大而粗,但求小而精”是公司创立初心。作为行业一支“小而美”的创新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均曾就职于国内知名咨询公司、互联网公司及设计院等,团队背景复合,经验资深,可为企业提供高质的咨询服务和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