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水产业发展现状

文摘   2024-07-27 14:35   广东  

导读 /Guide/

7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27年,节水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水产业发展格局。到2035年,培育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节水技术工艺、产品装备制造和管理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


定义:节水产业是国民经济系统中面向生活、生产、生态领域,以控制用水总量和强度为主要目的所进行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承包、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作为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节水一直是我国治水的关键环节。推动节水产业创新发展,是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引下,我国节水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我国节水产业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过程:“节水1.0”:以城镇节水和农业节水为主导,以节水产品的生产及节水工程建设为主;“节水2.0”:在城镇节水和农业节水基础上,工业领域节水逐步加强,节水相关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目前已进入“节水3.0”,节水产业逐步呈现全面化、系统化、信息化、产业化发展趋势,节水领域也扩展到全业态,形成了制造业、服务业与数字产业相结合的节水产业新格局。

产业链分析
节水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及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如不锈钢、塑料、橡胶以及滤芯、泵、阀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中游由各类节水器具、成套设备制造商和组装厂、系统集成商和工程承包商构成,他们共同负责设备的设计、制造、组装、集成以及安装、调试和运营服务。产业链下游则涵盖了工业、农业、建筑等多个行业领域。

政策规划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节水领域的相关政策规划文件,从政策、金融等多方面支持鼓励节水行动方案的实施,节水产品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发布的《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到2035年,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6个方面12项具体任务,要求到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同年,水利部联合有关金融机构,出台了《水利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金融政策,明确通过延长贷款期限、优惠贷款利率、降低资本金比例等金融政策支持不同领域的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填补了绿色金融支持合同节水管理的政策空白。

2023年,水利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合同节水管理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激发合同节水管理市场活力、强化合同节水管理技术支撑、提升节水服务企业能力、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做好合同节水管理组织实施等5方面15项措施,为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1月,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建设节水型高校行动方案(2023-2028年)》,到2025年底,节水型高校建成比例达到70%,其中黄河流域节水型高校建成比例达到100%,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洗浴、直饮水计量控制系统实现全覆盖。到2028年底,节水型高校建成比例达到100%。

2024年5月,《节约用水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节约用水的行政法规,为开展节水工作和地方实施节水管理等方面提供统一的基本依据。

水价调整
当前我国水务行业仍处于向价格市场化过渡阶段,供水价格采用政府主导的听证会制度, 我国多地供水公司当前普遍处于“低水价+亏损+财政补贴”的状态。在多年用水价格未上涨的背景下,多数自来水销售企业日常运营亏损或微利,日常运营及供水项目投资均较依赖于财政资金,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加剧了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矛盾。

近两年,多省市县陆续颁布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国多地开始时隔 多年首次上调城镇供水价格。根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以来包括上海、陕西咸阳、安徽 芜湖、湖南长沙等地陆续上调用水价格,其中居民用水第一阶梯基本水价上调幅度在 10%-70%之间不等, 上述多数区域本次调价距离上次调价时间均在 10 年以上。

最近一年我国部分市县区域居民用水第一阶梯基本水价调整情况

数据来源:各地官方公告,思玛特整理
另外,广州市中心城区和安徽铜陵市均在今年5月份进行水价调整听证会,但目前仍未有新的进展。

水价的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端对节水产品装备和节水系统工程改造的采购意愿。

市场表现
我国节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成熟行业有较大差距。整体上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产品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产业发展规模方面,目前,全国节水产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成倍增加,产业规模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水利部数据,全国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污水处理企业已达1.6万家、水环境治理企业7900家、海水淡化企业559家、水务环保行业上市企业174家。

当前节水产品制造、节水技术研发、节水工艺改造、节水服务咨询等成为节水产业的主要内容,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启动全国节水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但总体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对节水产业做过系统统计和分析,没有节水产业的权威数据发布。

合同管理项目方面,据全国节水办统计,自2014年开始统计以来,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公共机构、工业、农业节水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公共建筑、水环境治理、园林绿化、服务业等领域共实施744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投资额规模以上),吸引445家节水服务企业参与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超过88亿元投资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节水量达4.64亿m³/a,平均节水率约为20.85%。

截至2023年年底,节水产品认证已涵盖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等产品199类,规格型号超3000个,有效证书4169张,涉及企业1061家,便器、水嘴、便器冲洗阀、淋浴器等4种产品进入政府采购清单。
产业格局
目前产业集聚度不高,节水相关产业更多分布在华北、华东以及西南等地区。
天津市在节水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和“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以来,节水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目前天津已完成拥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技术领先的科研机构,全市节水产业专利申请量达4万余件,位于全国前列;集聚了一大批节水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天津全市节水及相关领域企业9700余家,涉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培育产生了天津水务集团、创业环保、津膜科技、大禹节水等一批行业内龙头企业。

江苏省开展节水业务的企业众多,节水产业发展基础好,截至2024年5月,江苏全省节水产业相关企业达1.2万余家,从布局分布看,苏南地区节水产业相关企业数量多,呈现明显的组团式特征;苏北地区数量少,呈现“主链在中心,配套在周边”的格局。其中,常州市武进区基本形成节水产业园区,产业园区现有节水服务企业34家,聚焦新型节水设备及技术、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两个主要方向,涵盖工业废水处理、农业节水灌溉、管网漏损治理、建筑及市政雨水收集、污水资源化利用、节水器具生产以及合同节水服务等细分产业。

根据《意见》规划,未来将在西北干旱地区、南方多雨地区以及黄河流域高耗水产业聚集地区,分别围绕节水灌溉、装备制造、调蓄防涝、工业节水改造等,培养形成一批专业化节水服务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节水产业园区。

发展节水产业意义重大,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发展节水产业前景广阔,目前还存在内生动力不够强、行业竞争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发展节水产业任重道远。

THE END 


资源对接、业务合作联系:18124057090

工作室简介                                   


思玛特于2021年在深圳成立,是一家建立于团队、思想和技术三个核心元素之上,流淌着创新血液的新锐产业相关咨询工作室。“不做大而粗,但求小而精”是公司创立初心。
作为行业一支“小而美”的创新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均曾就职于国内知名咨询公司、互联网公司及设计院等,团队背景复合,经验资深,可为企业提供高质的咨询服务和增值服务。


思玛特SMART
透析创新战略产业,探究美好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