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产业园,产业投资新思路?

文摘   2024-11-16 22:09   广东  

导读 /Guide/

11月4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广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以“定产业方向+建专业园区+招优质企业+促政策支撑”四核驱动,首批建设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等3个新型储能产业园,示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制高点。三大产业园区力争到2027年营收(产值)共达700亿元,到2030年营业收入(产值)共达1500亿元。


2023年以来,国内多个储能产业园密集开工;今年,在"发展新型储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快新型储能产业布局和发展。在传统园区招商乏力的情况下,"储能产业园"为各地方带来了产业投资的新思路。

产业政策
我国对储能产业一直保持积极的政策支持,2024年1月至7月新增发布政策497项,是去年同期1.6倍。包括储能补贴、发展规划、电力市场、新能源配储等方面。广东、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储能政策发布数量最多。

国家层面,今年3月初,“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发展新型储能将成为2024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此之前,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支持调节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取收益;并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以上。

3月底,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实施低碳零碳改造,推广综合能源站、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绿色高效供用能模式。

11月6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方案提出,鼓励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企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矿产资源充足、运输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的区域聚集;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聚焦新型储能领域,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地方层面,政策发布重点围绕储能发展规划、政策补贴、新能源配储和电力市场几个方面,通过扶持产业项目落地、改善充放电经济性、完善市场规则环境等方式推动储能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份发布了鼓励或强制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政策,配置比例集中在10-20%之间,时长2小时左右,其中甘肃部分地区达到4小时。安徽、甘肃、宁夏等地公布多批竞争性配置项目,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比例是评分重要权重。

补贴政策方面,目前,国内补贴政策主要以用户侧为主;补贴方式主要以容量补贴、放电补贴和投资补贴为主,补贴方向主要与分布式光伏结合为主。其中浙江、江苏、四川、安徽、广东等地政策出台最为密集,浙江省龙港市、北京市、重庆市铜梁区等地方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产业现状
需求端方面,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再创新高,全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供应端方面,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其中储能型锂电池产量185GWh。

据不完全统计,在2023年,储能行业签约、拟建的超百亿的投资项目就将近60个,总金额逾8千亿元,规划储能电池及系统总计扩产产能超900GWh,其中最大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370亿元。产能扩张速度已经远超市场需求。

但目前很多跨界而来的企业技术沉淀和项目经验准备不足,产业整体并未实现大的突破和创新。市场上储能技术雷同、产品质量同质化现象明显。因此,在工信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除了支持各地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外,文件还特别提到,引导各地区科学有序布局新型储能制造项目,依托研究机构开展行业运行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效联动发展。

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已有26个省、市制定了到2025年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到86.6GW,远超《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制定的40GW目标;20余个地区提出的2025年产值/营收目标超500亿元,总规模目标近3.4万亿元。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则预测,保守场景下,预计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8.7GW,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7.4%;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21.2GW,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0.4%,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26.6GW。
代表园区

广州白云区新型储能产业园

白云区新型储能产业园定位打造成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创新基地,重点围绕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超导储能、热储能等新型储能产业,聚焦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规模化储能装备和技术开展攻关,发展多元新型储能技术。

园区规划用地面积约5000亩,分别在白云新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打造总部研发集聚区,分别在人和镇、江高镇、白云湖街打造先进制造基地,为承接新型储能产业预留充足发展空间。

园区虽是这个月才正式揭牌成立,但早已聚集了一批储能上下游产业链。2023年12月,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户白云,这是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该储能中心是第一家由产业应用侧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中心。储能中心已牵头组建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覆盖新型储能领域超85%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建立了由10位院士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

目前储能中心重点打造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正在全力建设中,规划了220千伏变电站和多个功能区,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系统测试及实景验证平台。随着储能中心的加速建设,将为全国乃至全球新型储能企业、创业团队等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软硬件研发条件,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面集聚白云区。

储能中心自落户白云以来,已经快速聚集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一批龙头企业入驻白云,包括东阳光、上海良信、珠海冠宇、西安迅湃等。根据规划,广州白云区新型储能产业园力争到2027年营业收入(产值)达250亿元,到2030年营业收入(产值)达550亿元,助力全区打造千亿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四川宜宾储能产业园

四川宜宾有着“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美誉,拥有集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于一体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基于储能产业链与动力电池产业链高度重合,宜宾储能产业园应运而生。园区是连接长江动力电池产业组团、岷江晶硅光伏产业集群的区域中枢,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89平方公里,全力打造以储能系统集成链主企业“引领”,功率转换系统(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单项冠军企业“固本”,其他相关专精特新企业“提能”的国内一流储能产业集群。

今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吸引中车集团、中国能建等头部企业相继落地。园区累计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额72.01亿元,储能系统集成及配套项目产能规模达16吉瓦时。目前,园区内宜宾中车正式投运,大唐四川竣工在即,惠州惠集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西安新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日升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上下游企业即将入驻。2025年,宜宾储能产业园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重庆铜梁新型储能产业园

铜梁新型储能产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初步构建了“一中心三基地多场景”发展格局。“一中心”即整装制造研发中心,以铜梁高新区新型储能产业园中心城区组团为重点,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三基地”即储能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储能电池专用设备智造基地、储能产业服务基地。“多场景”即围绕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领域。

海辰储能是铜梁新型储能产业园的“链主”企业。海辰储能重庆基地项目是落户重庆的首个百亿级锂电化学储能整装项目,同时它也实现了铜梁百亿级工业项目零的突破。2023年12月,海辰储能重庆基地项目一期一阶段已正式投产,全面达产后将具备年产56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和22GWh储能模组的生产能力。

目前,铜梁新型储能产业园基本建成,园区已引进正负极材料、铝箔、隔膜、结构件、储能系统等上下游项目11个、总投资200亿元。其中,年产负极材料5万吨的科达项目建成投产,年产负极材料10万吨的金汇能项目即将投产,年产25亿平方米隔膜的厚生项目、年产6万吨铝箔的兴恒项目平场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储能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60%,川渝配套率约70%,初步构建起储能一小时锂电“供应链圈”。

截至2024年8月,铜梁区现有新型储能规上企业13家,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产值48.2亿元、增长56.5%。规划到2025年,储能电池年产能达到100GWh,新型储能产品示范应用规模达到30万千瓦,全区新型储能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场需求旺盛。同时,也面临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以及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等挑战。地方在大力推进储能产业园建设的同时需要对产业布局做精准定位,引导产业技术路线积极创新,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思玛特对储能产业园保持持续关注和研究,欢迎相关单位垂询。

THE END 

业务咨询/资源对接:18124057090(微信同号

工作室简介                                   


思玛特于2021年在深圳成立,是一家建立于团队、思想和技术三个核心元素之上,流淌着创新血液的新锐产业相关咨询工作室。“虽小求精”是公司创立初心。
作为一支“小而美”的创新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均曾就职于国内知名咨询公司、互联网公司及设计院等,团队背景复合,经验资深,可为企业提供高质的咨询服务和增值服务。



思玛特SMART
透析创新战略产业,探究美好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