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业并购潮起,拐点已至?

文摘   2024-10-20 20:52   广东  

导读 /Guide/

2024年以来,全球一级市场频频掀起并购热潮,多家大型海外PE巨头相继募集巨额并购基金。国内多项政策鼓励并购重组,随着“新国九条”、“创投17条”相继发布,证监会也在4月19日特别提出支持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并在9月24日发布“并购六条”,中国本土并购市场蓄势待发。


当下,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行业步入成熟期,存量竞争加剧,加上受近年经济大环境影响,多个行业整合需求提升;同时,随着国内IPO阶段性收紧,越来越多企业和投资人开始考虑并购的可行性。近一年来,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并购活跃度正持续升温,而新能源光伏产业的行业整合也正缓缓拉开帷幕。

半导体

近年来半导体的投资市场经历了较大起伏,业内见证了从火热到冷静的过程。从2019年开始,大量的半导体公司开始涌现,同时出现大量投资,并在2021年到达顶峰,随后投资热度逐渐往回调。到了今年上半年行业内单笔投融资数额和数量都有了明显下降。

一方面是因为监管政策调整使IPO变难了,资本退出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虽然在当前环境下半导体行业已经快速地进入突破阶段,但半导体公司从创立到真正上市大多需要十年以上时间,而且中后期需要的资本非常大,但目前市场上缺乏愿意投入中后期资本的投资者。

同时,更重要的是,目前市场上实际上能投的、能看到的机会确实不多,大部分项目同质化严重。

截至目前,今年A股半导体产业链已有超过36家企业披露重大重组事件或进展。尤其在“并购六条”发布后,更是有富乐德、双成药业、百傲化学、文一科技、中创环保、至正股份、奥特维等上市公司跨界并购半导体资产。

此轮半导体企业并购重组主要目标还是产业链整合,大多收购方企业希望通过借此打通产业上下游,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比如思瑞浦收购创芯微100%股权,旨在技术、产品线及市场渠道等多个层面实现深度协同效应。创芯微不仅能为思瑞浦带来更为丰富的锂电保护产品线,填补其在电池管理芯片领域的空缺,还与公司现有的信号链、电源管理芯片和嵌入式微处理器产品协同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中巨芯收购Heraeus Conamic UK Limited、纳芯微收购麦歌恩电子、晶华微收购深圳芯邦智芯微、德邦科技收购衡所华威、TCL科技收购LG广州工厂、富创精密收购亦盛精密、共达电声收购浙江豪晨等,均是希望通过收购来实现自身产品体系的完善。

另外,也有部分企业是通过收购子公司剩余股权来提升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提高管理效率。比如芯联集成收购控股子公司芯联越州72.33%股权、赛微电子收购赛莱克斯北京28.5%股权、紫光股份收购新华三30%股权、麦捷科技收购安可远100%股权和金之川20%股权、路维光电收购成都路维49%股权以及沃格光电收购湖北通格微70%股权等。

其实,半导体产业本身是具备整合并购的属性。从国外巨头的发展历程看,按照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规律,最终行业集中度会非常高,很多半导体企业都经历了大量并购才成为头部企业。相比之下,目前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数量很多,一些领域的同质化也很高,行业整合空间大。

生物医药

根据美国SEC的数据,2022年曾被称为10年来Biotech破产率最高的一年——8家Biotech申请了破产保护,而2023年更以高达41家Biotech宣布破产进一步打破纪录。

在中国市场,新冠疫情催化了中国Biotech投资和创新的一波高潮,新冠以来市场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和新疗法。2023年刚被业内誉为中国药企出海“元年”,然而,因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新疗法大多基础构架、商业验证和制造方法都还没有成熟,加之经济环境影响以及IPO不确定性加大,到了2023 年末尾,中国 Biotech 的被收购元年就已开启。甚至,一些企业因未能及时找到买方而直接破产停业。

2023 年

12 月26 日,阿斯利康以 12 亿美元收购中国药企亘喜生物,打响跨国药企溢价全面收购中国biotech第一枪。

2024 年

1 月 5 日,诺华宣布收购信瑞诺医药。

1月12日,博际生物向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提交了破产清算申请。

2月13日,联拓生物(LIAN.US)宣布开始缩减业务并退市,计划在年底前完成终止运营的相关活动。

3月25日,美国上市生物制药企业Nuvation Bio宣布收购葆元医药。

4月9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示:南京蓝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破产。

……

7月底,路透社披露两家全球巨头药企——赛诺菲和BMS正在中国寻找并购标的。

从目前并购案实际情况来看,交易金额小于5亿元的并购案占比高达80%,其中60%-70%的交易金额不足1亿元。这表明,虽然大额并购交易关注度很高,但主要还是以中小型并购为主。在并购领域方面,肿瘤和免疫疾病依然是最热门的,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眼科、罕见病也是交易焦点;核药、合成生物学以及mRNA技术成为受到关注的新赛道。

当下的中国Biotech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根据中国Biotech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当前约有四分之一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这一数字在十年前仅为7%;而未上市的企业情况则大概率更为普遍和严重。这一情况与当下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寒潮不无关系,但更为主要的是创新药研发与生俱来的高风险和高难度。根据《自然》旗下综述杂志《自然评论药物发现》(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数据统计,从200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77家中国制药公司研发的350个创新药物,仅有1.7%的成功率从临床I期走到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

目前,许多Biotech企业的估值已降至低点,行业整合加速。资本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交易数量的陡然提升,但10起并购交易中最终可能只有两三起能够顺利完成,成功率并不容乐观。

光伏能源
中国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在曲折中转型前进。从近年来看,自2015年开始,光伏行业补贴政策频出;2020年,光伏行业更是在双碳目标的东风下一路高歌猛进。但今年以来,光伏行业的困难局势愈发严峻。光伏市场产业链价格不断降低,晶硅产业链多环节跌破成本线,不少上市公司都处于净亏损状态,光伏行业风险在当前体量下远胜以往。
2024年上半年,投产/开工/规划光伏项目数量同比下降超75%,超20个项目宣布终止(中止)或延期,行业开工率也普遍下调,部分企业停产。例如,8月华东重机宣告终止投资建设亳州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并注销项目公司。近一年来,已有超过15家光伏产业链企业A股IPO失败,包括鸿禧能源、中润光能、陆海新能在内的多家光伏企业也先后撤回、终止IPO申请。

今年以来,光伏业内不乏鼓励兼并重组的声音。其中,今年5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文称,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目前的行业困境,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

通威股份对润阳股份的并购打响了本轮光伏产业兼并重组的标志性第一枪。8月14日,光伏巨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增资及收购方式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总计金额不超过50亿元。这是7月以来,光伏行业第五起兼并重组案例。

这次并购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因为双方在业内都有重要影响力。其中,通威股份是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双龙头;润阳股份则是重要的光伏电池供应商,在生产成本、产品品质、品牌价值等方面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在美国、泰国、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场建设了富有竞争力的产能,能够满足海外市场溯源要求。此次并购一方面有利于通威股份延链、补链、强链;另一方面,润阳股份自身优势有利于帮助通威股份开拓国际化布局。

9月初,多个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正寻求收购光伏组件及光伏电池片公司,目前正与光伏组件制造商一道新能源洽谈收购。交易虽尚未落地,但已引起业内多方关注,皆因其与通威收购润阳案件有诸多相似之处:收购方都是体量庞大、拥有充裕自有资金、擅长多元经营的新能源巨头;被收购方也是光伏行业颇有名气的企业。

尽管光伏行业需求仍然值得期待,但目前供给严重过剩,价格下行,甚至亏损运行。多数企业处于业绩底部区间,龙头企业现金流大幅消耗,且融资渠道受限。随着巨头并购案件的增加,预计光伏大规模的产能出清或在2024年年底出现。

伴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市场生态的优化以及宏观环境的好转,产业市场并购潮或将延续,进一步促进企业发挥协同效应,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系统性并购交易的黄金时代已然开启。

THE END 

业务咨询/资源对接:18124057090(微信同号

工作室简介                                   


思玛特于2021年在深圳成立,是一家建立于团队、思想和技术三个核心元素之上,流淌着创新血液的新锐产业相关咨询工作室。“虽小求精”是公司创立初心。
作为一支“小而美”的创新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均曾就职于国内知名咨询公司、互联网公司及设计院等,团队背景复合,经验资深,可为企业提供高质的咨询服务和增值服务。


思玛特SMART
透析创新战略产业,探究美好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