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Guide/
新时期,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逐渐从传统基建(铁公基)向新基建(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转变,以智慧枢纽、智慧高速、智慧道路、交通大数据平台等为载体的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智能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战略部署,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是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动能。
在国家智慧交通总体框架的指导下,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为代表的国内城市高度重视交通智能化发展,并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智慧交通建设升级,不断催生智能交通新设施、新业态、新服务。各地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数据系统的整合作用,从管理需求拉动逐步转向服务需求拉动,推动交通管理与服务向一体化、系统化转变。
2023年3月31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这是我国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3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取得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这标志着,我国智能网络汽车正式进入试点和逐步落地阶段。
2024年4月29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要求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力争推动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扩容。这意味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而智慧交通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数据,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2023年约为2432亿元人民币,预计2026年将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另一方面,如果从近两年智慧交通市场主要供应商的千万元及以上级别项目来看,2023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总投资增速同比2022年有所回落。总体来看,智能交通近年发展相对缓慢,其中既有项目投资放缓原因,也有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
从需求侧看,智慧交通投资主要依赖政府财政。地方政府资金不足,波及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而供应侧方面,产品的创新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增需求的产生。
“双智”试点城市建设中,经过两年的多的试点实践,16个“双智”试点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搭建、场景应用、制度完善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设成果。
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搭建方面,上海嘉定实现全域463平方公里全覆盖,建成了集成化的车城网数据基座,实现了国内首个“大流量、高动态、高复杂”高速公路场景的突破;武汉推动全市开放测试道路9次扩容,测试道路里程达1846公里,开放道路里程数和开放区域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并实现跨区通行、跨江通行、机场高速通行等多个全国创新突破;北京已实现160平方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和智慧城市专网全覆盖,发布了全球首个车路协同共享数据集、首个自动驾驶真实异常事件数据集;成都通过改变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模式,提升智慧多功能杆覆盖率,同时出台激励政策提升车企加装OBU设备的意愿;合肥打造了国内首个城市级“车、路、网、充”一体化云监管平台,实现了车辆、智慧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统一集中管理;南京低成本复用已有基础设施,探索智能网联车端数据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实现跨区域车辆数据流通、交互和应用共享及跨区域数据管理。
从全球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在智慧道路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聚焦于道路通行能力提升、交通事件预警、电动汽车充电、无人驾驶等。国内的智慧道路主要通过视频AI、物联网、智慧道路平台等建设,围绕多杆合一、车路协同、智慧公交站台等展开。
截止2023年12月,全国建设完成、在建和拟建的智慧道路超过100条。其中建设完成的智慧道路约70条,主要集中在华东、西南、华北三个区域,其中华东区域是智慧道路建设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和浙江省;西南区域智慧道路集中在四川省;华北区域智慧道路集中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在建和拟建的智慧道路超过40条,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华东区域。其中西南区域智慧道路项目集中在云南省;华东区域集中在浙江省和江苏省;华南区域集中在广东省。
智慧高速
智慧高速公路是新兴技术在交通领域集成应用的重要载体,是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场景之一。当前,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在国际上受到高度关注,是很多发达国家争相加快部署的热点。
智慧高速公路已从自动化时代升级迈入信息化时代,初步实现了系统集成、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数据交互和通行效率提升效果明显。自2018年在北京、浙江、广东等9个省市差异化开展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示范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智慧公路尤其是智慧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时期将开展超过5000公里的智慧高速公路建设。
当前,全国约有20个省份开展了约40个智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如浙江的杭绍台、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江苏的五峰山、沪宁智慧高速公路,广东的机荷智慧高速公路等;浙江、江苏、山东、北京、云南、甘肃、河南、四川等省份还相继发布了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为我国智慧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慧枢纽
2020年8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涉及智慧枢纽等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主要任务。近年来,上海虹桥枢纽、深圳北站、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北京大兴机场、青岛胶东机场等城市综合枢纽相继开展智能化建设提升,通过数字孪生枢纽、实时运行监测、高精度定位导航、实时动态信息服务、无纸化出行等建设,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实现信息互通、组织衔接、时刻对接,拓展枢纽内智能终端应用,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和旅客在枢纽的出行体验。
目前,国家交通强国试点项目重庆东站正在开发建设中,按照数字重庆“1361”总体建设要求,重庆东站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智慧枢纽项目总投资预算7.446亿元,是以铁路枢纽配套和综合开发、城市轨道、公交枢纽站和长途汽车站等工程为依托,搭建了“四横两纵三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17个子系统、128项智慧化应用功能,项目预计2025年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交通大脑
城市交通大脑,又称城市交通大数据平台、交通大数据中心、交通超脑等,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是交通管理部门提升交通治理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提升,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湛江、宣城等国内不同规模的城市对城市交通大脑的探索与实践如火如荼,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然而,当前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运营管理乱象丛生,普遍存在“不好用、不会用、不常用”等问题。现阶段城市交通大脑的建设仍处于不断探索提升阶段,行业内对城市交通大脑的概念与特征尚未明确界定与统一,对城市交通大脑的建设方法和功能缺乏系统、全面的顶层设计,城市交通大脑建设任重道远。
工作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