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现状简析

文摘   2024-09-27 17:54   广东  

导读 /Guide/

9月24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报》全面反映了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2023年境外企业的经营情况良好,近七成企业盈利或持平。透过统计数据,可以一窥中国企业出海现状。


“出海”是当下中国企业关注的热点,“不出海,就出局”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共识。中国企业出海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改革开放时期,但真正开始发展是在2000年前后,而2004年-2018年则是我国对外投资增长的高速发展期。尽管中国企业出海并不是新事物,当下这一轮出海浪潮还是展现了完全不同的特点,企业出海更多是为了规避关税、开拓海外市场和应对欧美采购商的倒逼,这也为企业出海带来了更为复杂的挑战。

为什么出海?

“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是中国企业新一轮出海潮的大背景。“逆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市场再分割现象,包括从全面开放退回到有条件开放,甚至封闭的过程。

第一次“逆全球化”源于20世纪初的一系列金融危机和政治变革。1929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欧洲,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导致的传染效应显著,大量银行破产,国际贸易和投资急剧萎缩。各国纷纷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再次抬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上升。2020年后,新冠疫情导致国际供应链的中断和人员流动的限制,加速了“逆全球化”进程,标志着第二次“逆全球化”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制造业回流本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遭遇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扩大海外布局,不仅能够绕开部分贸易壁垒,降低逆全球化带来的直接影响,还能通过深入参与到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中,加强与各地区市场的联系,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出海政策导向

产业引导方面,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指出重点推进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境外投资;稳步开展带动优势产能、优质装备和技术标准输出的境外投资;限制开展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2018年,国家发改委将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列入需要限制境外投资的行业。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幕演讲上宣布,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绿色交通等行业是未来“一带一路”政策的重点行业。

企业类型上,当前政策侧重引导国企基建能源出海。新能源和新基建是政策支持国有企业出海的重点。“一带一路”沿线欧亚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电力设施建设、公路铁路航运以及能源运输管网等运输网络基建、中欧班列的重点口岸设施扩能改造等项目可能是国企出海未来具有增量的方向。

而民企投资领域中,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造业出海更受政策支持。2023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支持民营企业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序参与境外项目,在走出去中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更好指导支持民营企业防范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长臂管辖”等外部挑战。2024年4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通知,宣布将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贷款规模,以支持汽车、家电、机械、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企业“走出去”。当然,虽然当前政策侧重引导国企基建出海,但民营企业也可以积极寻求参与海外基础设施项目的机会。

企业出海现状

对外直接投资是过去20年我国资金出海的主要形式,在我国海外总资产中的占比从2004年的6%上升到30%2023年境外企业的经营情况良好,近七成企业盈利或持平。

根据《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3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在全球的189个国家(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80.8%,2023年末,中国在亚洲的投资存量为20148.4亿美元,占68.2%,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澳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中国香港占亚洲存量的87%。
香港在中国企业出海的过程中扮演了桥梁作用,历年中国对外投资虽然有一半投向香港,但不是以香港为最终目的地,或利用其金融服务进行套利。中国内地资本流出中的近四成是返程投资,会再次以直接投资的形式回到内地。

从出海方式来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两种方式: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跨国并购是企业收购目标国现存企业的所有或部分股权的直接投资,绿地投资则是新设建厂。2004年-2018年,海外并购是我国企业出海投资的主要形式。2018年后,受国际形势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出海并购的交易规模和数量快速下滑。绿地投资,即出海建厂,再次崛起成为企业出海的主要形式。

从投资行业来看,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近八成分布在第三产业,多数属于贸易服务型投资。这类投资主要包括例如进出口代理、批发零售、市场开发与售后服务。其主要投资形式包括两类,租赁和商业服务以及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即在海外建立贸易办事处进行接单以及售后,批发零售业主要指在海外建立进出口贸易公司辅助进出口以及进行批发零售业务。截至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最高的行业,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39.9%。批发零售业位列第二,占比14.3%。

2023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行业比重

数据来源:商务部

从出海目标国来看,近年来,东南亚因其庞大的消费市场潜力、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有利的贸易法规与招商引资政策,已成为众多新兴企业的出海首选。除了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传统热门投资国家外,柬埔寨等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国家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新的投资热点,如柬埔寨的齐鲁经济特区、桔井省经济特区、西港特区等均由中国和柬埔寨合作开发;中东海湾六国在疫情后时代成为投资热点,电力设施和数字化新基建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主要趋势;而非洲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区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出海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则因受惠于美国的“近岸外包”政策,也受到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及基建企业的青睐。

出海前准备工作

企业在准备出海阶段,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国的政策法规,对该国甚至相关第三方的政治、贸易等摩擦做深入了解,预估潜在的风险和变化;同时,需要充分理解目标国本土市场偏好,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如果企业准备进入的目标国是成熟市场,必须充分调研目标市场的市场容量和发展趋势、竞争环境、客户偏好、品牌定位以及价格、渠道等等,制定好市场进入的发展策略和阶段性目标。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将国内的产品经验直接复制到海外,很容易导致出海失败。在国内市场行之有效的产品策略和竞争策略,不可盲目复制,需要根据海外目标国市场实际情况重新设计制定方案。

如果进入的是非成熟市场,则需要重点关注的则是目标国贸易壁垒和摩擦的变化、国别之间外交关系的变化。在当前国际环境中,中国企业出海需要更仔细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最新趋势,尤其是对中资企业、产业布局的政策趋势以及目标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且,后续也需要持续关注相关的政策趋势,因为这些政策会随着政府迭代、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THE END 

业务咨询/资源对接:18124057090(微信同号

工作室简介                                   


思玛特于2021年在深圳成立,是一家建立于团队、思想和技术三个核心元素之上,流淌着创新血液的新锐产业相关咨询工作室。“虽小求精”是公司创立初心。
作为一支“小而美”的创新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均曾就职于国内知名咨询公司、互联网公司及设计院等,团队背景复合,经验资深,可为企业提供高质的咨询服务和增值服务。


思玛特SMART
透析创新战略产业,探究美好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