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11点,关注我学习更多水处理知识!
编辑|胖先生的水处理日记
来源|同行交流
以下正文:
大家好,我是胖哥,欢迎阅读我的水处理日记。
昨天,有位水友咨询我说:
“胖工,有个项目,我想用电化学除硬,你觉得可行吗?”
说完,他发来了原水的基本水质数据。
这股水是地下水,不过硬度比较高,富含CaCl₂,Ca²⁺最高含量874mg/L,Mg²⁺最高含量202mg/L。
目前水友他们想把这股水里面的硬度,下降到Ca²⁺含量<50mg/L,Mg²⁺含量<50mg/L,每天的处理量为350m³/h。
我看了后就直摇头,这个处理目标可够低的,单纯电化学估计难以达到。
那位说了:
“电化学还能除硬,我怎么就没听说过?”
这个咱还别抬杠,的确能,而且相关的设备也早已经被开发出来,应用在实际项目中了。
那电化学是怎么除硬的呢?
很简单,电解水时阳极极板表面会产生H⁺,阴极极板表面会产生OH⁻,因而会导致不同类型极板的表面局部区域,呈现出不同的酸碱性。
而水中的Ca²⁺、Mg²⁺钙镁离子,遇到OH⁻,就会生成Ca(OH)₂和Mg(OH)₂沉淀,从水中析出。
但这种水垢并非是在水中形成沉淀,而是会牢牢吸附在阴极板表面。
因此用于除硬的电化学设备,隔一段时间就得人工清理下阴极。
否则阴极区域积攒的水垢厚度太厚,就会导致阴阳极间的电压上升,从而增大处理成本。
▲这就是一种电化学除硬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的水垢外观
但这种电化学除硬的阴极表面,只能产生OH⁻,因此对于Mg²⁺的去除率,要高于Ca²⁺。毕竟25℃时Mg(OH)₂的溶度积常数为5.6×10⁻¹²mol/L,而Ca(OH)₂的溶度积常数为5.5×10⁻⁶mol/L,差的太多了。因此一般对于Ca²⁺的去除,多采用CO₃²⁻,以CaCO₃的形式去除,效果会比较好。Ps:CaCO₃的溶度积=2.8×10⁻⁹mol/L。正是基于此,所以常规的加药除硬工艺中,才选用双碱法。也即Ca(OH)₂和Na₂CO₃,或者NaOH和Na₂CO₃的组合。首先,你得明白一个基础知识,那就是硬度的表示方法。
在现行的国标方法中,一般都是以CaCO₃来表示硬度,也就是水中含有1mg/L的CaCO₃,硬度值就=1mg/L。这里多说一嘴,关于硬度的表示方法,我遇到过几个项目,都比较乱,有的业主用CaCO₃表示,有的业主用[CaCO₃]表示。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总硬度是用CaCO₃表示的,那在做转换的时候,就是×100g/mol。如果是以[CaCO₃]表示的,那转换的时候,就是×50g/mol。所以一直很迷,尤其是业主本身有时候也不懂,所以这里的数据就显得乱的很。
因为后续咱们得计算中,都是遵循物质守恒这个铁律的,你要是用当量,那就不能忘了乘以价态。因此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后面我统一用CaCO₃表示。那么如果水中含有的是其他形式的硬度,如何转化为CaCO₃硬度呢?
c(M²⁺)-二价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单位mg/L;m(M²⁺)-二价金属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g/mol;100-CaCO₃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g/mol。水友的原水中,Ca²⁺含量874mg/L,Mg²⁺含量202mg/L。而水的总硬度=钙硬+镁硬,换算成统一以CaCO₃表示的数值,即为如下所示:874÷40×100+202÷24×100=2185+841.67=3026.67mg/L。换算成摩尔浓度就是3026.67÷100=30.27mmol/L。
至于碱度,通常也是以CaCO₃表示,折算方法和上述硬度的方法相同。假设原水中的碱度物质,都是HCO₃⁻,且以CaCO₃计的数值=1000mg/L,也即摩尔浓度=10mmol/L。接下来咱就算算双碱法除硬工艺中,两种药剂的用量分别是多少。(1)加入NaOH后水中的反应,一共有2个主反应:合计该步骤中,NaOH的总加药量=(10+202÷24×2)×40=1073.33mg/L。合计该步骤中,Na₂CO₃的总加药量=(874÷40-10)×106=1256.1mg/L。又已知水友的每天处理量=350m³/h,那么每天的药剂投加量计算如下所示:
(1)m(NaOH)=350×1073.33×24÷10⁶=9.02t/d;(2)m(Na₂CO₃)=350×1256.1×24÷10⁶=10.55t/d。
主反应方程式一样,无非就是Na₂CO₃的用量更多了,因为它还得兼顾额外投加的那部分Ca²⁺。每天需要投加的CaO总质量为6.31t,计算过程如下所示:(10+202÷24×2)÷2×56×350×24÷10⁶=6.31t/d每天需要投加的Na₂CO₃总质量为22.5t/d,计算过程如下所示:[874÷40-10+(10+202÷24×2)÷2]×106×350×24÷10⁶=22.5t/d。也不见得省钱,纯碱的消耗量直接翻番还多了......除此之外,为了加速沉淀,还需要额外加点PAC和PAM辅助沉淀,这也是成本。对于PAC的加药量,咱就按照5%浓度的PAC溶液投加量1‰,折算固体投加量50mg/L计算吧。每天需要投加的PAC固体=50×350×24÷10³=420kg/d。1‰浓度的阴离子PAM溶液,投加量按照1‰计算,折算固体投加量相当于每天投加PAM固体量为1mg/L。每天需要投加的PAM固体=1×350×24÷10³=8.4kg/d。另外,双碱法除硬后出水pH往往超标,还需要加酸回调pH。因为水中能够影响pH的因素过于复杂,最好是通过小试来确定投加量。如果用NaOH+Na₂CO₃的双碱法,那么最终产生的泥量如下所示:(1)Mg(OH)₂的绝干污泥量=350×24÷10⁶×202÷24×58=4.1t/d;(2)CaCO₃的绝干污泥量=350×24÷10⁶×874÷40×100=18.35t/d。采用高压板框脱水后,假设污泥含水率=60%,则最终每天的产泥量=(4.1+18.35)÷(1-0.6)=56.14t/d。如果是用CaO+Na₂CO₃的双碱法,那么最终产生的泥量如下所示:(1)Mg(OH)₂的绝干污泥量=350×24÷10⁶×202÷24×58=4.1t/d;(2)CaCO₃的绝干污泥量=350×24÷10⁶×874÷40×100+6.31÷56×100=29.62t/d。采用高压板框脱水后,假设污泥含水率=60%,则最终每天的产泥量=(4.1+29.62)÷(1-0.6)=84.29t/d。就这,还不包括加入的PAC、原水中的硅、铁、杂质等引起的沉淀。如果沉淀算固废还好,但要是按照危废来算的话,那可崴了,一吨水的处理成本弄不好得十几、几十块钱。不知道这个成本,这位大哥能不能接受得了......
好了,今天的话题咱们就说到这。
如果您还有别的不同意见,咱们留言区见。
最后,我再打个小小的广告。
胖哥本人亲自操刀讲解的AAO系列课程,已经全部更新完毕,共计23讲,46小时。
这样您再报名时,就可以一口气从头看到尾,而不必再等我一星期两次的直播了。
那位说了:
“看直播可以现场提问,看录播没有答疑啊!”
不是这样的,报名课程后,我这里是负责答疑的。
就算你看的是录播,遇到哪里有问题了,也随时可以给我留言,我会挨个解答的。
所以其实看直播录播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甚至于是录播更灵活方便,什么时候想看都行,反正没有时间限制。
另外如果您各位有想办理《污废水处理工程师(高级)》证书的,也可以联系我,我有门路可以办。
如果你想了解课程详情,可以点击以下四个蓝字“阅读原文”,即可直达课程学习平台。
但我不建议你直接在平台报名,太贵,加我微信好友报名,一共才300块,相当于打了二五折。
我的微信账号:shuichuliqingong,也即“水处理秦工”的拼音缩写。
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也可加我好友。
欢迎大家前来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