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好不容易找个项目,结果一看,又是我最讨厌的那种废水!

文摘   2024-12-30 11:00   四川  

每天上午11点,关注我了解更多水处理故事!


编辑|胖先生的水处理日记

来源|项目

以下正文:
大家好,我是胖工,欢迎打开我的水处理日记。
最近在调一个高氯废水的项目,挺愁人。
主要是因为排放标准中,对于COD的要求太低(≤50mg/L),但Cl⁻含量可不低(8000~10000mg/L)。
这可就要了命了,因为Cl⁻在重铬酸钾消解法中,也是“COD”啊!
当然了,是假性COD,也就是误差,而且值还不低。
我做过实验,发现基本上当水样Cl⁻在0mg/L~1500mg/L时,检测COD误差在0mg/L~50mg/L之间波动。
由此可见,水中的Cl⁻对水样COD的测定有着很大的干扰作用,尤其是对COD≤50mg/L的水样,那简直就是灾难,这活儿都没法干!
关于此类水的COD标定,一直是一个难点,为了屏蔽Cl⁻,人们简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人在测量方法上下功夫,有人在掩蔽剂上下功夫,也有人干脆就用TOC代替COD......
为啥Cl⁻这么讨人厌呢?
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在COD测定过程中,如果加入的掩蔽剂HgSO4很少,剩余没有被Hg²⁺掩蔽掉的Cl,就会被K2Cr2O7氧化成Cl2,从而导致COD测量偏高;
第二点,Cl⁻会与测量过程中的催化剂Ag2SO4反应生成AgCl沉淀,从而降低催化剂的量,影响COD的最终测定结果。
既然大家都很明确,导致COD检测结果的元凶就是Cl,想办法把它干掉不就完了?

这属于典型的想的容易做着难!

咱且挨个盘点下,看看大家伙在这方面做的尝试中,都有哪些缺点和不足。
(1)汞盐法
这个没的说,必须是最常用的掩蔽方法了,且通常掩蔽剂的加入量按HgSO4:Cl=10∶1为宜。
要是按照国标法中HgSO4的加量,只能说对于低Cl⁻水样效果还行,但Cl⁻含量很高时,这个投加量就不太够了,需要适当加大HgSO4的使用量。
不过HgSO4是剧毒,大家使用的时候还是小心点为妙。
(2)标准曲线校正法
有人研究后发现,当水样中的Cl⁻被K2Cr2O7氧化成Cl2时,1mg/L的Cl⁻可以产生相当于0.234mg/L的COD值。
然后干脆就不加不掩蔽剂了,直接测水样,得到的COD值再减掉Cl⁻折算过来的COD,那就是水样的真实COD值。
此方法的优点就是不用加HgSO4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数据会不准。
主要是因为混合了有机物和Cl时,对于酸度和K2Cr2O7的消耗不同,就容易使Cl⁻的氧化程度不一样,因此最终数据还是会和实际数据有偏差。
(3)低浓度氧化剂法
水中有机物相对于Cl来说,总归是容易被氧化的,所以在COD消解回流测试的过程中,肯定是有机物会优先与K2Cr2O7接触,进而被氧化。
其次在有多余的K2Cr2O7时,才会继续与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那如果K2Cr2O7的量没有那么多了呢?是不是就不会氧化那么多的Cl⁻了?
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在低浓度K2Cr2O7的条件下,COD的测定结果反而就不取决于Cl⁻浓度的高低,而是回流后剩余K2Cr2O7的多少。
因此测量出来的COD值也会相对更加准确一点。
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较高COD的测量,同时氧化剂浓度也不能过低,否则会影响实际的COD值。
(4)银盐沉淀法
这个我估计也有不少人在用,并且得到的COD值,要比正常测的值低很多,对不?
为啥会有这种结果呢?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如果你使用的银盐是AgNO3的话,那么会引入NO3,再加上原有体系中过量的H⁺,相当于引入了一种强氧化剂,代替了K2Cr2O7的消耗,自然测出来的COD就偏低。
第二点,如果原水中的悬浮物较多时,在AgCl沉淀生成过程中,会发生共沉淀和絮凝作用,会去除相当量的SS,进而影响到COD值。
当然了,AgNO3那可不是一般的药剂,价格相当贵,我记得小小一瓶就好几百块钱,一般人哪用得起那个?
反正我是不建议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测出来的COD肯定要比实际COD偏低。
(5)吸收校正法
吸收校正法和标准消解回流法在操作上基本一样,只是吸收校正法在消解时用的是一种特制带吹嘴的锥形瓶。
加热结束后用氮气吹出体系内滞留的Cl2,并在多孔玻璃板吸收管中用NaOH吸收,然后用碘量法测定吸收管中的Cl2。并将其折算成COD。
然后从总COD中减去这部分Cl2相当的COD,从而得到实际的COD值。
但我做实验,发现这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容易漂移,几次测试结果相差甚至能达到100%的偏离度,实在是不敢相信测出来的数据,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了......
再加上这套消解系统操作麻烦,总体不推荐。
(6)密封消解法
我们知道,如果在密封的容器中测定COD时,水中的Cl⁻被氧化成Cl2后,会挥发逸入空气中。
但如果我采用一种密闭的消解瓶,让气相中Cl2的分压达到一定值后,液相中的Cl2就不会在挥发进入气相中了。
而液相中的Cl2浓度越高,那么Cl⁻向Cl2转化的动力就越小,直到平衡后,Cl⁻便不能再被氧化了。
若再配合使用一定的掩蔽剂,则可有效地测定高氯废水,这便是密封消解法测试高氯废水的原理。
和标准法相比,密封消解法耗时短,结果的准确度很高。
但该方法的消解方式与国标法不同,用于各种水样分析时污染物的消解程度难以划定,同时使用该方法时一定要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
但采用这种方法测量高氯废水COD时,也需要注意量程。
例如我在使用哈希的两款预装COD试剂管测量一种高氯低COD废水水样时,发现20~1500mg/L测量出来的结果,明显要比0~150mg/L测量出来的结果高。
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哈希的那两款COD预装试剂管,里面使用的是固态HgSO4,明显不能起到多少掩蔽Cl的作用。
第二,高量程中的氧化剂浓度高,在氧化完有机物后,剩余的量仍然非常高,足以继续完成大多数Cl⁻的氧化。
因此,至少在使用哈希这两款预装试剂管时,一定要提前预估水样的COD值,并选择合理的量程才行。
那在这6种常用的高氯低COD废水COD测量中,我最常用的是哪一种方式呢?
首先,我会尽量采用HJ828-2017标准中的液体HgSO4,而不是固体HgSO4,因为液体的HgSO4,掩蔽Cl⁻的效果更好。
其次,我会尽量选择最合适的量程,让最终测出来的COD值,落在量程的中间段附近,而不是过高或者过低的值。
最后,我会根据水样中Cl⁻的含量,适当增加液体掩蔽剂的用量。
一般只要按照这三点原则,测出来的COD值,还是比较准确的,甚至于比用哈希的0~150mg/L密封消解管测试出来的结果,更低一些。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说到这吧。

如果您各位还有其他看法,欢迎留言区补充。
最后,胖哥给自己打个广告。
有想要跟胖哥我系统性学习水处理技术的朋友,限时优惠价300元,即可享受在线课程+配套课件+专属学员交流群+答疑等4项服务。
详情可以点击如下链接:
  1. 想认真学习水处理技术却没门路?赶紧来看这篇文章!
  2. 从业12年水处理行业,我的所有经验感悟,都在这里了!
另外想要办《污废水处理工程师》证书的朋友,也可以找我咨询。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我好友。
最后,别忘了点击以下四个蓝字“阅读原文”,了解胖哥《污水处理技术培训》课程详情哦。

胖先生的水处理日记
一个水处理工程师的工作日常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