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11点,关注我了解更多水处理故事!
编辑|胖先生的水处理日记
来源|同行交流
亲戚跟我说的这家企业,其实也是他们做的一个项目。
业主方是做造纸的,生产原料就是植物浆。
做过这类型项目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种废水中的SS值很高,上千那就跟玩儿似的。
而构成SS的成分中,植物纤维占大头。
面对这种对手,如果前面的预处理系统不给力,SS去除率不够高的话,那后面的生化单元可能就要有麻烦了。
好巧不巧,这家造纸厂的预处理就不太给力,只有俩:斜网过滤筛+初沉池。
然后出水就直接进入水解酸化,后面就是IC,再后面就是AO、二沉池,然后就排放了。
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套系统对于生化单元不太友好,主要是一级絮凝沉淀工艺对于植物纤维之类的SS去除效果,实在是不保险。
要想更加保险的话,应该再加一道气浮单元去除短纤维类物质。
果不其然,业主的整套设备投运没多久后,污水站就遭遇了第一次危机。
危机来源于IC塔,刚开始是出水偶尔带泥,后面越来越严重,已经让人无法忽视了。
眼瞅着再这么下去,IC塔就成一个空罐子了,运营人员急了,于是准备介入。
他们首先怀疑是不是上升流速的问题,就把8m/h的上升流速降低了一半,以期能够减少出水带泥量。
但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明显,出水该带多少泥,还带多少泥。
然后他们就怀疑是不是颗粒污泥出问题了。
但经过综合判断,发现颗粒污泥的性能还是比较好的。
不信,您看看他们给出的6点评价:
(1)颗粒污泥外观呈黑色,颜色略显灰白,但不是那种缺乏光泽的半死不活的模样,且未发现空心化。
(2)颗粒污泥粒径普遍在0.5~3mm之间,相比较其他行业的颗粒污泥要更大一些。
(3)用手按压颗粒污泥时,能够感受到有轻微的弹性。
(4)沉降速度在140m/h左右,还是非常快的。
Ps:计算厌氧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时,可以在200mL的量筒中装满清水,测量液面高度后,将少量厌氧颗粒污泥放在水面,记录污泥从液面沉降到筒底的平均时间,再用液面高度除以沉淀时间,就是沉降速度。
(5)颗粒污泥占厌氧污泥总量的60~70%,这个比例非常高了。
Ps:厌氧污泥颗粒度的测量,可以取约200~500mL的厌氧污泥,静置后排出上清液,记录体积为V1,然后像“淘米”一样,反复用清水将絮状污泥洗出,留下颗粒污泥,记录体积为V2,V2/V1就是厌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度。
(6)VSS/TSS在70%左右,相当不错。
Ps:VSS和TSS的检测方法,参见MLSS和MLVSS的检测方法。
通过这些评价,可以判断出跑泥并非是厌氧颗粒污泥本身的问题。
难道是负荷过高了?
前面咱们也说了,他们跑泥时的进水水量和水质,并没有明显的波动,因此也并非是负荷变化的原因。
难道是三相分离器的问题?
应该也不是。
毕竟他们这是新上的设备,一共也没用几个月呢,就算质量再次,也不能坏的这么快吧?
不仅如此,包括温度、pH值、VFA、上升流速、营养物质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问题都不大。
分析来分析去,最后有一个细节引起了亲戚的注意。
他在翻看运行记录时,发现IC出水的SS明显要比进水的低。
进水SS在1100~1500mg/L之间波动,但在不跑泥时,出水SS却长期稳定在800mg/L。
这个下降幅度,最少也有30%了。
Ps:跑泥时候的数据就算了,那连汤带水的,SS肯定也会升高。
对于这个现象,现场的管理人员却表现的满不在乎:
“IC塔里面有那么多的污泥,多少也能起个过滤作用啊,出水SS下降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但亲戚不这么想。
他认为进入IC塔的原水SS浓度这么高,一方面会导致IC塔内的污泥层中,没有活性的部分所占比例会逐渐升高,挤压活性微生物的生存空间,从而降低处理效率。
另一方面,进入IC塔的SS,成分虽然多数属于有机物,但都是些难以生物降解的短纤维,一旦进入其中,粘附在颗粒污泥身上,就会导致其上浮。
但现场运营师傅还是表示不理解:
“为啥短纤维粘附在颗粒污泥上面,就会变得不易沉降了呢?”
这个同样有两方面的原因:
(1)短纤维类物质成份的密度本身就比颗粒污泥轻,粘的越多整体的密度就越小,自然不容易下沉。
(2)疏水性短纤维极易粘附沼气气泡,这样它就成了连接颗粒污泥和沼气气泡的桥梁中介,让整个颗粒污泥变得轻上加轻。
运营师傅们一琢磨,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然后亲戚给他们支了两招:
(1)不能任由前面的除悬预处理单元再这么佛系下去了,要强化其去除SS的功能,最好再在后面加一个气浮单元,尽量将出水SS控制在100mg/L以内;
(2)先停止进水,沉淀一段时间,然后再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出水回流水量,突然提高IC塔内的上升流速,把那些杂质都给冲出反应器。
第一招还好,第二招把运营师傅吓了一跳:
“我觉得应该降低上升流速才对,你怎么还增加起来了?也不怕把污泥都冲出来?”
亲戚跟他说:
“你之前把IC塔内的上升流速由8m/h降低到了4m/h,跑泥情况好转了吗?”
运营师傅摇摇头。
亲戚又说:
“你知道为啥吗?”
运营师傅又摇摇头。
“就是因为你降低了上升流速后,搅拌力度小了,就给更多的SS留在反应器创造了条件!”
“要是按照咱们之前的分析,那不是给导致跑泥的真正元凶不停的补充弹药,让往后的跑泥更严重?”
运营师傅仔细琢磨了一阵,最终认可了亲戚的说法。
亲戚继续说到:
“如果我不但不降低上升流速,反而用一个剧烈的上升流速来洗泥,是不是就能最大限度创造出一个剧烈的搅拌环境?”
“而只有先把把粘附在颗粒污泥上的短纤维和沼气气泡给洗掉,冲出反应器,才有希望从根子上杜绝跑泥!”
师傅点点头,最终也决定放手一搏,按照亲戚的说法试上一试。
幸而最后的结局是好的,通过一周左右时间的调整,现场的运营师傅们就解决了厌氧反应器跑泥的问题。
如果您各位还有其他意见的话,咱们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