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造纸厂IC厌氧塔跑泥,查来查去发现竟然是这个原因!

文摘   2024-12-20 11:01   天津  

每天上午11点,关注我了解更多水处理故事!


编辑|胖先生的水处理日记

来源|同行交流

以下正文:
大家好,我是胖哥,欢迎阅读我的日记。
这是我一在北京某著名国企水务集团上班的亲戚跟我说的案例,挺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对于造纸行业污水处理运营而言。
为啥这么确定呢?
您各位看完了就清楚了。
咱先说个八卦的话,也许你会奇怪,我做污水处理,我亲戚也做污水处理,难道我们是家族的污水处理企业?
这您就高看我了......
我混到现在,就一臭搞技术的一线工程师,既没有关系也没有资源。
唯一的倚仗可能也就是您各位了,有啥资本能开公司?
再说了,现如今世道艰难,别说开公司了,目前就连开工资都费劲,我们企业被应收账款拖的,已经俩月没开支了。
唉......
至于这个同行亲戚的来由,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也提过。
大家要是真对这种八卦话题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意外的惊喜!春节拜年,我竟然发掘了4位从事水处理行业的亲戚!
好了,不说这些有的没的了,咱还是上干货吧。

亲戚跟我说的这家企业,其实也是他们做的一个项目。

业主方是做造纸的,生产原料就是植物浆。

做过这类型项目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种废水中的SS值很高,上千那就跟玩儿似的。

而构成SS的成分中,植物纤维占大头。

面对这种对手,如果前面的预处理系统不给力,SS去除率不够高的话,那后面的生化单元可能就要有麻烦了。

好巧不巧,这家造纸厂的预处理就不太给力,只有俩:斜网过滤筛+初沉池。

然后出水就直接进入水解酸化,后面就是IC,再后面就是AO、二沉池,然后就排放了。

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套系统对于生化单元不太友好,主要是一级絮凝沉淀工艺对于植物纤维之类的SS去除效果,实在是不保险。

要想更加保险的话,应该再加一道气浮单元去除短纤维类物质。

果不其然,业主的整套设备投运没多久后,污水站就遭遇了第一次危机。

危机来源于IC塔,刚开始是出水偶尔带泥,后面越来越严重,已经让人无法忽视了。

眼瞅着再这么下去,IC塔就成一个空罐子了,运营人员急了,于是准备介入。

他们首先怀疑是不是上升流速的问题,就把8m/h的上升流速降低了一半,以期能够减少出水带泥量。

但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明显,出水该带多少泥,还带多少泥。

然后他们就怀疑是不是颗粒污泥出问题了。

但经过综合判断,发现颗粒污泥的性能还是比较好的。

不信,您看看他们给出的6点评价:

(1)颗粒污泥外观呈黑色,颜色略显灰白,但不是那种缺乏光泽的半死不活的模样,且未发现空心化。

(2)颗粒污泥粒径普遍在0.5~3mm之间,相比较其他行业的颗粒污泥要更大一些。

(3)用手按压颗粒污泥时,能够感受到有轻微的弹性。

(4)沉降速度在140m/h左右,还是非常快的。

Ps:计算厌氧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时,可以在200mL的量筒中装满清水,测量液面高度后,将少量厌氧颗粒污泥放在水面,记录污泥从液面沉降到筒底的平均时间,再用液面高度除以沉淀时间,就是沉降速度。

(5)颗粒污泥占厌氧污泥总量的60~70%,这个比例非常高了。

Ps:厌氧污泥颗粒度的测量,可以取约200~500mL的厌氧污泥,静置后排出上清液,记录体积为V1,然后像“淘米”一样,反复用清水将絮状污泥洗出,留下颗粒污泥,记录体积为V2,V2/V1就是厌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度。

(6)VSS/TSS在70%左右,相当不错。

Ps:VSS和TSS的检测方法,参见MLSS和MLVSS的检测方法。

通过这些评价,可以判断出跑泥并非是厌氧颗粒污泥本身的问题。

难道是负荷过高了?

前面咱们也说了,他们跑泥时的进水水量和水质,并没有明显的波动,因此也并非是负荷变化的原因。

难道是三相分离器的问题?

应该也不是。

毕竟他们这是新上的设备,一共也没用几个月呢,就算质量再次,也不能坏的这么快吧?

不仅如此,包括温度、pH值、VFA、上升流速、营养物质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问题都不大。

分析来分析去,最后有一个细节引起了亲戚的注意。

他在翻看运行记录时,发现IC出水的SS明显要比进水的低。

进水SS在1100~1500mg/L之间波动,但在不跑泥时,出水SS却长期稳定在800mg/L。

这个下降幅度,最少也有30%了。

Ps:跑泥时候的数据就算了,那连汤带水的,SS肯定也会升高。

对于这个现象,现场的管理人员却表现的满不在乎:

“IC塔里面有那么多的污泥,多少也能起个过滤作用啊,出水SS下降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但亲戚不这么想。

他认为进入IC塔的原水SS浓度这么高,一方面会导致IC塔内的污泥层中,没有活性的部分所占比例会逐渐升高,挤压活性微生物的生存空间,从而降低处理效率。

另一方面,进入IC塔的SS,成分虽然多数属于有机物,但都是些难以生物降解的短纤维,一旦进入其中,粘附在颗粒污泥身上,就会导致其上浮。

但现场运营师傅还是表示不理解:

“为啥短纤维粘附在颗粒污泥上面,就会变得不易沉降了呢?”

这个同样有两方面的原因:

(1)短纤维类物质成份的密度本身就比颗粒污泥轻,粘的越多整体的密度就越小,自然不容易下沉。

(2)疏水性短纤维极易粘附沼气气泡,这样它就成了连接颗粒污泥和沼气气泡的桥梁中介,让整个颗粒污泥变得轻上加轻。

运营师傅们一琢磨,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然后亲戚给他们支了两招:

(1)不能任由前面的除悬预处理单元再这么佛系下去了,要强化其去除SS的功能,最好再在后面加一个气浮单元,尽量将出水SS控制在100mg/L以内;

(2)先停止进水,沉淀一段时间,然后再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出水回流水量,突然提高IC塔内的上升流速,把那些杂质都给冲出反应器。

第一招还好,第二招把运营师傅吓了一跳:

“我觉得应该降低上升流速才对,你怎么还增加起来了?也不怕把污泥都冲出来?”

亲戚跟他说:

“你之前把IC塔内的上升流速由8m/h降低到了4m/h,跑泥情况好转了吗?”

运营师傅摇摇头。

亲戚又说:

“你知道为啥吗?”

运营师傅又摇摇头。

“就是因为你降低了上升流速后,搅拌力度小了,就给更多的SS留在反应器创造了条件!”

“要是按照咱们之前的分析,那不是给导致跑泥的真正元凶不停的补充弹药,让往后的跑泥更严重?”

运营师傅仔细琢磨了一阵,最终认可了亲戚的说法。

亲戚继续说到:

“如果我不但不降低上升流速,反而用一个剧烈的上升流速来洗泥,是不是就能最大限度创造出一个剧烈的搅拌环境?”

“而只有先把把粘附在颗粒污泥上的短纤维和沼气气泡给洗掉,冲出反应器,才有希望从根子上杜绝跑泥!”

师傅点点头,最终也决定放手一搏,按照亲戚的说法试上一试。

幸而最后的结局是好的,通过一周左右时间的调整,现场的运营师傅们就解决了厌氧反应器跑泥的问题。

好了,今天的水处理日记写到这就结束了。

如果您各位还有其他意见的话,咱们留言区见。

最后,胖哥给自己打个广告,如果您有以下需求,都可以联系我解决哦:
(1)系统性的水处理课程学习,目前已经更新了99+52讲,总课时接近200h,仅需300元即可学习;
(2)污废水处理工程师办证,价格不好公开说,但肯定便宜,还是私聊吧;
(3)评职称缺论文,这个需要提前预定,毕竟不好写;
(4)现场运营出问题,想找人帮忙看看解决,肯定比你找的专家出场费便宜;
(5)有项目要做设计、出图纸;
(6)各种水处理小试、中试设备制作,包括但不限于UASB、AAO、絮凝沉淀、电催化、臭氧催化、湿式氧化等;
(7)项目调试、运营;
(8)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线上线下都可以。
总之,只要不是让我自掏腰包垫钱的活儿,我都接,具体价格私聊咨询。
我的微信账号:shuichuliqingong,也即水处理秦工的拼音缩写。
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也可加我好友。
欢迎大家前来咨询哦!

胖先生的水处理日记
一个水处理工程师的工作日常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