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文化中的数学奥秘》数学阅读课设计

百科   2024-12-18 06:01   山东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阅读武陟文化相关资料,提取数学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武陟文化相关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从武陟文化资料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在武陟文化情境中的应用。

2.难点

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文化背景描述中准确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阅读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武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谁能来说一说你知道的武陟文化特色?”引导学生分享武陟的特色文化,如嘉应观、油茶等。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武陟文化,去探寻其中隐藏的数学奥秘。”

2.阅读与分析

发放阅读资料《武陟嘉应观的建筑奇迹》,资料内容如下:

“武陟嘉应观是一座宏伟的古建筑,它的大殿采用了独特的建筑结构。大殿的屋顶近似于一个等腰梯形,上底长约 8 米,下底长约 12 米,高约 6 米。殿内的柱子排列整齐,一共有 16 根柱子,前后两排柱子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前排柱子到殿门的距离与后排柱子到殿后的距离也相等。如果要给大殿的屋顶铺设琉璃瓦,每平方米需要 15 块琉璃瓦。”

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从资料中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这个等腰梯形屋顶的面积是多少?”

“一共需要多少块琉璃瓦来铺设屋顶?”

“假设柱子将大殿内部平均分成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假设大殿内部为长方形,长 20 米,宽 15 米)”

学生分组阅读资料,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与讨论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答案。

对于等腰梯形面积问题,小组可能回答:根据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求出面积(812×6÷2=60平方米

对于琉璃瓦数量问题,小组回答:因为每平方米需要 15 块琉璃瓦,屋顶面积是 60 平方米,所以共需60×15=90 块琉璃瓦。

对于大殿内部区域划分问题,小组回答:假设柱子将大殿平均分成 3 个部分(可多种假设),大殿面积为20×15=300 平方米,每个部分面积约为 300÷3=  100平方米。

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数学公式的正确运用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4.拓展与总结

教师进一步提问:“在武陟的其他文化元素中,比如武陟油茶的制作过程,你们觉得可能会涉及哪些数学知识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通过对武陟嘉应观建筑文化的数学探究,我们发现数学在我们的家乡文化中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更加细心地观察生活,发现更多数学与文化的奇妙联系。”

五、教学资源

1.阅读资料《武陟嘉应观的建筑奇迹》。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武陟文化相关图片或视频)。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在理解文化背景与数学问题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