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小沙江麻风医疗站

文摘   2024-10-12 00:01   湖南  

记小沙江麻风医疗站

·邹宗尧·


离隆回县城102公里的龙坪乡响龙村,群山环抱,绿树葱茏,清泉潺潺,风光秀丽。然而,在解放前,这里却是麻风病流行的地方之一,每年死于该病的不在少数。因此,提起响龙村,人们无不心惊肉跳,毛骨竦然。


麻风病,古代亦称为“天刑”,意即天降刑罚,不可医治。凡染上此病的无不变成“狮面,勾手、跛足”,最后活活烂死。且此病又极易传染,故历朝历代,都称麻风病人为“疠人”,一经发现,不是将其活埋或烧死,就是将其赶至深山老林,不准抛头露面,免得祸及他人。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麻风病的预防和治疗。一九五八年,由省、地、县三级卫生部门投资,在小沙江建立了隆回县麻风医疗站,站址就设在隆回与溆浦两县的接壤处。医疗站分病人区和工作区,两块区域间隔一道小河,河对面山坳上建病房四栋,面积800m²,可容病人百余人。划周围水田30亩,旱土30亩,山地100亩,供病人自行耕种。工作区在河这边,建医疗站壹栋,面积300平方米。


医疗站成立30多年以来,共收治病人168名,大多病愈出站。其中外县15人,本县153人(妇女53人)。建站时仅有医务人员3人,至91年止,增加到8人,其中中级职称的医生人,初级职称的3人。医疗站无论是领导成员还是医务人员都基本稳定,他们扎根山区,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地为病人服务。各个时期的领导成员是


姓名    职 务      任职时间

夏威杰 所长    1958年-1970年


李佑开 副站长 1970年-1984年


邹百淼 站长     1984年-1985年


杨尊贤 副书记  1986年一现在


医务人员除每天从事麻风病人治疗外,兼开普通门诊。对麻风病人管理十分严格,病人原则上不得进入工作区,更不能离站出走。为了办好这个医疗站,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关心。如卫生局每年为病人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县民政局负责解决生活经费及衣服被子等日常生活用品;当地区、乡人民政府负责为病人生产提供种籽,化肥、农药等。1981年,医疗站还为病人购置了电视机,以后又添置了洗衣机。几十年来,进站病人均能安心治疗,每年治愈出院的一般为4-5人,多的达到8人。


随着现代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把工作的重点从麻风站内治疗转移到社会防治上来,实行站内治疗与家庭治疗相结合,把单一的风类药物治疗改进为综合化疗。使站内病人治愈率达到100%,站外病人治愈率达到95%以上,同时,对治愈的病人一年进行一次复查,继续巩固治疗五至十年。为了有效地防止麻风病的蔓延,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还先后进行了四次麻风病普查,其中1977、1979年进行了全民性的普查工作,共组织普查工作人员520余人,普查人口达61579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5.2%,加上重点线索调查进行186次,家庭调查360次,共发现病人84人,分布在全县九个区,46个乡镇。这些病人都及时得到了治疗。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医疗站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全县麻风病由1958年发病率十万分之六点九


九、患病率千分之零点九五,已下降到十万分之零点二和千分之零点一,为在本世纪末基本上消灭麻风病创造了条件,1987年,经省、市检查评比,该站被评为邵阳市先进单位。


三十多年来,小沙江麻风病医疗站的医务人员在海拨一千二百多米高的高寒山区冒严寒,斗风雪,为治愈麻风病人而辛勤地工作。鉴于站址地处偏僻,环境条件差,工作艰苦,医务人员除享受国家特殊优待外,其家属子女在农转非及就业等方面政府都注意优先照顾,从而保证了这支医疗队伍的相对稳定。总之,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消灭麻风病指日可待。


本文来源1993年《隆回文史》第六辑

铁铸的宝庆
“铁打的宝庆、银铸的益阳、纸糊的长沙”,这句话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晚清中后期才有的这一说法,因此有特定的历史背景。13107097888小陈尊听您来电指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