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博士生答辩公告

文摘   2024-11-14 21:09   湖南  


1.董祯华博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01

学位论文简介

1.第2章对东汉临湘县聚落形态提出新说,如本章第1节认为,西汉中期以后,由于人口流动趋势日益加强,在里居聚落之外出现了与之并存的庐居聚落。东汉临湘县聚落形态呈现里居聚落与庐居聚落并存的形态。此外本章第2节认为,有别于城居民居院落构造,庐居聚落民居院落呈现“内垣外落”的构造。

2.第3章对东汉临湘县基层社会分部治理提出新说,本章提出,西汉中期以后,人口流动趋势不断加剧,一部分居民逸出里中,居住于亭部丘中的庐舍之中,形成庐居聚落。随着亭部丘中的庐居聚落形态下居住的居民日渐增多,县廷赋予贼捕贼、邮亭掾管理农事的职能,汉代贼捕掾、邮亭掾在农时兼理农事,称之为劝农贼捕掾或劝农邮亭掾。东汉临湘县基层社会实际上形成了“乡里体系”和“劝农贼捕掾—亭丘体系”并存的双轨控制方式。

3.第6章对属吏设置和东汉临湘县廷司法程序提出新说,如本章第1节认为为解决行政事务繁多与吏员编制矛盾,满足行政事务专业化需求,减少行政成本,兼类属吏成为东汉临湘县廷中的主要属吏群体,兼类属吏成为官吏任用制度的重要补充,显示出汉代县廷属吏任用方式的多样化。第3节认为东汉临湘县廷司法程序包括调查程序与审判程序,“告”是报案调查程序的开始,“劾”是审判程序的开始。贼捕掾代表县廷参与案件前期调查,并制作案件“解书”移交给县廷长吏令、丞,参与调查的亭长制作“劾状”向临湘狱提出举劾,案件进入县廷审判程序。



02

主要学术成果

[1]董祯华:《论秦及汉初的临时性供役方式“冗”》,《古代文明》2021年第3期。(CSSCI期刊,本人一作)

[2]董祯华:《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君教文书与临湘县廷内部文书流转新考》,《中国秦汉史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集》,2024年。(国家一级学会年会,本人一作)


2.陈玖颖博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01

学位论文简介

开展全风化花岗岩的改性技术研究,提高其路用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针对粉煤灰改性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分形理论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对粉煤灰+全风化花岗岩路基改性机理、孔隙结构特性、承载特性及渗流稳定性等进行较为系统且深入地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

(1) 引入图像识别技术,深入研究了粉煤灰、全风化花岗岩及改性全风化花岗岩的孔隙结构,指出粉煤灰孔隙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全风化花岗岩及改性全风化花岗岩的孔隙结构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但无多重分形特征,并给出了上述填料在三维空间范围内的孔隙率变化规律。

(2) 引入相似维数概念,建立出粉煤灰、全风化花岗岩及改性全风化花岗岩的孔隙分形维数理论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并引入迂曲分形维数,提出了可考虑孔隙迂曲程度的渗透率计算模型。

(3) 提出了考虑孔隙比和渗透影响的强度经验公式以及一种改性全风化花岗岩路堤工程特性分析的新方法,包括基于路堤边坡双侧破坏模式的路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基于能量耗散的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而借助数值模拟,揭示改性全风化花岗岩路堤边坡降雨入渗特性,分析其稳定性和承载力等随抗剪强度指标、降雨时长和降雨强度等因素的演化规律。

(4) 通过多组不同掺料类型和不同掺比下的改性全风化花岗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CBR试验等,建立出改性全风化花岗岩强度与掺料类型及掺量比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改性全风化花岗岩的最优掺比及其工程特性。


02

主要学术成果

[1]Chen J Y, Zhao H, Zhao M H, Peng W Z, Hou J C. Prediction of permeability for fully weathered granite amended with fly ash by fractal dimensions. Journal of Sustainable Cement-Based Materials, 2023: 12(3):259–270.

[2]陈玖颖, 赵衡, 赵明华. 粉煤灰颗粒图像处理及多重分形特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8(11): 205–214.

[3]彭文哲, 陈玖颖, 赵明华. 基于双侧破坏模式的临坡地基承载力简化分析方法[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9(07): 123–129.

[4]杨超炜, 彭文哲, 陈玖颖. 基于模型试验的陡坡段基桩水平循环响应特性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9(07): 130–137.


3.耿新博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01

学位论文简介

目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研究已成为构筑文化自信、推动民族复兴的时代命题。当下,在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创新领域,对于其艺术、文化因子多是以简单整体的提取,再依靠视觉经验与灵感创造的设计手法融汇,进而再通过类生物基因的“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方式,来表征出具有传统民居意蕴的现代作品,表达出对乡土文脉、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接续。当然,这无疑是一种经过诸多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相关领域内广泛采用、乃至当前依然流行的创作路径。

然而在新时代征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引发的深刻反思,促使我们认识到,这一领域不仅关乎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深深扎根于日常生活、文化意识与审美理念的土壤之中。众所瞩目,当前的传统装饰艺术正逐渐演变成一种能够独立存在、开放性极强且可以广泛应用的视觉设计形式。从传统建筑美学在“重拾营建古建积木”儿童拼搭玩具中的现代再诠释,到近日巴黎奥运会中国国家队“英俑”行李箱对兵马俑铠甲与铜马车装饰元素的跨界融合运用等。这些实例均再次强烈地传递出,它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图案纹样和工艺风格,也不再拘泥于旧有工艺文化框架下的精神内涵。而是在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现代艺术思潮,重新塑造其基本概念与形式观念,重新解读其造型规则和设计法则,结合逻辑与非逻辑的思维方式,充分激发现代人们的潜在创造力。其不仅是一种从意境描述到视觉表达的全新呈现,更是从观念层面深刻改变了传统装饰艺术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含蕴。

因此,就川西民居装饰艺术现代传承的研究而言,本文更多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民居装饰艺术进行的一种审时度势的思考。其内在核心在于挖掘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民居装饰基因,而外在关注点则是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新需求。确切地说,笔者追寻和探索的是与现代产业发展、现代审美方式以及现代设计理念一同相向而行的艺术设计新范式。鉴于此,论文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了川西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现代传承思路。

川西民居装饰艺术作为一种类生物基因的文化基因,其传承的本质是靠不断复制来完成的。然而在复制过程中,遗传是相对的,只有变异与创新才是推动其持续进化的不竭动力。据此,传统文化唯有创新性发展才符合文化进化传承的基本规律。当然,这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创新精神,正如《礼记》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体现出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应对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变革中,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致使其保持着始终的生机与活力。由此,对于川西传统民居装饰艺术而言,它的传承也必将夯实在创新应用的基础之上。

(2)重新界定民居装饰,提出“表皮式装饰”与“图样式装饰”,将生物学中的基因概念、语言学中的层次逻辑建构于川西民居装饰艺术的研究之中。

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首先对川西民居装饰艺术构建起文化基因的视角,并厘清了从文化基因到人类语言再到装饰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廓清了川西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基因及其装饰语言的基本构成与主要特征。其次,本文置身于现代设计的宏观语境之中,以拟语言的方式对川西民居装饰艺术进行了表皮式的屋顶、墙面装饰语言和图样式的门窗及细部图像装饰语言的探索性再分类。这两大类均基于一个共通逻辑,即二维图像式的分类概念。其目的是为了契合当前消费社会中,审美范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视觉转向,即所谓的“图像社会”。因此,对于传统文化中民居装饰艺术的现代承续而言,毫无疑问要对这种视觉转向给予强烈回应。

(3)归纳了“显性传承”与“隐性传承”两种川西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现代传承方式。

本文通过借鉴生物基因显性与隐性的遗传现象,并结合对我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设计中的现实案例进行观察,进而归纳出川西民居典型装饰基因在现代设计中的主要传承方式。研究表明,与生物基因一样,文化基因也遵循着显性与隐性的“遗传”规律。同时,又由于文化与语言所具有的内在结构的一致性,致使语言成为文化传播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媒介。因此,川西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现代传承,也必将借助装饰语言这一媒介,依靠显性和隐性两种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承传。

(4)从视觉经验与灵感创造性的设计研究转向客观评测与理性计量性后的计算机参数化生成式设计研究。

本文试图依据理性的科学实验指导,基于前期常规的实地调研、数据采集和文献查阅等常规方法,进而再采用形态分析、层次分析和形状语法等逻辑思维的逐层推理,结合计算机辅助的生成式设计来进行川西民居装饰艺术提炼与创新图案的生成实验,从而通过规则与参数化设计来深度挖掘川西民居装饰艺术的潜在创造空间,为其在现代设计语境中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5)突破史实陈述,拓宽民居装饰的研究视野,将民居装饰艺术衍生至文创、家居及数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脉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为研究宗旨。

本文将川西民居装饰的历史性整理作为出发点,把服务现代社会与生活、民族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作为研究重点,建构出一套民居传统装饰多元化应用发展的新模式。文章坚持多面向思考、多学科交叉与多范式统合,将川西民居装饰艺术置于大众日常消费的经济化、产业化语境中,借助计算机数字化设计技术,提供一种极为高效的参数化设计解决方案。将计算机参数化生成的千千万万图像方案应用于建筑设计、文创产品、数字设计等领域。无疑,它的利用将大大提升设计效率,拓展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在现代传承的载体与范畴,拓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新的可能性。以此应答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时代命题。

综上所述,为契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川西民居装饰艺术的研究路径与方法论框架。通过融合生物学基因概念与语言学逻辑,以及采用计算机生成式设计,试图重新定义川西民居装饰艺术的设计研究。此过程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传承的表达方式,也为其在现代社会的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02

主要学术成果

[1] 乡村振兴背景下藏族窗体形态分析与设计研究.包装工程,2023.06297-305+313.(第一作者).

[2] 有形与无形之间——西南民族大学校门设计.建筑与文化,2023.08246-248.(第一作者).

[3] 浅析民族地域性景观设计,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暨《规划师》·2016 成都国际论坛 2016.10360-363.(第一作者).

[4] 设计作品.当代电影.2021.0203.(第一作者).

[5] Revitalization and Renovation: Design Practices of Qingchuan Qingxi Ancient Town.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JSS),vol.11, No.12.2023:392-402.第一作者.


4.王帅博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01

学位论文简介

阻尼装置是机械设备缓冲和减振的核心部件,基于电磁感应的非接触式磁电阻尼装置,能够避免速度型阻尼装置常见的摩擦损耗和元件失效等问题。根据其产生电流的形式,可将此类阻尼装置分为涡电流阻尼器(又称电涡流阻尼器)和线电流阻尼器两大类。本文首先提出了工程中常用的四类涡电流阻尼单元的阻尼系数估算模型,然后针对瞬态响应机理问题,建立了管式四极Halbach阵列涡电流阻尼单元及其端部的非线性理论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这些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对高速缓冲过程中的涡电流阻尼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最后分别研究了可调涡电流磁阻尼减振系统(AECDS)和可调线电流磁阻尼减振系统(ALCDS)的非线性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 基于磁路定律,推导出常见的板式、管式、旋转盘式和旋转管式四类涡电流阻尼单元低速下的阻尼力估算公式。随后深入分析了影响上述四类阻尼单元阻尼力的关键因素,并揭示了四类阻尼单元的阻尼密度与无量纲几何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2) 从麦克斯韦-安培方程出发,推导了匀速状态下管式四极Halbach阵列涡电流阻尼装置的非线性稳态理论。针对不同需求,提出了不同参数的理论模型,并给出了Halbach阵列阻尼单元和端部的磁场分布、电流密度、以及阻尼力三者随速度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形成了匀速状态下完整且准确的管式四极Halbach阵列涡电流阻尼器的理论模型。并在端部电磁场的分析过程中,首次提出伪周期的概念。

(3) 在稳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非匀速运动状态下管式四极Halbach阵列涡电流阻尼单元和端部的非线性瞬态响应理论模型。据此提供了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磁场分布、电流密度、以及阻尼力三者随时间和位移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形成了此类涡电流阻尼装置的完整理论模型。此外,通过匀速和非匀速状态下的端部理论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伪周期概念在Halbach阵列端部磁场分析中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为这一概念在其它应用类型中(如直线电机等)的推广提供了范例。

(4) 通过试验测试和有限元仿真,验证了管式Halbach阵列涡电流阻尼装置理论模型的准确性。研发的试验方法可测得永磁体与导体之间空气间隙处的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不同类型不同工况的位移荷载激励试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非线性理论模型的通用性和准确性。

(5) 分别对管式四极Halbach阵列涡电流阻尼装置和旋转管式涡电流阻尼装置的缓冲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试验验证。直线缓冲分析过程中,推算出了较难测试的冲击力时程曲线。旋转缓冲分析给出了控制此类旋转体所需的阻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并通过实测验证了缓冲效果。

(6) 通过理论分析和样机试验,分别研究了可调涡电流磁阻尼减振系统(AECDS)和可调线电流磁阻尼减振系统(ALCDS)。AECDS便于灵活调节,但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供电,若不对电磁铁采取散热措施,则该系统的阻尼密度相对较低。ALCDS通过调整外电路的负载值,就能大范围调整系统的阻尼系数。


02

主要学术成果

[1] Shuai Wang, Zhengqing Chen, Wenxi Wang* et al, A novel enhanced torsional eddy current damper for fixed-axis rotation control of rigid bodies, 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2024.

[2] Shuai Wang, Hongyi Zhang*, Zhengqing Chen et al, Simplified Nonlinear Damping Force Formula for Rotary Eddy Current Dampers and Comparative Hazard Analysis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 with Fluid Viscous Damper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24, 150(4).

[3] 沈龙江, 王帅, 陈政清, . 轨道车辆用电磁式电涡流减振器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2, 19(5): 1433–1441.

[4] 王帅, 张弘毅, 陈政清. 环形永磁体的拼装装置和拼装方法. 中国专利. 发明专利, CN114334345B. 2022-09-16.

[5] 王帅, 张弘毅, 黄智文等, 一种多极管状永磁体及其装配装置、装配方法. 中国专利, CN114429848B. 2022-12-13.

[6] 王帅, 张弘毅, 陈政清. 一种弹力驱动试验台架及其使用方法. 中国专利. 发明专利, CN114397177B. 2022-08-12.

[7] 王帅陈政清, 封周权等. 一种变刚度变质量变阻尼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及其设计方法. 中国专利, 发明专利, CN113638515B. 2022-06-21.

[8] 王帅, 张弘毅, 陈政清. 用于海上吊装设备的配重装置及其配重设计方法. 中国专利. 发明专利, CN114890329B. 2022-12-13.

[9] 王帅,张弘毅,陈政清. 一种温度可调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中国专利, 发明专利公开号: CN116610164A. 2023-04-20.

[10] 封周权, 陈政清, 王帅. 一种磁力丝杠式轴向电涡流阻尼器. 中国专利. 发明专利, CN112855821B. 2022-10-28.

[11] 王文熙, 陈政清, 王帅. 一种阻尼特性设计方法及耗能放大型扭矩电涡流阻尼器. 中国专利. 发明专利公开号: CN115654050A. 2023-01-31.

[12] 陈政清, 沈龙江, 王帅. 减振器阻尼系数可调节的车辆悬架及协同设计方法. 中国专利. 发明专利, CN112855821B. 2021-07-23.


来源 |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 | 曾富
责编 | 张小慧 唐亚维
 



点击二维码关注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