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山东 憨仲 ‖​“赃官”蔡澍

文摘   文化   2024-05-05 19:48   山东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赶快点击蓝字关注吧~

东  方  新  韵

让写作

成为习惯

让灵魂

拥有温度


文轩随风远行  
                                 

“赃官”蔡澍

 文/憨仲 



村北有一条常年淌水的大沟,乡亲们都叫它北沟。在沟西的地片里,散布着大大小小的五十多座坟头,这就是我们高塘村除了石家老墓田之外的第一大茔地,叫蔡家茔。


说起我们村的蔡家门,不是原来的坐地户,是从山东高苑那边一个叫白家坞的村子迁来的。过去,那地方经常遭水灾,好多人都想离开那埝子。清朝雍元年,蔡家门里出了个进士,名叫蔡澍,字如霖,他于雍正十三年被授予江阴县知县,一下子就干了九年县令,颇有政声,史书记载:“妇孺咸识其面,事至裁决如神”。他在任其间,带领当地百姓修理城池,疏浚河道,修建文庙,鼓励读书,把江阴县治理的井然有序,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至今,在江阴县人们还念念不忘蔡知县集资修建了楚相河大桥,重修了澄江书院,还有为“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整修陵墓,再立墓碑的事,致使这一古迹因其而未能湮灭。凡是读过春秋战国史的人都知道,战国时期的楚令尹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并称为“战国四君子”,显赫一时。按照太史公的说法,春申君以“游学博闻”、“辨智”和治国雄略而著称,深得楚王的赏识,封于江东郡。其苦心经营十余载,开发治理江尾海头,至今江明仍以其名命之。相传春申君罹难后,他的灵柩就葬于君山西麓。蔡澍上任后的第二年,他访得春申君陵墓在辖地内,唯恐古迹失传,便在东岳庙正殿“岱岳殿”前的右侧,再立“楚春申君黄歇之墓”的石碑,今天人们看到的这方石碑,就是蔡澍的功劳。我想,假若说黄歇地下有灵,应该十分感激蔡大人的。



真正让蔡澍名扬天下的,完全不在于他显赫的政绩,而是一道叫“过桥鳝”的地方名菜。说起来,蔡澍这个人不光是喜欢舞文弄墨,而且还是个有名的美食家。有一天,他下乡勘查农情,看见稻田里有黄鳝窜来窜去,于是便吩咐衙役提了一些带回县衙后花园养了起来。从蔡澍大修文庙的事上大家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尊孔之人,因此每逢祭孔大典,更是恭敬虔诚,事必躬亲,每每都是亲自带领官吏和士绅穿“棂星门”、“过三桥”、至大成殿进行祭拜。完毕之后,他必定设宴招待同去的士绅,年年祭孔后的宴请成为了蔡澍家的一件大事 。这年,蔡澍发下话来:宴席一定要变个花样。这下子,可难坏了他的家厨。家厨挠头抓腮:那什么新鲜花样的菜来招待主人的客人呢?这成了压在家厨心上的一块石头。那边的祭孔马上就要开始了,这边的厨子却急得团团乱转起来,苦思冥想中不知不觉地撞进了县衙的后花园。当他看到玲珑剔透的假山、灵巧别致的拱桥、鱼池里上蹿下跳的黄鳝时,顿时思路大开。他想:夏天的黄鳝营养丰富,祭孔之人必须“过三桥”才能步步高升,飞黄腾达。想着想着,他一拍脑瓜:有了。他决定以鱼池里的黄鳝做主料,烹制一道色、香、味、形、意俱全,且寓意深刻,非同寻常的菜肴,他将黄鳝切成片,先行腌渍,尔后进行多次爆炸,然后再将起烩焖至酥,使其形尤若拱起的小桥。祭孔后的宴席开始了,这道形美香浓,鲜酥无比的无名菜随之送上了桌,客人食罢无不拍案叫绝。蔡澍询问家厨这道菜叫啥名字,家厨随口说道:“过桥鳝"。同时将他的创意也说了出来,蔡澍和客人听了更是夸奖不已。事后,蔡澍对这位给自己争了光的家厨进行了奖赏。由此,“过桥鳝”便闻名于世,流传至今。后来又经过江阴厨师的不断加工、提高,“过桥鳝”成为了江阴的一大名菜。现在已经被编入《中国菜谱、江苏卷》成为了江阴及周边地区各大酒店宴席上必上的一道大菜。 



可惜的是,蔡澍的这道家菜,他家乡的乡亲们却无缘口福,当然这与鲁中一带没有原材料不无关系。打我记起来,蔡家的红烧猪头肉还是在当地很有些名气的。小时候我就总是缠着大人到后街上去买来解馋。


好了,话一扯就拐了弯,咱还是正儿八经地来说说蔡澍蔡大人吧。最早知道蔡澍是在七、八岁的时候,那时村子里没有什么娱乐,乡亲们一到晚上就是凑到大街的十字路口拉呱,天天是东扯葫芦西扯瓢,没个正话题,只要能消磨时光就行,没有人去较真。也就是在那时候,我从大人的嘴里知道了后街的蔡家门里历史上曾出了赃官,并有鼻子有眼的讲了许多有关他的贪赃逸事。我记得,那晚上元祚爷曾讲了这么一段有关蔡赃官的事:蔡赃官在南方当知县,他贪赃枉法,刮地三尺,搞得百姓民不聊生,据说他贪污的银子堆积如山,仓库里都装不下,终于激起了民愤,百姓揭竿而起,要取他狗命,吓得屁滚尿流,连夜带着家眷逃回了他事先早就找人看好的风水宝地——长山县的高塘,也就是我的故乡。据传说他回到我们村住下后,有一次邻居出栏,粪土状若山,他倒背着手走过来说:“你出的这栏粪,还不如我在江阴闪下的银子多呢”。究竟这事是真是假,谁也没有去考证过,是有人杜撰,还是确有其事,反正在我们村里谁也不愿提及他,后来甚至乡亲们连他的名字叫啥都说不上来了。不过一提蔡赃官却无人不晓。



关于蔡赃官叫蔡澍的这档子事,我也是近四、五年才了解的。前不久,周村区选编了一本《周村历代诗词选》,我看到里边选了蔡澍的两首诗,并在诗后的注明中说到他是我们村人。于是我便对他的人和事注意了起来。


前些日子回乡下去,我又去村西头蔡澍后人的蔡兆武家串门子,从中又了解了一些有关他的事。他告诉我:“蔡澍的坟墓就在蔡家茔的西南角,坟头大约六米高,直径得二十多米,是茔地中最大的一座,在他的墓前竖存一座高达三米多的石碑,上面还有圣旨的字样。”他停了一会又告诉我:“小时候国共两党打仗时,蔡澍的坟上被人挖了一个藏身洞,每次战斗结束时,我便跑去拾弹壳。当时,周围的地片很空旷,站在他坟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在蔡兆武的记忆中,碑文上记载着蔡澍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分别叫一龙、一凤、一振、一奎。碑上除了记载他任江阴知县外,还任过常州知府。


在我们村西有一条常年淌水的大沟,叫鸿沟。我们村的人若是去周村街赶集上店,十分不方便,蔡澍的长子蔡一龙看到这种情况后,自己出资在此修建了一座桥梁,叫聚文桥,人们为了纪念蔡一龙的善举,在桥东头为其竖起了一块功德碑。这块碑我去寻找过,有人说文革中被人推倒埋入了地下,也有人讲早在大炼钢铁那阵子就被砸烂毁掉。虽然没有了文字记载,至今人们从这座桥上走过的时候,仍然能说出是一个叫蔡一龙的人修建的,却很少有人将他与那个“赃官”联系在一起,打死也不会相信,一个人所共知的大贪官怎么会教育出这样的儿子?



许多资料上表明,蔡澍为官廉洁,且能诗善文,昔有《贻安堂稿》文集,并撰有《阎陈二公祠记》、《重修书院记》等多处碑文,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蔡澍有着过人的文辞,飞扬的才华,像这样一个才华横溢、饱读诗书的尊孔之人,怎么能去违背师道,去做出那些鸡鸣狗盗的可耻行为呢?最有说服力的还要数在“文革”中掘了他的坟墓。过去,人们以为他是赃官坟墓里一定有许多随葬的金银财宝。因此,红卫兵去扒他的坟时,革委会的头头们唯恐小将们私吞或藏匿了墓中的随葬品,专门前往当监工,可是当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灰渣封闭的墓穴打开时,除了一具白骨,什么也没有。沮丧的人们只好将灰土进行了回填,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一个堂堂的知县,坟墓里连一般人的随葬品都没有,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其实,答案十分明了,一个清白之人怎么能叫铜臭玷污了自己的灵魂呢?起码,我是这么想的。


作者简介:憨仲,山东淄博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残文联副主席、《东方散文》杂志总编辑。出版有“乡村三部曲”、“齐风三部曲”、“杖行三部曲”等文学专著20余部。



主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承办:山东省淄博市残疾人文化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澳大利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山东省淄博市齐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社长:谭延明

顾问:林非   许晨   憨仲

主编:兰心

编委:杨玉泰  白冰  国哥  陈庆连  张广利  丁素

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

                    温馨提示

1.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拒绝一稿多投,凡是一稿多投者,一经弹幕,将列入不守诚信行列,不再选用其作品。

2.来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如有高清配图也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

3.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东方散文杂志、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

4.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东方新韵,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东方新韵
《东方散文》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