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以生命韧性为榜样,才是教育的良性循环

文摘   2024-12-21 22:25   上海  

当父母以生命的韧性为榜样,孩子便在责任与自主中茁壮成长。
重视自我修养与生命状态的提升,才是实现有效教育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爸爸在读 原创:沙滩

嘿,我是coken。
从父亲角度分享有深度思想、独立思考,带读者看当下自己和孩子未来。
昨天下班和朋友在tims喝咖啡时候,我说我这次可能自己不想留了,让时间去处理这当前无意义的人和事,有因必有果,各自承担。
任何结果对我来说都是好事,他说从内心佩服我:
我的人生时刻都有自己的目标并定位,很多时候自己主动做难而正确的事
确实活着是一种状态:
自己今早上4点半起来看openai sam解释新一代推理模型o3和o3-mini后,自己对模型训练和美国那边进行沟通最新思路,感觉人生睡觉都是多余的,算对AI热爱一种极客表现。
遵循内心,在困难里保持微笑,我相信困难总会过去,做正确的事。
让我想起《商业周刊》创始人、作家金惟纯的教育理念,借此分享给我的读者朋友们:

我们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是一个对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有适应能力的人。

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可能经历过太多事,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认知。

孩子看到我们这样活得不错,就会愿意跟随你,变成一个愿意负起责任、有适应能力的人。

剩下的事情,孩子自己会去找到他的出路,这才是良性循环。

生命的适应力是永远对孩子有用的,所以作为我们自己,要重视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自己产生变化以后,孩子教育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1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展现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要让孩子看到,作为父亲是一个能够面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并且具备适应能力的人。

孩子会觉得我们自己这样的生活状态很好,愿意变得和我们一样。

这种正向的影响,会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愿意负起责任、具备适应能力的人。

至于未来的事情,孩子会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这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环。

一个拥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会逐渐学会或习得“要么行动、要么接受”的能力。

孩子会变得很灵活,适应力也会变得很强。

当他看到我们自己面对不顺的事情时,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解读,甚至从中找到幽默感

这样,他的内心便有了允许和接纳,最终找到新的出路。

孩子不一定需要成为和父母一样的“学霸”,也不一定为了工作拼尽全力到极限。

那些具体的技能和成绩,他不一定需要学到。

然而,生命的适应力却是永远对他有用的。

因此,我们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重视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自身发生变化后,很多教育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我们需要“修好自己的功课”,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状态变好。

当你的生命状态变好后,孩子的成长过程反而不需要过多干预。

如果父母自己活得状态不好,却试图去教孩子,基本上就是妄想。

许多父母在育儿中适得其反,因为他们总是做得过头。

事实上,我们应该避免过于热衷于扮演父母的角色,而忘了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

活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中国从古至今教育的核心主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活出一个好样子”。

儒家的传统教育本质上就是告诉我们,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活出一个榜样。

如果父母能够活好自己,那么齐家、平天下、治国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道家强调修出一个“真人”,佛家则修出一个“菩萨”,这些都来源于活出生命真正的样子。

而我们当今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延续到工作阶段,却很少有内容与“活出一个好样子”相关。

2

从历史上看,最重要的一件事已经被遗忘,那就是如何把自己的人生活成应该有的样子,让生命绽放。

这种能力才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

就像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所说,他并不是在雕一个东西,而是在石头中发现本来就有的形象,然后把多余的部分去掉

这种“去掉多余”的过程,正是老子所说的“为道日损”。

“损”就是把那些不需要的部分去掉。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最美的形象,它原本就在“石头”中。

我们需要看到并浮现出这样的形象,而不是一味地从外部搬运知识,试图解决问题。

从生命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为学日益”,而是“为道日损”。

这意味着一种内在自我的清理过程,清理掉那些堵塞的东西,才能让生命的能量流动起来。

这种清理最终会带来一种“空性”。

生命的最高效能,其实就是这种空性

通过整理、清理,不断减少生命中不必要的杂质,最终变得空灵。

当生命达到空性时,就能够真实地活在当下。

因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清理,为道日损,直到最后变成空性。

最好的父母,就是那些拥有空性的父母。

写在最后

如果我们要成为这样的人,首先要让自己变成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并且活出这样的样子,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的焦虑和担心灌输给孩子,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就会完全屏蔽这些的影响。

最终,我们可能会感到孩子不把自己当回事,而我们与孩子之间便开始产生对抗。

作为父亲,在孩子面前展示积极应对生活变化的能力,我们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和适应能力,还能促使孩子自主寻找人生路径,形成良性循环


订阅《爸爸在读》

每日精选值得你阅读的深度好文

帮你跳过那些不值得阅读的内容

实践智慧 胜于空谈 父亲的认知觉醒


推荐阅读

浅谈接下来的10年,我们对孩子培养思路

爸爸在读
在平凡世界,向上生长,为未来的你,做榜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