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读 原创:回忆
被看见不仅仅是表面的关注,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与认可。
最近我读到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提出了一个使我深思的观点:
人,终其一生的追求就是“被看见”。
被别人看见,被自己看见。
回顾自身与他人的互动,会发现那些真诚的鼓励与及时的回应,正是滋养内心力量的源泉。
尤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的每一次关怀与肯定,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回想一下,自己在与他人相处时,总有某个人给予鼓励并及时回应,这是否让自己感到更加开心与自信?
这是因为别人的看见、鼓励和及时回复在滋养着我们,使我们因被滋养而变得更有力量。
虽然内在的自我最为重要,但外在的被看见同样不可忽视。
同样地,孩子更需要“被看见”和“被爱”,这是人的天性。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点滴中,让他们感受到被欣赏、被尊重、被看见和认可,孩子们便会拥有更强的安全感,也更容易激发自身的潜能,努力做得更好。
2
我曾听过一个动人的故事,也曾讲给我十一岁的女儿听过。
她听完后的反应与故事中的小女儿如出一辙。
故事讲述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儿,她的妈妈因为长期出差,给她讲了一个温馨的睡前故事:
“有一天,孩子家门前停下了一辆大卡车,车厢缓缓打开,里面堆满了100元人民币。这时,一个陌生叔叔从车厢里走出,对妈妈说道:‘我愿意把火车上的所有钱都给你,只要你愿意将你的女儿交给我。’然而,妈妈紧紧抱着女儿,坚定地回答道:‘无论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会把我的女儿给你!请你离开!’”
女儿听后惊讶地问:“妈妈,我有这么值钱吗?这是整列火车的钱啊!”
妈妈温柔地回应:“是的,在妈妈心中,你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那位小女儿听后欣喜若狂!
滋养孩子其实如此简单,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有意义的睡前故事,都能深深触动孩子的心灵。
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被父母的关爱所滋养。
而如果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也有其他办法),他们可能不会像小孩子那样被故事轻易打动,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有效地滋养他们。
3
许多读者常常抱怨孩子不爱穿秋裤、早上起床迟缓、做作业拖沓、吃饭慢吞吞等问题。
其实可以通过停止批评和训斥,逐步改善了这些状况。
过度批评和说教是一种破坏性的思想,只会制造负面情绪,对孩子毫无益处,反而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批评越多,孩子越是与父母对立。
例如,针对起床问题,我老婆不再等到时间紧迫时才拼命催促孩子,而是早早地温柔唤醒她,与她互动,告诉她:“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宝宝,起来挑战一些自己吧”
确保孩子真正清醒并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后,媳妇才会开始收拾自己。
当孩子准备好出门时,我会给予她满满的肯定:“老爸,为你感到非常幸福,你每天早上总是这么准时地和我一起出门,谢谢你!”
这些充满爱的言语,每次都能激励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
孩子的情感极为纯粹而细腻,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谁露出笑脸,愿意靠近谁,这便是他们内心的底气所在。
如果我们对孩子缺乏足够的爱,他们的内心将难以获得安全感,也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需要温柔地回应他们的情绪,而不是否定或忽视。
最终,你会发现,被滋养的孩子内心必定是强大的。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的帮助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被看见与被认可,从而拥有面对生活起伏的勇气。
即使遭遇失败,孩子也知道有家人的支持,可以重新站起来,勇敢面对挑战。
我们要相信,孩子内心的强大与积极,是通过无数次的肯定和爱的滋养积累而成的。
如果你觉得孩子没有明显的改变,那一定是他们被滋养的次数还不够!
我的女儿现在可以协助我做很多事情,比如周末她会做西红柿炒蛋。
我对她说:“女儿,你真的很棒啊!”
她听后非常自豪,然后会高高兴兴地去寻找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
只要我和她妈妈能够看到她的努力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关注,我们会真实地表达父母的感受。
她会因为我们的看见和肯定,主动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写在最后
孩子们渴望的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心灵的共鸣与被看见。
作为父母,我们的每一次关注、每一句肯定,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如我前面所说,孩子内心的强大与积极,源自于无数次爱的滋养与认可。
当我们用心去看见他们,用真诚去回应他们,孩子们便会在爱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展现出无限的潜能。
因为,唯有被看见,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力量,从而不断超越自我,绽放最美的生命光彩。
订阅《爸爸在读》
每日精选值得你阅读的深度好文
帮你跳过那些不值得阅读的内容
实践智慧 胜于空谈 父亲的认知觉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