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无条件的爱会影响孩子自驱力

文摘   2024-11-28 21:07   上海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有边界的爱与有温度的规则的完美融合,既要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又要培养他们直面现实的勇气。

这种教育观念超越了简单的严厉与宽容的二元对立,指向了一个更高的教育境界。

爸爸在读 原创:冬季登山

嘿,我是coken。

实际上,很多人歪解了"无条件的爱"。

这个概念针对的是人,而不是行为。

不是说孩子做什么都可以,而是孩子做错事,当然要制止他的错误行为,纠正他的错误,甚至会有惩罚。

而同时,家长仍然要让孩子知道,爸妈不会因为你做错事,就不爱你

真正的爱,不是无条件的给予,而是有原则的引导。

过度的宽容和所谓的“无条件的爱”,在我看来,是不合理的。这样的父母其实很容易破坏孩子的自驱力,看沈教授视频,手动整理给读者。

1

很多现在的人觉得,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特别严格,导致了他们的讨好型人格。

所以自己作为父母后,他们现在对孩子给予自由,宣称无条件的爱

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首先,所有的爱其实很难做到完全无条件。

我爱你,当然希望你能感受到我的爱。

将来养老时,我不需要你回报,但我希望你能肯定我这个父母做得还不错。

而不是说无条件的爱就任由你怎么发展,我不断地给你,而不期待任何回报。

不要那么虚伪,我们是需要回报的,只是不是物质的回报而已。此处应该有人会在评论区反驳

现在很多所谓的教育言论,常常是发现一个错误,然后认为如果反过来做,就不会犯这个错误。

其实不是这样的。

今天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如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小时候一直被强调成绩很重要,结果他最后厌学了。

于是他们反思,不能只强调成绩,其实要抓的是他的学习习惯。

所以,他们就跟孩子讲,成绩不重要,养好学习习惯就可以了。听上去似乎改变了,然后天天说:“你坐姿要端正,写字要规范。”

考完试后又说成绩没关系,父母已经很满意了,但希望把习惯养好,把卷子整理好,是不是更好?

读者朋友如果认真看评论,你会发现一直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觉得只要不在乎孩子的成绩,就是好父母。

其实,这两者没有关系。

你会发现,这样的父母其实很容易把孩子搞坏。

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叫自驱力

孩子如果有学习的自驱力,学习习惯会好,成绩也会好;如果没有自驱力,学习习惯和成绩都好不了。

所以,你说:“我太在乎成绩了,我不要去在乎他的学习习惯,我说成绩不重要。”

其实你伤害的是同一个东西,而且会让情况更加混乱。

你又要他学习习惯好,又说不在乎成绩,那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你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也容易出问题。

所以,我们今天教育孩子很多的反思,其实要打个问号。

2

我们的孩子并不完全需要无条件的爱

当孩子在0到6岁的时候,因为还没有上学,我们就觉得这也听他的,那也听他的。

长大一上学我们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可不听自己家孩子的,要求他早上几点起床,要求TA做到哪些。

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要严格了。

可是你0到6岁给孩子那么多的权利,孩子觉得这是正常的。

你突然把这些自由都剥夺了,TA很难受。

所以他上小学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阻力,这个阻力不仅来自学校,还有他人生的彻底改变。

所以,我曾经一直在说,教育孩子其实要权责力一致

当孩子能承受多少责任,就给他多少权利。

他在吃饭都不知道应该吃什么的时候,就不要问他:“宝宝,你是吃这个还是吃那个?”准备好吃的,该吃就吃,吃完就算。

我个人观点,有的时候我们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听孩子的,这也是不对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看责任权利

我经常跟自己女儿讲:“你要让我看到你能承担这个责任,我就能给你更多的权利。

比如时间安排,如果你自己时间安排得越来越好,父母就可以允许你自己来安排。

虽然你的时间安排和父母想象的不一样,我觉得应该是两个小时看书,两个小时画画,中间休息一下。

结果你一天全看书,一天全画画,但你最后还是把任务完成了,也可以。

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因为你自己觉得是平衡的,也是很好的。

但完不成,就要承担责任

写在最后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而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真正的智慧在于平衡爱与规则,让孩子在自由中学会自律,在约束中找到自我。


订阅《爸爸在读》

每日精选值得你阅读的深度好文

帮你跳过那些不值得阅读的内容

实践智慧 胜于空谈 父亲的认知觉醒


推荐阅读

为什么我们接受不了孩子的平凡

爸爸在读
在平凡世界,向上生长,为未来的你,做榜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