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未来,不是取决于家庭的贫富,而是取决于我们给予的精神世界有多宽广。
嘿,我是coken。
生活的艰辛可以磨砺意志,但不该摧毁梦想;物质的匮乏可以激发动力,但不该否定价值。
我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成为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扇窗,而这扇窗的宽度,决定了孩子未来能看到多远的风景。
许多人以为贫穷限制了孩子的未来,其实限制孩子的不是贫穷本身,而是对贫穷的错误认知。
有的父母在贫穷中保持尊严,教会孩子坚韧与奋斗;有的父母却让贫穷成为否定自我的理由,把自卑注入孩子的血液。
这就是为什么在相似的物质条件下,有的孩子能把贫穷变成动力,有的孩子却把贫穷变成了枷锁。
上周末在商场买蛋糕,在排队等付款时,一个小男孩拉着妈妈走进来。
妈妈不断叮嘱小男孩说,说好了,进来就买一个棒棒糖,不准乱要东西。
小男孩说,知道了,知道了。
两个人走到柜台前,突然看到旁边的冷藏柜里有一个巧克力芝士蛋糕。
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蛋糕看。
小男孩对妈妈说,我不要棒棒糖了,想要这个巧克力蛋糕,就要这一小块就好。
妈妈看了价格后,脸色立刻变了,说道,一块蛋糕要四十多块,都能买一袋大米了。
不买,买不起,等下次再买。
小男孩很伤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看看周围的人,低下了头。
妈妈拉着小男孩去付了棒棒糖的钱,拖着小男孩往外走。
到商场门口时,小男孩回头又看了一眼那个蛋糕,妈妈使劲拽着他说,看什么看,不要再看了,多丢人。
那一刻我很想叫住那个妈妈说,丢人的不是孩子,是大人。
我很想对那个妈妈说,既然带孩子来买东西,为什么不能满足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
我们摧毁的不是孩子对物质的渴望,而是摧毁了他的自尊心。
这个孩子在这样的记忆下,要么未来对物质有着无尽的贪欲,不断地去填补童年的缺失,要么就认定自己永远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
这两种结果都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任何帮助。
2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遇到超出家庭消费能力的东西时,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欢,可以试着买给他。
可以告诉孩子,这个东西确实超出了我们平时的消费范围,但是既然今天来了,看到了你这么喜欢,妈妈愿意为你付出。
因为你值得拥有,将来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一定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底层的认同,而不是否定。
我们常说的贫穷,不是物质的贫穷,而是精神的贫穷。
如果精神得不到滋养,孩子将来就不会有改变生活的动力。
父母的三观是孩子生命的起跑线。
我经常骑着电瓶车送女儿上竹笛课。
路上女儿说,爸爸,为什么别人家都开小汽车送孩子,我们只能骑电瓶车,我说爸爸正在努力工作,希望以后也能开车送你。
不过我相信你长大后一定能买得起小汽车,到时候你开车带着爸爸兜风,爸爸一定特别骄傲。
有些贫穷的家庭会出很努力的孩子,很优秀的孩子,因为思想境界不一样。
思想境界真的决定了孩子的起步点,别让自己狭隘的认知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始终是孩子最重要的引路人。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起点,但可以决定思想的高度;我们也许给不了孩子富足的物质,但一定要给予丰富的精神世界。
当我们正确对待贫穷的时候,贫穷会成为一段珍贵的人生经历;当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时,困境会成为孩子成长的营养。
真正的教育不是教会孩子怨天尤人,而是教会他们在逆境中看到希望;不是让孩子学会妥协现实,而是教会他们用努力创造未来。
因为终有一天,当这些孩子回首往事时,会发现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们坚韧而优秀的品格。
订阅《爸爸在读》
每日精选值得你阅读的深度好文
帮你跳过那些不值得阅读的内容
实践智慧 胜于空谈 父亲的认知觉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