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读 原创:戈壁
这个世界里,深度思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自我创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石。
深度思考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每一个不愿动脑的瞬间,都是智慧流逝的机会。
当我们发现孩子不愿意动脑筋时,其实真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自己孩子背后的原因,去分析观察,而不是焦虑。
也是很多读者提问:我家孩子不喜欢动脑筋,稍微遇到有点难度的题目就不愿意思考了,该怎么办?
我们面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孩子“不愿意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
这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孩子缺乏学习兴趣或动力那么简单,更需要全面探讨其背后的多重因素。
可能涉及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如对失败的恐惧、自我效能感的不足,或是过高的自我期望。
一、思考上的懒惰
表现为孩子不仅在数学上不愿意深究,其他科目也是如此,只愿意做那些一看就能找到答案的题目。
“懒惰”属于孩子教育中的深层次问题。
我个人认为最大影响就是心理和娱乐资源:
1、心理因素孩子可能因为过去的失败经验而对动脑思考产生畏惧,担心再次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心理负担会使他们选择逃避复杂的任务,转而寻求轻松的解决方式。
此外,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的低下也会加剧懒惰倾向,让孩子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挑战性的任务,从而选择放弃。
2、娱乐资源因素也是导致孩子懒惰的重要因素。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游戏等容易让孩子沉迷,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少了用于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精力。
这种即时满足的娱乐方式,使得孩子更倾向于选择轻松、快速的活动,而不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的学习任务。
二、注意力长期分散
孩子表现为难以集中精神。
坐不住,做一道题就玩几分钟,去吃东西、上厕所,结果半天时间过去,连普通题都做不完,更别说深入思考了。
这种习惯延续到初中后,虽然可以坐稳,但依然难以专注于思考。
从脑科学角度看,“专注的思考”会让人感觉疲惫。
通俗来说,一动脑子就会犯困,思考时脑袋疼。
三、孩子的作业量过大
作业量超出了“精工细作”的范围。
补习班和校内作业双重压力下,作业都做不完,哪还有时间去深入思考呢。家长需要自我检查是否存在这个问题。
四、长期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导致大脑反应迟钝。
这一点可以通过你自己在床上玩手机,自身熬夜的经验得到验证。
2
如果我们自己在排除了以上常见因素后。
主要原因可能是畏难。
比如说数学是一门充满奇妙但也让人望而却步的科目。
孩子在五年级、八年级、高二这些关键节点,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其实这并不考验智商。
只要智商处于均值,方法得当,环境不拖后腿,大多数孩子都能学好数学。
然而,有些孩子学习效率极低,甚至没有深入学习数学的机会,更别提兴趣了,结果简单粗暴地总结为“果然不是学数学的料”。
这里分享网友的观点,我认为是一个解决孩子畏难思路:
面对孩子的畏难情绪,我们需要协助他们选择那些“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对于暂时难以完成的题目,可以先暂时放一放。
这也考验了我们为孩子制定目标的合理性。
那些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完成的目标,称之为“无效目标”。
例如,有些教辅资料将内容分为基础、提优和压轴三个部分。
当孩子因畏难而不愿深入思考时,可以先略过所有压轴题目,专注于提优部分进行深入学习。
如果提优部分仍然觉得困难,则退回到基础部分。
这样做可以确保孩子先将当前阶段的内容掌握到最佳状态,再通过常规的限时训练,逐步提升难度,逐步攀登学习的“坡”。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孩子不仅能够建立自信心,还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如果有机会的话,尽可能的培养真正的兴趣。
兴趣建立在能够【深度接触】的基础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就像许多孩子刚开始学围棋时非常有热情,但练了两个月觉得枯燥就放弃了,原因本质上是相同的。
只有在有机会进行深度接触的情况下,兴趣才会逐步形成。
有了兴趣,孩子才会主动学习。
这种动力如果不持久,只属于低层次的兴趣,很容易因为遇到困难而中断。
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即使获得一点点成就感,也能驱动孩子继续学习,逐步培养出真正的兴趣,最终实现自我驱动。
写在最后
订阅《爸爸在读》
每日精选值得你阅读的深度好文
帮你跳过那些不值得阅读的内容
实践智慧 胜于空谈 父亲的认知觉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