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上海人移居沈阳,他咋想的?

楼市   2024-11-07 15:06   辽宁  
最近几天,在抖音上刷到了一位博主,81年生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今年三月从上海来沈阳正式定居。他在11月1日发布了第一条视频,每天一条的更新频率,主要讲的是为什么来沈阳、现在在沈阳的生活状态以及一些日常。
两天前我关注他的时候,他的粉丝只有900+,今天再看,粉丝数量超过了1800。第一条关于解释为什么看过了很多城市,最终选择来沈阳定居的原因的视频,点赞数超过了6700,收获了5600多条评论,转发量接近2500
我也很好奇,虽然这几年沈阳建设发展得很好,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沈阳定居,但是如果说能吸引到在一线城市打拼多年,正是职场经验和人生阅历巅峰期的人定居沈阳,私下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小疑惑。
也许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透过这位博主的视频,我也想真实地还原一下:80后从上海移居沈阳,他咋想的?

落定沈阳
医疗资源+房价指数成决定性因素



谈及移居沈阳,博主说因为有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在身边,所以医疗条件是定居的首要考虑因素。在他看来,除了北京和上海,在医疗条件这方面,沈阳是有能力有资格和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掰一掰”手腕的。
从最新公布的“中国百强医院排名与城市分布”榜单来看,排名第16位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排名第33位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无疑是整个东北地区医疗条件“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数据显示,沈阳拥有42家三甲医院,在数量上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杭州、南京、西安、天津,排名全国第九。要知道,这些城市中,只有南京和沈阳的常住人口没有超过千万。南京的常住人口比沈阳多了30多万,三甲医院数量也不过只比沈阳多了一家。由此看来,沈阳的人均医疗条件水平即使是放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沈阳医疗卫生机构共有5583个,床位79840张。在分级诊疗建设行动的推进下,沈阳组建了19个城市医疗集团、4个县域医共体,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事实上,“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不但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也让沈阳人真正感受到了分级医疗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近些年,一些外地人移居东北或者在外打拼的东北孩子回家都会首选沈阳,也有很大原因是沈阳在房价指数上的竞争力。

博主的评论区里有一条引发了高频讨论的上海网友留言:15000-16000是买还是租,一平方还是整套?起因是博主说,很难想象一个9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只需要一万五六就能买到地段、配套设施都不错的精装修新房。

评论区争论的焦点在于“买”还是“租”,“一平方”还是“整套”。显然,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要么是被曾经鹤岗的“白菜价”房子先入为主了,要么是真的对于沈阳的认知太少,还停留在概念和书本阶段。

沈阳市房产局表示:今年1至9月份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收窄14.2和3.1个百分点。特别是10月份实现了今年以来单月同比的首次正增长,商品房销售均价10129元/平方米,同比止跌持平,重点楼盘月到访量同比增长50%。对于百姓来说,房屋价格的稳定也会带来更稳定的生活状态,减少情绪和心态上的波动,给生活以更多的向往和动力。

一个更能直接表明沈阳购房性价比的数据,来自财联社发布的《2024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租售比》。其中显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各省市统计局发布情况,2024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均值11.87,沈阳为6.45。分析认为,“6”附近是我国房价收入比比较合理的数值,长沙和沈阳是典型代表城市。相较于北上深“26+”的数据,在沈阳购房无疑压力更小,房价占比家庭支出更合理,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

图据网络

发现沈阳
教育资源+物价水平是隐藏款“盲盒”


从一个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博主因为考虑父亲身体而格外关注医疗,也有人是因为子女上学而尤为重视教育资源。
也许是因为长期生活在沈阳,所以觉得身边在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有求学经历的人不少,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前几天跟一个网约车司机大哥聊天,他从四川来沈阳是为了女儿上学,因为辽宁高校多、政策好,孩子也不像在老家那么“卷”、选择少。后来又遇见过几个类似情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辽宁,或者准确地说是沈阳的教育资源。

东北大学已有110余年建校史

截至2024年,沈阳共有包括26所本科院校和19所专科院校在内的45所高校。不止有理工类顶着双一流、985211等多项光环的东北大学,医药类被看作是优秀医疗人才摇篮的中国医科大学、综合类全省第一的辽宁大学等,也有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学院这样的专业人才基地,为想要在家上学的学子提供了多种选择机会。

高校多,选择多是沈阳求学的一大优势,而教学质量也是近些年很多外地家庭迁入沈阳的原因之一。

按照最新公布的2024年各省本科录取率,辽宁以58.40%的本科录取率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高校众多还有特殊政策的北京和天津。根据辽宁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24年沈阳的高考录取率预计在92%左右,本科录取率约为69%

数据说明一切,与那些处于高考“地狱”级别的省份相比,仅次于北京天津上海“天堂”级别,处在第二梯队“优惠”级别中的辽宁,考试难度相对轻松,生活成本又没那么高,也是很多家长心中的优选之一吧!

也许是因为老人就医,也许是因为孩子上学,很多人或许是因为退而求其次才选择离开家来沈阳,但是当他们真的走进这座城市,沉下心住进来,便开始发现沈阳的好,爱上沈阳了。

图据网络

前面说的抖音上的那位博主出门吃烤肉,打车10公里9元钱,六盘肉+两份菜+主食+小料小菜的3-4人配置89元钱,还是涨价后的价钱。评论区里又是一堆网友破了防:“性价比这块沈阳无敌”、“当你适应了沈阳,你就会觉得出去旅游吃啥都贵”、“我要把上海房子出租,在沈阳生活”……

自从文旅市场火爆以后,不但是外地人,就连沈阳本地人也开始重新认知“东北币”的魔力。两个人出去吃顿饭,既有三四百的海鲜自助可选,也有十几块的盒饭自助能吃饱;相比于南方四五十平房子一个月动辄七八百的电费,沈阳百平房子五个月取暖费只需要2300块钱;早市一块五一个的油炸糕、老四季五块钱一碗的面条,南方二十几元一屉的小笼包这里只要个位数……

有句话说,如果没有经历过离家千里的漂泊,你不会懂家的温暖和踏实是如此的浓烈。

预见沈阳
国家定位+底蕴情怀决定未来高度


最近两年,沈阳火了。从春晚到秋晚,从小南教堂到浑河外滩,从小河沿早市到彩电塔夜市,从一宫两陵到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的“火”从文旅市场蓬勃兴起,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沈阳的美,发现了沈阳的好。今年以来,一些文旅热的传导效应开始显现,外地人移居沈阳的比例明显多了起来。

在一座城市生活久了,重新开始是需要勇气和能力的。对一座城市从陌生到熟悉,也需要时间和过程。如何去夯实勇气和能力,如何去缩短时间和过程,其实是需要这座城市给人以信心和底气的。这种信心和底气,近日在沈阳身上得到了进一步国家的加持。

国务院近日公布了关于《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确定沈阳的城市性质是“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中“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是沈阳首次获批的国际化城市定位。

规划进一步强化了沈阳作为东北重要城市的地位,为沈阳未来发展明确了更加清晰的定位:沈阳的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并支撑沈阳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更高的定位对于沈阳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也带来了机遇。有在沈阳深耕多年的央企负责人就表示,成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意味着沈阳要承担起未来在东北以及东北亚的领军角色,协同带动周边城市和区域协同发展。这也意味着沈阳可能会迎来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


也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沈阳的城市发展关键在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近年来,沈阳从就业机会、薪资待遇、生活福利、住房补贴等多方面加大力度,吸引更多人才来到沈阳,帮助沈阳发展建设。1024日,由中共沈阳市委组织部、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民网共同发起建设的东北亚(沈阳)人才港开港,首批迎来了来自政、企、学、金、媒五大行业共300余家单位进驻,足见沈阳对于求贤若渴的决心与信心。

在日前举行的《探索与传承:城市文化的多元魅力》城市文化论坛上,辽宁大学教授曲赜胜曾表示,沈阳是一座文化高度繁荣,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历史文化、工业文化、爱国主义文化、教育文化、社区文化等交相辉映,融会贯通,既彰显着沈阳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也表达着沈阳人勤劳质朴心怀家国的赤子之心和博大情怀。在国家赋予沈阳新的历史定位之时,底蕴和情怀的加持将助力城市发展迈上新高度。

从文旅发力,在经济着力,向先进努力。诚然,和所有城市一样,沈阳也有着自己的不完美,也会让一些生活在其中的人不满意,但是从经济增速、GDP增长、人口流入等方面数据的持续向好看,你能够感知到这座城市想要做出改变的心,想要寻求经济发展新突破的积极尝试。

城市建设的使命,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能够“安身立命”。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薪资水平不太差、房价物价不太高、交通非常便利、空气质量不错、文娱生活日渐丰富、教育医疗水平先进一流看见沈阳,来到沈阳,移居沈阳,生活在这里的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了城市的更好,为了更好的城市多做一些什么呢?

深镀地产
写出地产背后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