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黄冈城西大金山上的城隍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黄冈建城之时,庙中奉祀当年亲力亲为董建城池之潮州知府郭春震为城隍爷。郭春震,字以亨、菊坛,江西万安人,官至云南按察副使。明嘉靖二十四年任潮州知府,二十六年修潮州府志,二十七年因海寇践蹂黄冈,当地居民余廷仁率众呈请当道筑城御寇,郭知府亲自相地揣势,凿石于崖而城。因郭公祖之英灵,生则为民树藩屏,没复为民卹灾禳乎,深受百姓爱戴,故被黄冈民众奉为保一方平安的城隍爷。
明成化十三年(1477),因其民彪悍,一或倡之,彼此响应,昔尝为不轨……等因,朝廷释潮州府海阳县东北部八都之地新置饶平县,定县治于弦歌都下绕堡,即后三饶,此处广袤数十里,大山环之,溪水绕之。饶平者,即三饶太平之意,也意饶永不瘠而平永不乱。三饶历明清民国皆为饶平县城,至公元1953年县城乃从饶北南迁移来黄冈。黄冈为城寨,地处饶平南部黄冈河入海处,南宋之前未设,后因素遭寇乱,乃于淳祐间创建城寨而屯兵驻扎,成为沿海军事据点,是为当时潮州三阳地区九个营寨之一。明洪武三年设黄冈巡检司,然此处依然遭受盗贼海寇之侵扰。黄冈是闽粤交界,系潮州之咽喉巨镇,明中叶商旅集此,为抵御寇盗,尤以南澳岛寇为甚,民间向朝廷呈请建城。《饶平县志》载:黄冈镇城在宣化都,明嘉靖戊申(1548)因岛寇踐蹂,居民余廷仁等呈请当道筑城御宼,潮州知府郭春震董建,城內外皆甃以石,周围一千二百余丈,四门,计费银七千余两,官三民七,越明年工乃竣。黄冈城的建设,资金由官方出三成,民间出七成,其后城池告竣,民众为感念潮州知府郭春震亲自到黄冈勘查地势并董建城池之功德,乃于城西金山建城隍庙,奉之为城隍神。此事见载于志书,也铭于黄冈城隍庙中碑记。黄冈城在明末毁于海寇而清初两次重建,县志载:顺治年间,饶镇吴六奇重建,周围六百五十丈,高一丈余,坚厚倍昔,康熙三年迁斥,十一年展复,知府宋徵璧重建。康熙初年迁界时,吴总兵重建的黄冈城在迁界范围之内而遭拆除,后十一年复界又重建,城隍庙前现保留有西门之石匾,其上落款康熙壬子仲春吉旦饶令会稽祝大年建,壬子即康熙十一年为公元1672年。除此,城隍庙前还有吴总兵之重建黄冈镇城碑记存今。自此,黄冈城保留清初规模,直至民国后方才拆去城墙,与城外融为一体。黄冈城依山临海,在明清是沿海兵防的重要构成,同时也因地利为商贸重镇,《潮州府志》写道:黄冈市其地依山背海,鱼盐之利旁及邻邑,通货贸财,颇为繁盛。
黄冈城隍庙相邻左侧系金山禅寺,原称准提庵,据记创于明嘉靖年间,是明清凤岗八景之一,称金山耸峙,历有废兴,当代于1990年重光,更称今名,并请赵朴初题写寺名。该寺三间二进,歇山顶,前厅奉准提菩萨并四大天王,后进厅悬叶选平题写之大雄宝殿,奉西方三圣、韦陀、伽蓝、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现该寺门前、天井等皆都盖有顶棚,概是以便日常佛事。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族谱编修)工作室
撰文:张声金
摄影:安静声音
参考资料:《余氏族谱(明清当代多部)》《潮州府志》《饶平县志》《三阳志》《漫谈饶平黄冈城,新县城的老故事(2018,作者黄进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