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沟张氏三世治本公祠

文摘   2024-12-20 09:05   广东  
    广东省普宁市燎原街道泥沟乡张氏宗祠报本堂系于清雍正三年(1725)落成,系为本乡最早建成的祠堂,是时,自始祖翠峰公传下最幼已至十一二世为腾字辈光字辈。于此之后,乾隆中早期,二世二房凤雏公祠、三房凤居公祠、三世治本公祠相继兴建落成。治本公祠位于泥沟大寨腹地中心,因其所处,乡间俗称之后畔祠。据治本公派下长者介绍,治本公祠自建成时即往上追祀一代安奉有凤居公妈之神主,因祠堂于乡建成较早,二世三房凤居公之子孙也曾在此祭拜先祖,故派下素来也称斯祠为二世祖祠。
    治本公祠坐西朝东,为下山虎规模,虽于历史上曾有托高建筑与不同规模的重修,然现仍保留有诸多初建时之石构木构结构,普宁本土清康熙至乾隆间的建筑风格于此可见一斑,是为泥沟现存建设年代较早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难能可贵。该祠屋顶为硬山式做法,于前进凹肚内设一大门,门簪以九曲篆铭之光前裕后,门楼上匾额塑张氏房祠,四字出自嘉庆至道光年间溪南周利见之手笔,或为清末重修所增。当代重修,门楼内也增壁肚联文,增回照吉语。天井两旁系通廊,无设厢房库房。檐栏下喷水柱与梁架做法高古,系为初建原物,尤以青石四棱柱础古风朴朴。
    祠堂后进立有墙面分为三间,左右为房。中间为奉祀先祖香火之处,原设有扇门可闭合,当代重修无做恢复。现大厅中自前向内依次置有香案、横案、横几、神龛、高灯,上悬奉本堂金漆大匾。神龛中安奉有二世凤居公妈、三世治本公妈、历代列位先祖公妈之神位三尊。
    据了解,奉本堂自古置有龛几安奉二三世及下列祖神位,原于檐廊上也悬有进士匾一方,上世纪中后叶因故而香火中断,祠内诸物皆失,祠也收归联队公用,曾一度作为食堂,再后分给治本公派下子孙作起居厝。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发展,奉本堂复归房族,于2005年乙酉进行重修,至本年2024甲辰由房老与内外贤达倡议而重设龛几,于农历十月十七日举行升龛进主仪式。是日子时,由长者为二世凤居公妈、三世治本公妈、历代列位先祖公妈神位点主,及后依次奉主于神龛之内,并行祭拜。正午,族亲房亲等齐聚奉本堂,共飨盛宴。
泥沟张氏源流
    明永乐年间,张氏翠峰公自福建漳州大菜园少年优游南下入广东潮州创居于普宁泥沟乡,是为泥沟张氏开基一世祖。
    广东省普宁市燎原街道泥沟村张氏始祖翠峰公,生于明初,行四,原居福建漳州府大菜园,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南下入潮州,少年优游几经辗转而至泥沟,因爱此处湖山风水之美,遂决意落籍于此,后世称之闽漳分潮。翠峰公初择石母山之麓创居,以烧窑为业,后时往山下平洋勘访,继寻安居之所,冀以长远。公配西林张(章)氏、溪南周氏。张氏妈行三,漳州西林人。周氏妈行七,系溪南周三世,系进上寨创建人溪南二世麟祖周公之女。公妈传下有三子:长子凤梧公,称大房、大祖;次子凤雏公,称二房、二祖;三子凤居公,称三房、三祖。明成化元年前后,张氏始祖翠峰公墓于祖公山虎地始建,至嘉靖十八年(1539)重修,并肇启张灯结彩进兴灯仪式。明正德十五年庚辰岁,张氏传四五世而得有泥沟大寨南门内祠堂地,遂入居寨内,并建起祖厅公室,以奉先祖香火,后世称张氏宗祠于此始建。相传因风水缘故,大房凤梧公派下除宗子嫡系之外,大部分子孙迁走南下,在惠来陆丰等多个乡寨另创基业。二房三房则世代多数留在泥沟繁衍生息。自翠峰公创居泥沟藩衍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传下有二十三世为济字辈,常居本乡人口近二万、分衍他村二十多个并旅居海内各省市数万、侨居泰国各府及海外各大洲则有超八万之众,总人口十余万。  

    泥沟张氏三世治本公祠奉本堂,重光晋祠,升龛进主,恢复先祖之烟祀,俎豆千秋,诚为时代之盛事,是为张氏宗族之盛举也。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族谱编修工作室

参考资料:张氏谱料、张氏兴灯纪念册、治本公派下子孙讲述

岭东忘时堂
村落研究,专职各姓族谱编修,旅人,野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