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余姓,几以饶平为发源地,据2005年所修《饶平余氏族谱》记,该县余氏人口十多万,遍布各镇60多村,以县城黄冈为最集中。饶平余氏,概有凤岗派、菁园派、金溪派。凤岗,黄冈也。凤岗派衍者,即世居黄冈城内之余氏始祖文英公派下,也称节度派、城内余,俗称凤岗旧家、节度流光、封川世泽、节度家风等。文英公,讳英,号节翁,生于宋宝佑五年(1257),为元进士,授封州节度判官,其先世自江右徙闽汀,后避乱入潮州弦歌都严寨居田里,再迁宣化都黄冈,其后子孙于此分迁不计其数,传今七百六十多年已32代人。
广东余氏,尊世居韶州曲江县的北宋名臣余靖忠襄公为入粤始祖,因余靖直言敢谏,竭智尽忠,建策匡时,抚民治吏,三使契丹,两平蛮寇,光辉业绩彪炳青史,蔡襄赞誉“更加风采动朝端”,故余氏以风采为郡望,称风采世泽。余靖忠襄公配林氏,传三子:伯庄、仲荀、叔英,称天地人三字派。
二世伯庄公,天字派房祖,配张氏,子嗣光。
三世嗣光公,随叔父叔英公任知州来潮州,后开基于此,被尊为粤东余氏开基祖。公任潮州司户,配林氏,子余弼。
四世余弼公,为宋监察御史,配蔡氏,子余度。
五世余度公,为韦州通判左朝郎,配赵氏,子余忠、余德。
六世余忠公,字仲融,号义庵,配谭氏,子余荪、余菘。
六世余德公,无嗣,乃以侄余菘过继为子。
七世余荪公,字敬修,号德斋,配李氏,子余瑰、余玖。
七世余菘公,配王氏、谢氏、刘氏,无嗣,以侄余玖过继为子,嗣一子文英。
八世余瑰公,后裔派衍潮阳、揭阳、普宁、澄海各地,尤以澄海永新余为大宗支,至十二世有东轩讳驴,为菁园派开基祖。
八世余玖公,居饶平清远都即今大埔青溪为开基祖,至十六世余通从金溪迁居长教村开基祖,称金溪派。
八世文英公,为饶平余氏凤岗派之始祖。
余氏凤岗派始祖文英公,讳英,号节翁,生于宋宝佑五年(1257)。相传其先为江右人,后徙居闽汀。咸淳末,公十七八,与侄有骢避乱入粤下潮居于海阳弦歌都严寨里,即今饶平新丰扬康。后有骢迁平远坝头。公赋性卓异,美姿容,面赤如朱,慷慨好义,乡人信服之,乃裒同里立砦栅,以防寇盗。尚经济,广创田业于弦歌、清远二都,遗子孙膏腴田六千余顷。公急公近义,造弦歌各处桥道,建义学教乡子弟,复立田以备修葺之需。至元二十年(1283),海阳县光德乡弦歌都诸堡及太平乡宣化都诸栅由屯田转为农耕所欠屯粮,连同境内其他乡堡所欠赋役,欠官累三年,屯粮达万石,赋银逾万两,又时值氵恋州都茶山下有涂桥者自称侍郎聚众筑城称涂寨私征赋税与官抵抗,是以守臣上报朝廷请剿。翌年,元廷派蒙将月的迷失为安抚使,一伐涂寨,一剿逋赋抗粮者。一时间,乡野慌乱,家家自危,惶恐不安。公见而不忍,乃独身诣军门,愿悉己资,以代所欠粮赋,此一义举免除了饶民治刀兵之厄,全活数千家,万众感德之。公捐小榕庄十五顷粮田赠开元禅寺礼佛供僧,寺于山门图像供养,后建祠奉长生禄位,遇忌日寺僧常具品仪诣祠堂酬礼。公通诗书,敦节行,有隐德,至元间举荐于朝,赐进士,敕授封州节度判官,后老归。大德十一年(1307),公所居严寨里僻近山林,乃以清远上饶二都之田园赒乡人之贫者。后携眷迁太平乡宣化都黄冈堡,初居宝珠山南麓,再后子孙复迁大小金山。县志称:子孙蕃衍,科目有人,德厚流光,信不诬矣。
饶平余氏凤岗派于明初立辈序,其自第三世起为:均宗孟克文,廷良忠之学。启子铽泽树,美堭钟渭构。世德庆绵长,组绶荣朱紫。培养正与成,善推经纶溥。
辈序中,前四句系明永乐年间四世乐山公请江西状元曾棨所作,后四句为清乾隆间大学士漳浦人蔡新所作。余氏始祖文英公传今七百六十多年,截至2025年,据计族中最大有钟字辈列20世,最幼为紫辈列32世,长幼上下十三代人相见。
饶平文保资料载:余文英墓,位于饶平县联饶镇深涂村獭地。余文英为元进士,授封川节度判官。该墓始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重修,解放后遭受破坏,1992年再次重修,该墓为黄冈镇余氏众祖墓。坐东向西,面积约480平方米。该墓为城亭五进式,石结构,占地宽广,形制独特,并保存有一批元、明两代石雕、石刻文物,是饶平县内一处别具一格的大型陵墓。现保存完好,对于研究元代墓葬很有参考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英公分家文书言:本贯广东道潮州路海阳县弦歌里人氏,寓黄冈居住。钦受国朝敕授封川节度判官余文英,与妻林氏、大二姐节俭克家,辛勤创业。
明永乐二十二年余氏请进士四川按察司按察使羊城陈琏谱序:按其先(始祖),闽之汀州上杭人,有讳英者,宋季时,迁潮之海阳弦歌严寨里,尚气节,善治生,以资雄于乡,性喜施予,乡邻德之,创置膏腴田数万亩……
明洪熙元年曾棨谱序:然自得姓以来,荐更丧乱,焚荡靡遗,求其能保先世谱牒于数百年之久而不失者,盖鲜矣!
罗列赠谱序言:余氏行世谱系,既遭兵燹无传,特以节度为始祖者,盖不敢妄附匪人,以诬其祖。
景泰四年,余氏五世修谱请进士昆陵胡濙谱序云:宗岳于四世,念先代谱牒毁于兵燹,尝搜辑考订,沿流泝源,皆失其实,故悉缺不书,以为非祖而祖之,则诬其祖矣!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族谱编修)工作室
撰文:张声金
摄影:安静声音
资料:《余氏族谱》明清当代多部